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本周人物

信念构筑人生的风采

发布时间:2011-08-05
【字体:


葛艳华


葛艳华荣获2009年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人到中年恰似正午的太阳,晴朗、热烈、辉煌。一个真正成熟的中年,有了青春不灭的理想与追求,才能蕴育出生命中凝重的信念和事业的朝阳。葛艳华凭着她不倦的追求和不息的奋斗,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白衣天使乐章,把延安医院办成了国家级的慈善医院……
  
  葛艳华,出生在黑龙江省偏远落后的明水县,童年留给她的记忆不仅是贫穷和饥饿,更让她刻骨铭心的是那里缺医少药,她的母亲因病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过早的离开了她。从那时起她就萌发了一个愿望,将来一定要当一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遗憾的是她小学未读完,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1977年全国第一次恢复高考,20岁的葛艳华带着早已握紧的信念,考入了一所卫生学校。从这一天开始,她便在家乡的黑土地上,开始了为父老乡亲治病的医护生涯。
  
  1984年,她随军调到长春市妇产科医院工作,从县城来到都市,从基层医院调入到省城的三甲医院,她感到了差距。天生的倔强,决定了她不甘人后,她拼命工作,刻苦钻研,不耻下问。八十年代末,她考取了长春职工医科大学大专班和本科班,七载寒窗,终于凭着信念的支柱和顽强的毅力,取得了专本科的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在此期间,她晋升为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1989年,在国家允许和鼓励公职人员停薪留职自谋职业政策的推动下,葛艳华经过认真思考,毅然辞职走上了创业之路。这年10月,她开办的民营妇科诊所正式挂牌营业。1995年8月,组建长春市综合门诊部。2000年5月,创建吉林延安医院。2006年3月,吉林延安医院扩大规模又迁新址。2009年3月,中华慈善吉林延安医院揭牌。2010年11月,延安医院被省卫生厅评定为二级甲等医院。

  二十年的沤心沥血,二十年的不懈奋斗,葛艳华成功地实现了六次创业,完成了自我的跨越。目前吉林延安医院建筑面积12872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全院在册员工322名,固定资产1.15亿元。2010年实现业务收入8529万元。面对民众对健康的需求,面对患者对生命的渴望,面对百姓看病难、治病贵的现实,葛艳华在延安医院创办之初,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科学管理、依法治院;慈善助医、惠民办院;打造品牌、诚信立院”的办院思路,把延安医院办成了善举助人的慈善医院。
  
  为了打造和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医疗团队,葛艳华院长一方面聘请从吉林大学附属3所医院退下来的老专家为医院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把医疗骨干送出去学习和进修,先后选送20多名中青年骨干力量到北京301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华山和瑞金医院、大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沈阳军区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由老、中、轻相结合的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了一支专业全面、配合默契、梯队合理、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医疗技术团队。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与业务水平,在中华慈善总会的关怀与支持下,她特别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瑞金医院和省内吉林大学附属医院的著名专家到延安医院讲学。作为吉林省民营医院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葛艳华提出加强民营医院学术交流活动的建议,得到了省民营医院协会的支持。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延安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与进步。

  延安医院不仅让中青年员工事业有平台,而且在生活上让员工有保障,为经济困难的员工垫付买房首付款达500余万元,在员工子女就业和上学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医院,葛艳华与校方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要选送那些经济困难又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延安医院实习。医院不仅免收他们的实习费和住宿费,而且每月发放300元的生活费。几年来,医院免收实习费和住宿费16万元,发放生活补贴费60余万元。

  葛艳华院长带领医院的一班人,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医院的科学管理工作。她请人才,学经验,抓管理。制定了走出院门学经验,引入人才抓管理,夯实基础达标准,科学规范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有关专家,借鉴其它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于2006年编制完成了延安医院工作标准汇编。2010年,对汇编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实现了人人有目标,岗岗有职责,处处有规范,项项有标准,时时有检查,奖惩有依据的管理体系。

  在医疗服务工作方面,葛艳华要求住院医师对患者要做到四管一回访。四管是:管医疗,在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为患者治好病;管经济,在保证医疗质量的情况下,让患者少花钱;管思想,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形成亲密的医患关系;管生活,科学指导患者的饮食起居,对困难患者,提供免费饮食服务。一回访是:患者出院后经主治医生对其康复情况进行了解,提供康复上的帮助和指导,用爱心和诚意赢得患者的信任,架起患者与医生和医院情感互动的桥梁。

  在工作上,葛艳华经常对大家讲的一句话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业做好。

  东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近年来,国家相继建立与完善了各种医疗保障政策,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弱势群体,患有重大疾病时经济承受能力较弱。为了让极度贫困的患者有病得医,从2006年开始,葛艳华携手各级慈善组织,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谋善事行善举,开展慈善医疗救助活动。

  她携手吉林省慈善总会开展“关爱生命”医疗救助项目,对患有外科大病的贫困患者采取慈善救助一点,医院减免一点,医疗保险报销一点,患者承担一点的方式,解决贫困患者治病贵的难题。截止到2007年末,救助贫困患者达826人。鉴于医院“关爱生命”救助项目,确实解决了一部分贫困患者的治疗难题,加之在救助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会诊、住院、救助等流程简便合理,救助政策严格兑现,医院的减免及时到位,为解决贫困患者治病难开辟了新路,2008年9月,中华慈善总会将延安医院确定为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首家国家级慈善医院,并冠名为“中华慈善吉林延安医院”。2009年3月,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天使”儿童脑瘫医疗救助项目落户延安医院,医院又承担起对东北及内蒙古地区贫困脑瘫儿童的医疗救治任务。

