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国星:心的选择,爱的奉献
翁国星
人物名片:翁国星,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福建省立医院原副院长、心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首批优秀人才。曾是福建省立医院最年轻主任医师、最年轻教授、最年轻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首位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的胸心外科医生、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评委。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医35年来,翁国星一直坚持临床一线工作,他大部分美好时光都在和“心”打交道,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是看到病人康复。翁国星认为,人生因为正确的选择而变得充实,变得丰富多彩,变得更有意义。
选择心血管外科,缘于一次心痛
翁国星选择心血管外科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一个心脏手术的触动。1980年,当时翁国星还是个见习生,在一家大医院见习。一天,医院收治了一位身患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需要手术的20岁姑娘。这种心脏手术虽然现在看来很普通,但由于我国心血管外科在上世纪50年代起步后,中间停滞了很长时间,所以那时做这样的手术在那大医院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医生们都很激动,也很慎重,方方面面都做了认真准备,老师还特地带自己去查房,讲授病情和手术方案。但第二天,手术整整做了8个小时,最终还是未能挽留住那位姑娘的生命。眼睁睁看着年轻病的病患离开人世,医生们却爱莫能助,他很心痛,这件事以及后来遇到的类似病例对他的触动很大。他因此下定决心,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改变这种现状做点事。于是大学毕业工作后,在分科时,翁国星选择了风险性大,挑战性强,当时基础很薄弱的专业--心血管外科。为进一步提高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二年后,翁国星考上了心血管外科专业研究生。三年后,翁国星经过层层考试与审查,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奖学金,得到了出国学习深造的机会。
选择回国,为了面对更多的“心”期待
翁国星曾经两次到美国留学,著名的梅奥(Mayo)医学中心、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杜克 (Duke) 大学医学中心他都学习与工作过,而且时间不短。还有一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留学基金,赴澳大利亚悉尼St. Vincent 医院学习心脏与心肺联合移植。在这些国际顶尖的临床医学中心学习,让他收获很大,为他在心血管外科领域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基础。
翁国星在美国学成后,还获得了美方医院的心血管外科Fellow位置,获得与美国医生相应位置的同样收入。在美国,医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动刀子的大夫更是让人敬重。九十年代初,美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相当大,但他还是毅然选择回国,很多人不理解,提出了很多为什么?翁国星说:道理很简单,首先,我是中国人,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母亲!我无法选择母亲,不能遗忘、更不能抛弃我的母亲!第二,是自己对心血管外科的热爱,在国内,有那么多“心”在呼唤,在渴望有自己优秀的心血管外科医生,为亲人修复心的缺陷,解除心的疼痛!第三,祖国是发挥作用的天地,施展才华的天空,为祖国效力,那才最有成就感,最能体现人生价值。所以他坚定地回国了!翁国星说,时至今日,如果从个人收入和其他的某些方面来看,他的待遇虽然不如留在美国的同学,但是他没有后悔过,因为他在国内的广阔天空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一名优秀的心血管外科医生梦想!在这方面,翁国星认为自己的成就感远远高于他们。
1994年留学回国以来,翁国星已主持完成手术5000多例,除胸腔镜手术外,开展了多支冠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主动脉弓置换、Fontan、全腔、双向Glenn手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心病、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等,多为危重疑难病例,手术成功率超过9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翁国星回国后还在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性工作,特别是在我省率先开展了电视胸腔镜微创胸部与心血管外科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还处于领先水平,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三等奖各一项。1994年,翁国星独立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电视胸腔镜手术学》专著,由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为电视胸腔镜新技术在我国心胸外科的应用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获得省科技进步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激光治疗胸心血管疾病》专著;主译《心脏及主动脉外科进展》一书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参加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主编的《临床微创心脏外科技术》等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的三部专著编写。最近,胡院士又要出版《微创心脏外科学》专著,再次邀请翁国星参加编写,并为“微创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一章写述评。此外,翁国星还担任美国胸心外科杂志中文版的编委。
