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研数理、育人兴国的大先生梅向明
前言
在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建校90周年之际,为礼赞先辈、传承薪火,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校特别推出“九秩长河中的大先生”栏目:通过讲述“大先生”们的教育故事,展现他们立德树人的担当和赤诚奉献的情怀,让教育家精神在东中教育集团的新时代教育征程中赓续传承。
本期,我们聚焦一位潜研数理、育人兴国的大先生——梅向明。
人物介绍
梅向明
梅向明,湖北黄梅县人,数学家。194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50—1956年在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学(现东直门中学)任教,后前往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进入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1978年成为全国数学会理事,1979年起任北京数学会副理事长。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八届、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民进北京市委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兼数学系主任。
继承革命家风,东中启智育人
梅向明出身革命世家。1950年,刚刚从中山大学毕业的梅向明来到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学(现东直门中学)任教数学。
梅向明在东中开启了为国育人、启智数理的教育生涯,自此从教多年,深耕数学领域,投身科研工作,为我国的数学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
东直门中学作为梅向明育人生涯的启航地,与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学校今年多次联系梅向明先生,介绍学校发展近况,先生十分高兴,他衷心祝福建校90年!
笃耕几何数理,精撰高校教篇
1979年全国数学理事会理事合影(一排左四为梅向明)
1980年,教育部指定时任北京数学会副理事长的梅向明,编写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教材。在其不懈努力之下,《微分几何》《高等几何》终于问世,广受好评,不仅被国家教委推荐为高等学校教材,为众多高校采用,更对我国高等教育数学专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梅向明专注于微分几何的研究,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学习钻研,成绩卓著,影响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涉及微分几何的多个领域。1986年,其研究成果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的学术奖。
梅向明主编的高校教材《微分几何》与《高等几何》
助华杯育英才,传理念启学智
梅向明深知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积极投身于数学教育普及工作,激发广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1986年,“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杯赛”)创办,梅向明任第三至十二届“华杯赛”主试委员会顾问;第三、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七届、十八届“华杯赛”组委会顾问。
梅向明凭借深厚的数学造诣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为选拔和培养优秀数学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其影响下,许多学生踏上了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九十五岁高龄的梅向明为学生授课
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教育改革
梅向明在学术领域发光发热的同时,还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951年12月,梅向明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民进内部担任重要职务,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懈努力。
梅向明时刻关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北京市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梅向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优化教育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为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添砖加瓦。
民进第十届中央委员会领导集体合影,左四为梅向明。
结语
梅向明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为我国数学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育工作中的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数学人才;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为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中师生将传承梅向明先生精神,在学业中锚定方向、刻苦钻研的同时,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发展,用行动续写时代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