  2009年7月,山东省淄博市社会福利院的25名脑瘫孤儿,在中华慈善总会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到延安医院接受救助治疗。经过近三个月的手术和康复治疗,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2010年初以来,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天使”系列救助工程在延安医院相继启动。对患有股骨头坏死、胃癌及颈、腰间盘突出的贫困手术患者,按不同情况每人次救助5000元——10000元。“爱心天使”基金划拨600万元作为健康普查行动资金,在延安医院启动万名贫困男性和万名贫困女性免费健康普查活动,对普查出疾病需住院治疗的患者,由医院全程减免30%的医疗费用。斥资500万元捐建了一所现代化的生物实验室,为肿瘤患者提供救助治疗。捐赠了价值两千多万元的中子刀和癫痫刀治疗中心,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截止到目前,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已经成功救助贫困患者3698人次。在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外,几年来延安医院为4169人次的贫困患者大幅度减免了医疗费用,建院以来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两千多万元。 结合国家对农村女性开展的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工作,作为吉林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葛艳华,经过认真调研,向吉林省妇联递交了:牵手贫困姐妹“关爱女性健康”医疗援助工程实施方案报告。

  由省女企业家协会设立牵手贫困姐妹“关爱女性健康”医疗援助基金,对患有两癌的贫困姐妹实施医疗援助。两癌救助工程主要采取省政府资助一点,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一点,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天使”基金资助一点,慈善医院减免一点的办法,让贫困两癌患者不承担任何医疗费用,彻底解决了贫困两癌农村女性的治病难题。

  为使医疗救助项目得到高质量的开展,由中华慈善总会邀请全国著名医院的首席专家和教授,作为慈善医疗项目的“爱心天使”专家,为贫困患者给予爱心诊疗。目前,“爱心天使”专家团队已经汇聚了五十六名专家。关于慈善,葛艳华经常和大家讲的一句话是:慈善就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而不求索取。

  崇尚博爱,构建和谐,创建有社会责任感的医院

  葛艳华创办的慈善医院不仅善举待患,而且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每年的“三八”妇女节都为贫困姐妹送医赠药;抗洪救灾为子弟兵送去救援物资、慰问品和慰问金;

  “非典”期间,葛艳华个人捐款5万元,全院员工捐款2万多元;四川汶川大地震,葛艳华本人捐款10万元,全体员工捐款近4万元;青海玉树地震,医院捐赠价值3万元的药品和7万元善款;2010年吉林省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葛艳华捐款30万元。实施“春蕾”计划,为贫困山村小学捐资助学,葛艳华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和乡村道路;积极开展双拥活动,到边防部队慰问官兵,为抗美援朝老兵新建住房。相继开展了全省万名贫困妇女女性疾病免费普查行动;贫困工会会员医疗救助活动;爱心助医进街道、进社区活动;妈妈微笑月和爱心天使慈母情活动,为赴深圳等地劳务输出的“吉林大姐”进行了免费体检等等。几年来,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上的资金达1000余万元。

  2009年初,葛艳华院长将延安医院三分之一股权无偿捐献给中华慈善总会,价值人民币4000万元。同时为“爱心天使”基金捐助200万元善款,为中华慈善总会发展基金捐款100万元。今后医院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和投入到社会公益性事业上的资金,每年将不少于600万元。此外,在中华慈善总会的支持下,葛艳华院长准备新建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新医院实现正常稳定运营后,将无偿捐献给慈善事业,为更多的贫困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慈善医疗服务。

  鉴于延安医院对慈善医疗救助工作的贡献,2009年,中华慈善总会授予葛艳华中华慈善特别贡献奖光荣称号。

  落实标准,不断改进,争创可持续发展的医院
 
  在医院的发展进程中,葛艳华院长的理念是:一个集体,当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确定以后,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是人。治院要先治人,治人要先治魂。所谓的治魂,就是要高度统一大家的认识和思想。

  2006年3月医院迁址后,在统一全体员工的认识和思想后,结合医院的规模及实际情况,努力创建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成为了葛艳华为之奋斗的目标。五年来,葛艳华带领全体员工,对照二级医院的标准和要求,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内涵建设。按照二级甲等医院的功能要求,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的资金,对缺失的硬件进行填平补齐,先后改建了消毒供应室、疗区的ICU病房、医学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和输血科并购置了所需的设备。此外,先后购置了双螺旋CT、腹腔镜、骨关节镜、支气管镜、胃肠镜、超声刀、高端彩超和汽化电切等医疗设备。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葛艳华坚持不懈地努力提升和完善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持之以恒地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通过创建,使医院的管理工作质量、医疗工作质量、护理工作质量、服务工作质量、后勤工作质量等几个方面得到了全面加强。全院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医院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延安医院先后被评为中华慈善总会命名的全国5家国家级慈善医院之一、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天使”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国内唯一定点医院、中国医院协会命名的国家级诚信民营医院、吉林省慈善总会“关爱生命”慈善医疗救助项目省内唯一定点医院、省卫生厅确定的10家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唯一一家综合性民营医院等。该医院还在卫生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上做了经验发言,在中国医院协会、省卫生厅行风建设工作会、省卫生厅民营医院监管工作会、省民政厅民办非企业单位经验交流会和民营医院国际交流会议上做了经验发言。
 
  作为省政协委员、省民进常委和长春市人大代表,葛艳华一直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每年都提交多件提案和建议,积极参政议政,同时在各项会务工作中也总能看到她的身影。葛艳华用行动诠释着慈心济世、善举助人、温情互暖、和谐共进的慈善精神,诠释着新时代的延安精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葛艳华和她的延安医院定会与时俱进地蓬勃发展,成功的人生之路正在葛艳华的脚下延伸……

(责任编辑:张政泽)

作者:杨春锋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