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叙伦先生建国初期在杭州关于人民教育的讲演
一、首任教育部长马叙伦赴杭州讲演的背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也揭开了中国教育的新篇章。
1949年10月19日,中南海勤政殿。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第三次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通过政务院及其所属各委员会,各部、院、署、行的负责人。毛主席宣布:马叙伦任教育部部长,钱俊瑞、韦悫任副部长。不久,中央又任命钱俊瑞任教育部党组书记。
1949年10月31日,马叙伦部长根据政务院的决定,接管前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并以这两个机构为基础,筹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
1949年11月1日,教育部举行成立典礼。马叙伦和他的团队住进了位于北京西城区大木仓胡同郑王府旧址的教育部。从此,教育部成为政务院管理全国教育工作的最高行政机构,它使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方针政策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教育部成立伊始,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当时的四亿人口中,八成是文盲,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仅为20%,人均受教育年限1.6年。人民的教育事业如何起航?
为改造旧教育、探索建立新的人民教育制度,教育部迅即着手筹备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1949年12月23日至31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落实具有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初步建立起教育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了解全国各地教育工作的情况,听取和交流各地区对开展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统一思想,部署任务,开创人民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马叙伦部长首先致开幕词,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黄炎培,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老教育家徐特立到会讲话。闭幕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钱俊瑞作总结报告。
马叙伦部长怀着激动的心情说:“今天能召开这样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我们感到非常兴奋……这一次的会议,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教育工作会议,它标志着我们新的工作开始,因此它是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
接着,马部长依据《共同纲领》对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总任务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于如何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如何从各级学校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师资到制度层面进行彻底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马部长特别强调:“我们的教育应该以工农为主体,应该特别着重于工农大众的文化教育、政治教育和技术教育……这是中国新教育建设中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应该首先努力促其实现。”
最后,马叙伦部长坚定地说:“我们新教育的前程是无限光辉与远大的。”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忠实地贯彻了《共同纲领》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方针及工作任务,讨论并初步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拟定工农速成中学实施方案、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各类学校的师资与教材问题、有关新解放区教育的一系列问题、私立学校的管理和改造问题等,标志着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根本转变,对新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新中国教育奠基,为人民教育启航。此后不久,新中国教育迎来了第一个建设高潮。
二、马叙伦部长在杭州宣讲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结束不久,1950年1月底至2月初,马叙伦先生不顾年迈体弱,风尘仆仆,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杭州,调研浙江省及杭州中市对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宣讲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针政策,听取意见建议。
(一)《浙江日报》、《当代日报》(《杭州日报》的前身)的报道。
1.《当代日报》1950年2月1日
教育部长马叙伦昨抵杭
(本报讯)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马叙伦于昨(三十一日)晚五时五十分由沪抵杭。前往城站欢迎者有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长兼教育厅长沙文汉、教育厅副厅长俞仲武、浙大校务委会副主委刘潇然、教务长严仁赓、国立艺专校长刘开渠及高教联、中教联、小教联代表等共二十余人。
2.《当代日报》1950年2月5日
省市教育界昨集会 欢迎马叙伦部长
马部长讲教育的改造问题
(本报讯)省市教育界于昨(四)日在新华电影院集会欢迎教育部长马叙伦。教育厅长沙文汉、教育厅副厅长俞仲武、浙大校长马寅初及高教联、中教联、小教联会员,各校一部分学生共一千余人。大会于八时半开始,俞仲武副厅长宣布开会后,首由沙文汉厅长致欢迎词,然后请马部长讲话。
……
嗣请浙大校长马寅初讲话后,即放映苏联影片《四海一家》为余兴,至十二时半散会。
3.《当代日报》1950年2月5日
马部长昨返沪
(本报讯)教育部长马叙伦,于昨(四)日下午六时乘沪杭线夜快车返沪,教育厅长沙文汉等前往送行。
4.《浙江日报》1950年2月5日
马叙伦部长昨午离杭赴沪 杭教育界曾集会欢迎
(本报讯)杭市教育界为欢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马叙伦部长来杭,特于四日上午在新华剧院举行盛大欢迎会,并请马部长发表演讲。
……
马部长演讲后,由浙江大学校长马寅初致词。马校长热诚欢迎马部长的莅杭并分析说明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人民公共财物的新道德及民主集中制的真义。欢迎大会在放映《四海一家》影片后结束。(辉)
又讯,马部长于四日下午离杭乘车赴沪。
5.《浙江日报》1950年2月9日
马叙伦部长在杭市教育界欢迎会上的讲演
(本报讯)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马叙伦部长,于本月四日上午,在杭市新华剧院,对杭市教育界发表演讲,兹将内容报道如下:
(略)
(二)马叙伦部长在杭州市教育界欢迎会上讲演的主要内容
马叙伦部长的讲演开门见山,首先指出中国革命的本质:“我们中国这次的革命,本质是改造社会。我们要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改造为独立的民主的社会。我们要改造这样一个社会,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所给我们头上套的枷锁挣脱下来。所以我们这次革命要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反动势力作一次清算斗争。”
接着,马部长以自己所见所闻的生动案例热情歌颂老解放区在人们的思想道德、民主意识、文化习俗、土地改革、工业建设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和巨大成就。他说:“由于毛主席英明的领导,我从老解放区听到的、见到的,已经逐步实现了社会的改造。”
关于当前国家的重要工作,他说:一是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当时浙江定海、海南岛、台湾、西藏尚未解放);二是保卫世界和平;三是全面建设新中国。马部长还充分肯定杭州人民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对于缴纳营业税和竞购公债,都极其踊跃,超过预期的数额,这是极好的现象”。
马部长的讲话总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纵论天下大势,把教育工作纳入社会改造、国家建设的大局之中,从大历史大背景入手,去研究探索教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抓得实。诚如他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幕词中所说的那样:“我以为,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全国的环境和条件,密切配合整个国家的建设来布置我们的工作”。
在介绍完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和任务之后,马部长重点谈教育改造和建设的问题。他说:“现在我们三句不离本行,说说《共同纲领》中的文教政策。虽然《共同纲领》第五章只有九条条文,但它已指出了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更指出了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马部长例举分析了教育工作者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以及学生中存在的课业负担过重、拒绝考试和身体健康下降等问题。指出:“我们无论是办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各方面都要顾到,不能为了自己,而忽略了大众的福利……我们的新教育必须从旧教育的基础上求改造,决不能把旧的完全推翻,也不能操之过急,三步两步的跑过去,而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前进的。”
最后,马部长坚信;“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新中国的教育是必然会有很快的发展的。”
纵观全篇,马老的讲演阐释了《共同纲领》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老解放区的实践经验为借鉴,对浙江改造旧教育和建设新教育提出了要求,观点鲜明,振奋精神,鼓舞人心,体现了一位老教育家、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的情怀、智慧和领导力,体现了马老对家乡的眷念和对浙江教育事业的关心。
建国初期,马部长的工作状态,这里引用黄裳先生的一段回忆,作为本篇的结束。1950年1月,《文汇报》记者黄裳来教育部拜访。他在《忆马叙伦》一文中写道:“我到部里去访问,看见他精神振奋,工作紧张,完全不像一位将近七十的老人。即使如此,他依旧是那么从容、安详,和1946年在上海时没有什么两样。”
这是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学描述,读罢感到格外亲切,又不禁肃然起敬。就在黄裳拜访马老的这个月底,1950年1月31日,马老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乡杭州,为了他一生忠爱的教育事业。
写于2025年9月第41个教师节前夕
(作者系民进中央内部监督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府参事、民进杭州市委会原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