翁国星说,自己经历证明,在国内大有用武之地。工作至今,他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领导和同行的认可:1996年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评为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个人;2012年评为福建省首批优秀人才,福建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今年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曾经是省立医院的最年轻主任医师、最年轻教授、最年轻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首位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的胸心外科医生,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评委等。
为每一颗跳动的心脏,奉献爱心
翁国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心怀苍生,长期致力于解决贫困患者的“心病”,始终做心脏病人的“守护者”。2001年,参加“赴宁夏医疗卫生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活动”,认真制定手术方案,亲手为回族小姑娘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0天后,小姑娘就完全康复出院。前年,小姑娘报喜说她顺利生了第二胎,是个男孩。获知这一消息,翁国星十分高兴地为对方送去了祝福。
2002年11月,一名43岁的闽侯赖姓农民,因患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急需进行心脏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但是,患者家庭却因为无力支付昂贵的手术费而准备放弃治疗。翁国星积极帮助这位素昧平生的贫困患者,多方筹集资金,使病人顺利接受手术,并且手术很成功。前不久,该病人还来复查,一切还好。
2005年7月,因病被父母送人,后又几经转卖的周宁陈姑娘,被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折磨不堪,泪流满面地发出了“我想卖肾治病”的声音。翁国星积极为这个贫困患者努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福建省委有关领导的关心与省团委的安排与帮助下,陈晓霞的先天性心脏病在翁国星手中也得到了彻底的治疗,她的命运从此得到了改变。
2007年3月,在大家都在为禽流感惊恐躲避时,翁国星和他的同事却在建瓯市,在隔离病房内,穿着厚重的防护衣,为禽流感病人行电视胸腔镜下微创手术,修复了破裂的病肺,使濒临死亡的病人获得新生。这是国内唯一一例。
2017年,由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为理事长的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成立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翁国星当任该基金会主任委员,参加了该基金会在全国范围组织实施公益性医师培训与心脏病患者救助的活动,先后组织医师到古田镇中心小学开展健康体检即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两次赴宁夏,为28位来自固原市贫困家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孩,进行爱心捐助和成功手术治疗。
翁国星还为严重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媒体募捐,为他居住小区外来务工物业工人的女儿解决了手术费用不足的难题等。长期以来几乎每周都会有病人因手术费用困难问题找他,虽然这让他感觉很累,但他总会尽力而为之。同时,热心公益的翁国星还坚持每年志愿献血400CC。翁国星认为,一位真正的医生不仅需要具备听诊开方开刀的学问和技艺,还要对病者体现仁爱之心和同情心。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医生,首先必须是一个好人。让翁国星更高兴的是,当自己手术过的病人介绍朋友或熟人来找他手术时,都会说翁院长是个好人,会帮助他人的。翁国星觉得这是大家对自己的最高评价!
参政议政,为更广阔的仁心
翁国星曾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全国人大代表。无论是代表,还是委员,病人与医疗卫生都是他最关心的主题。参政议政和治病救人并不矛盾,翁国星认为做一台手术,只可以救一个人,但他的一个建议或议案,却能让更多人受益。这些年来,尽管工作很忙,但是他还是向全国政协提交了近20件提案和向全国人大提交了1个立法议案和17个建议。内容涉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构建和谐互信医患关系、关注社会民生等问题,翁国星的医者仁心,充分体现在他作为代表委员的履职中。十年前,当翁国星还是省政协委员时,就提出大病补偿的提案,当了全国政协委员后,又再次提交该提案,因为他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因家庭收入有限或贫困,难以接受治疗的病人,即使是有些经济能力的家庭,也很可能因严重心脏病的治疗费用而至贫或返贫。终于,经过多方的努力,今年,大病补偿又一次提高补偿比例。这不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还能有效的防范因病至贫或返贫。多年来,他围绕“全面深化医改、卫生立法、健康扶贫攻坚”等问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为健康中国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近两年,他又提出“关于强制免费产前胎儿先天缺陷筛查建议”“关于异地缓刑犯的社区矫正问题的建议”“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应对建议”“加强监管规范管理,促进基因编辑发展”“规范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多项建议,得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新闻广播、福建日报、健康报、今日头条等数十家中央、省级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其中“关于强制免费产前胎儿先天缺陷筛查”和“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应对”的采访视频分别在新华网与中国网播出,点击次数分别达到178万多次与6.3亿次。
作为心血管外科医生和全国人大代表,翁国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梦想,为有一颗健康的“心”继续奋斗着,做一名真正的开心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