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本周人物

帮助他人是最大快乐

发布时间:2011-09-01
来源:
【字体:

  


李国武

   李国武,男,42岁,民进会员,湖南省十三村食品公司经理。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公益事业卓越贡献奖等多项荣誉。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道德模范2011年入选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创业 既简单又不简单

  拥有岳阳市临湘一家富食村大型综合购物广场,掌控全省都叫得响的食品企业——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李国武的生活现状却与所创造的企业极度不匹配:他自己竟然没有一台小车,一直住在一套80多平方米的宿舍楼里。

  财富与生活如此大的反差让李国武显得有些神秘。而当记者走近李国武,却发现这个走路上下班,住普通宿舍楼的大老板有着绝对不简单的经历和简单的生活。

  1994年,李国武下岗了。“那时我才20多岁,学历不高,家庭也不富裕。整天都呆在家里不敢出门,怕别人看不起。”谈起那段日子李国武不堪回首。而父亲的一句话把他从颓废中惊醒:“一个藕尖丢在池塘里,有哪个去帮了它、管了它?!它自己却扎了根,长出了叶子,开了花,还结出了莲蓬。”

  从那天起,李国武就下定决心,要做那个“藕尖”。

  绝大多数创业的开始都显得卑微而艰辛,李国武同样逃不出这个宿命。他赚的第一笔钱是没日没夜满脸鼻灰地踩了3个月的茶包所得的900多元钱。“这笔看起来不起眼的钱让我调整了创业的心态,磨练了创业的意志。”李国武说。

  随后,经过市场调查,他决定开个食品小店。然而事情却不是那么简单而顺利,父母朋友都劝他不要犯傻。但是李国武不这么看:“我认为不冒点险是不可能实现目标的。我凭借来的2000元钱和两名下岗职工一起开了一家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屋檐小店。”从此,他真正走上了创业之路。

  顶着压力上路,沿途坎坷不平,李国武的创业怎一个艰辛了得。

  为了节约时间和开支,去长沙调货他都是和其他老板共一台车。每次他就带一床被子睡在货箱里,车子有时巅簸得很厉害,往往一个晚上都睡不好觉。而到广州调货,为了省钱,他每次是拿几张报纸睡在硬坐下,经常脚露在过道上,被别人不小心踩醒。

  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年内5次搬家。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街上鞭炮阵阵响,他在仓库里守着货物,眼泪情不自禁地流出来了。现在他依然有些伤感:“当时真的很想回家和爸妈团聚吃顿年夜饭。”

  精心经营的生意越做越有起色。越来越多的厂家、批发商、代理商与他合作。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管我的价格怎么便宜,服务态度怎么好,消费者到我这购物的人总是寥寥无几。此时,才感觉到生意真的难做啊!真想不做了。”他说。

  然而,成功需要的不仅是持之以恒,还要有擅于思考的头脑。“那段时间假货猖獗,少数个体户因卖假货造成了很多食品中毒事件,大家都对制假、贩假痛恨至极。那时我突然冒出个大胆想法,花5000元钱收购他们买来的假冒伪劣产品。”

  这一举措让中央和省级媒体都产生了兴趣,大幅进行了报道。而消费者更是通过这次活动彻底接受了李国武和他的企业。他笑着说:“商店的命运彻底改变,生意也火爆得不得了。”

  越做越大的李国武开始被同行们注意。几家国营商场把竞争的矛头指向他。

  这几家商场首先使用的是价格战,所有商品比李国武的商店价格低两角,并在街上拉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条幅:“国营企业不欺不诈,8点利席卷临湘,谁与争锋?”而李国武的商店承诺是10点利经营。

  凭实力,刚刚站稳脚跟的李国武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他很清楚,针锋相对自己会死得很惨。为了避开这种竞争,他选择了错位经营。

  根据从长沙和深圳跑来的信息,他在临湘的第一个便利超市开张了,十分火爆。随后他又火速在临湘城区跑马圈地似地接连开店。2005年,临湘品种最全、价格最低、环境最优的集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富食村大型综合购物广场开业了,卖场接连一个星期都挤得水泄不通。

  尽管从他办便利超市开始,后面跟风的人一茬又一茬,但李国武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不过商战在生意场上似乎永远没有停歇的一天。外地多家大型超市纷纷踏进临湘,抢食并不大的零售业蛋糕。李国武的超市生意迅速退烧。

  此时李国武又把目光投向了广大的农村,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先后在桃林、聂市、源潭等中心乡镇开办了农家超市,并在定湖镇韩桥村筹建了全市第一个村级农家小超市。目前,富食村旗下的农家小超市已达到了200多个,并被纳入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

