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赵朴初自奉甚薄

发布时间:2025-10-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

  20世纪80年代初,在赵朴初先生的办公室里,总放着一个不起眼的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沓用过的旧信封。这些信封,大多是从各地寄给他的公函或信件,信封上盖着邮戳,写满了地址。在旁人看来,这些都是待处理的废品,但在赵朴老眼中,它们却另有用处。他的秘书起初并不理解。一次,秘书在整理文件时,顺手将一个拆阅过的旧信封扔进了纸篓。赵朴老看见后,温和地叫住了他:“同志,这个信封还可以用。”

  说着,他走过去,弯腰将信封从纸篓里捡出来,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他坐到办公桌前,拿出小刀,小心翼翼地沿着信封的黏合处将其拆开。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在完成一件精细的手工艺品。拆开后,信封变成了一张平整的牛皮纸。然后,他将信封翻转过来,在内侧空白处,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新的内容提要,或者当作便签使用。

  秘书站在一旁,有些不好意思。赵朴初抬起头,微笑着解释道:“你看,这信封的里面是干净的,纸质也很好,完全可以再利用。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富裕,能省一点是一点。”从此,秘书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了这个习惯,并自觉地跟着学了起来。他们不再随意丢弃旧信封,而是学着赵朴老的样子,将它们收集起来,拆开、抚平、分类,让这些“废品”获得第二次生命。

  有一次,民进中央的几位同志到他家中汇报工作,时间晚了,便留在他家用便餐。饭菜上桌,十分清淡:一盘绿油油的炒青菜,一碟豆腐,一碗清汤,主食是米饭。那碗汤,清澈见底,只飘着几片菜叶和一点油星,几乎与清水无异。一位年轻的干部看着这碗汤,心里有些诧异,以赵朴老的身份和年纪,饮食竟如此简单。赵朴老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他端起碗,喝了一口汤,平和地说:“这汤很好,清淡养人。我们现在能吃饱穿暖,已经比过去好太多了。想想困难时期,多少人连这样的饭菜都吃不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根本。”

作者:周二中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