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范烟桥:卖灯

发布时间:2025-09-08
【字体:

  “灯印月,月印灯,今宵灯月倍光明。团团月下灯千盏,盏盏灯中有月一轮。月下观灯灯富贵,灯前玩月月精神。月借灯光光闪闪,灯乘月色色沈沈。有月无灯月暗淡,有灯无月灯凄清。今宵灯光月夜里,无非赏月赏灯人。”

  ——《看灯》弹词

  旧小说里,描写灯节盛况的,有《水浒》《粉妆楼》《三笑》等书,是太平世界的反映。在专制时代,灯节是点缀升平的绝大局面,除掉辇毂之下,铺张扬厉以外,就是各地略有市面的地方,也应此故事的。小而言之,人家到了上灯日,也得挂一盏荷花灯在灶角,像我们吴江,就有此应景的玩意儿。

  至于各种花样的,都是出自纸扎店的,也有私家糊制的,到了新年相近,就挂在檐下,或是挑在担上,任人拣取。讲究一点,用绢,绘上图画,这是一般人称为宫灯的,其实不如称为工灯,较为贴切。因为这种灯,未必出自宫中,并且宫中的灯,也从民间进贡去的,论它的制作精工,应称它一个“工”字。

  走马灯是孩子们玩的,借火焰的力,转动着灯中的纸轮,于是像幻灯似的循环不息,这其间着实有点物理。可是流传了数百年,还是这个老模样,一些没有改进,并且连所贴的人马之形,也是几出老戏。

  可以牵着走的是兔子灯,制作最简单了,为什么专取兔子呢?的原因,我以为至少有两种:一、元宵佳节,是一年中第一度团圆,兔子是月宫里的动物,所以把它来代表月儿的。二、是糊制容易,不会不像,并用不着涂什么颜色,成本也便宜。

  至于模仿着各种动物而糊制成灯的,工夫较费,自然取价也较昂贵了。大概以龙灯、鱼灯、鹤灯、虾蟆灯等最多,为了这几种动物,人们的印象最深,并且颜色也是很美丽的。

  灯的制作,当然以故都最为考究,上海地方虽然是一切都居最高峰的,可是灯不见得制作得怎样好,这是为了上海人对于灯节,并不怎样看得隆重,而灯节在上海的历史,也并不怎样绚烂。成人们不甚高兴玩这东西,就是孩子们,似乎也不甚喜欢这东西,只有游戏场里,每年到新春,总有灯会的。其实现在电流便利,不必换烛,真的可以城开不夜,而火树银花,也办得到一个维妙维肖呢。

  说起灯会,倒是乡间最为热闹,大概新年里,一切事业都未加紧工作,商店里的伙友,和游手好闲之辈,借此胡闹一阵,也是寻欢作乐之意。还有农家辛勤了一年,也要趁此时期松散松散。以前总是借着庆祝天下太平的大招牌,有的还抬着万岁牌做押队,真提倡所谓戏牌头了。自入民国,他们也知道这牌头戤不成了,便异想天开,把总理遗像放在宝座上抬出来,不能不说他们适应环境迎合潮流了。

  的确,灯会不是完全没有意识的,现在都市里智识阶级,也时常要利用这灯会,作为宣传工具的。不过在灯会之上,加一个“提”字,称了提灯会,似乎就化腐败为神奇了。我记得中国第一次由智识阶级引导举行提灯会,是在宣统二年南京的南洋劝业会里,后来双十节,常视为例行公事的。去年上海为宣传禁毒,就行过一回很盛的提灯会。所以凡事有利必有弊,反过来说,有弊必有利,不过要有人因势利导而已。

  (原载《机联会刊》1937年第162期)

作者:范烟桥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