  虚晃一枪,他又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空间,同时稳固了富食村的江湖地位。

  前店后厂是许多百年老字号的经营模式。这一模式被长期证明是极富竞争力的。李国武一直想为自己的事业做出这样的布局。

  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李国武从零售业一脚跨入生产领域似乎得来全不费功夫:“事也凑巧,我们商业系统刚好有一个国营酱菜厂,严重亏损处于半停产状态,职工工资都发不出,快关门了。听说我想办厂,仅三天时间就确定把酱菜厂整体转让给我经营。”

  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诞生了。

  不过,李国武又接下了个烂摊子:企业只有几口陈旧大缸,没有一台现代化设备,核心技术人员几乎都走光;酱菜品种单一,口味老套,工艺陈旧,包装粗糙。

  他亲自操刀,请来湖南农业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教授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进,新上了一流的全自动灌装灭菌生产线,新开发10多个品种,对产品进行“文化包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四处走访、查阅地方史书资料,收集有关十三村的民间故事,请文学艺术界专家座谈、探讨,终于从《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中挖掘到了十三村的历史传统。他将这些厚重的历史积淀融入企业商标和包装上,让十三村的产品在市场上一炮而红。此后,“十三村”杯文化艺术新秀选拔大赛、“十三村”杯岳阳首届旅游文化庙会等一系列品牌建设活动,让“十三村”在岳阳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十三村产品销售量一路飚升。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是李国武的人生追求。

  李国武成功了,但是从外表,我们看不到成功者的光鲜。他依然衣着朴素,生活简单。

  他对自己的生活很淡然,对别人的冷暖却十分牵挂:“锦上添花固然很好,雪中送炭难能可贵,自己节省点,谈不上苦,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就是最大的甜。”

  1993年以来,他先后帮助过近500位老人、200多名贫困学生、400多名少年儿童、300多名身陷困境的人士,共捐助4000多人次,资金超过350万元。

  对于一名企业家来说,向社会捐一点钱不难,难的是长期身心投入,用情入微。

  李国武有个笔记本,密密麻麻记载着当地光荣院里老人们的生日、生活喜好等。10多年来,老人们过生日,他只要不出远门,都会买了生日蛋糕和鲜花为老人祝寿;老人病了,他亲自到医院去看望;老人节到了,他包租一辆大巴,请老人们外出 旅游;春节来了,他总是先陪老人们吃过年夜饭,递上“红包”,再赶回家陪父母过年。18年来,李国武还建立了数十个“助老点”,捐资百万余元。

  1995年,他偶尔听说当地一个拾废品的孤寡老人收养了一名弃婴娟娟,生活非常艰难,立即前往看望,并承担起来“爸爸”的责任。

  娟娟从小性格自卑孤僻,经常逃学,成绩不太好。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爸爸”李国武先后将她送往岳阳、长沙的学校学习,每个月都要前往探望。一段时间,娟娟沾染上了吸烟、打架等恶习,李国武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关爱、呵护。有时为了找到逃学出走的娟娟,他经常半夜还在外面奔波。面对“爸爸”无微不至的关爱,娟娟醒悟了,认真读书,并以优秀的成绩圆了大学梦。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国武常说:“能用我的镜头帮助别人,那才是世上最美的风景。”

  2009年,他前往黄盖湖边的一个渔村采风,看到一对老渔民夫妇坐在被焚为灰烬的窝棚边嚎啕大哭。他第二天便将2万元现金送到老渔民手中,并用相机将茅草棚渔村的艰难生活场景拍摄下来,在市政府前举办了“渔村生活场景摄影展”。这一举动不仅为渔民筹集资金近10万元,而且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将“渔民解困工程”纳入2010年政府十件实事。10多年来,李国武用手中的相机,开展了30多次类似的爱心救助活动。

  救危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李国武的人生信念。2008年冰灾,他带着“十三村爱心小分队”迅速把棉被、开水、食品送上京珠高速公路,连续3天3夜为滞留的1000多名旅客送去温暖,自己却因过度劳累引起腰椎病突发而住进了医院。

  他当选湖南十届和十一届人大代表后,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寻访调查,笔耕不辍。他提出和倡导的办公室禁烟,筹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馆的建议,整治城市“牛皮癣”的建议,严格控制污染工业企业进乡镇办厂的建议等都受到了极大关注。

  爱心做人、良心做生意、公心做代表,让李国武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李国武说:“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我在乎的是让自己每天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帮助他人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来源:《湖南工人报》、《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赵天雪)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