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本周人物

连建伟:经方“头块牌子”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 2022-08-01
【字体:

连建伟 

  7月20日下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大会以电视电话形式召开,在北京设主会场,在各省设分会场,共授予30人国医大师称号、101人全国名中医称号。 

  民进浙江省委会原副主委,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连建伟荣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他1951年出生于浙江嘉善,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主任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第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委,民进中央委员会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经方“头块牌子”是怎样炼成的 

  只要说起经方研究专家,几乎所有人都会说:连建伟是头块金牌!中医药四大领域——基础理论、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连建伟就占了其中的一块“金牌”,起码,在浙江省一定是的。是不是很了不起?

  了不起的连建伟,1951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与很多名医一样,连建伟与中医结缘最早也源自于他童年和少年时期得过的几场大病,这些病都在中医药的神奇疗效下迅速治愈了。

  他至今清晰记得,14岁那年,自己第一次读到《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便爱不释手。此后,连建伟走进了中医的大门,对祖国医学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就此结下了一世之缘。

  初入医门的连建伟,在埋头研习之余,跟诊求教于当地十多名老中医,并在药店抓药柜台前“偷学”,不仅学习了他们的宝贵经验,还较为扎实地掌握了中药的知识。1968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运用阿胶珠、鲜生地、血余炭、小蓟炭四味凉血止血之品为方,成功止住了邻居因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使其转危为安。小试牛刀,锋芒初露。

  1970年,19岁的连建伟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因其有中医基础,便被安排在大队医疗站,算是正式走上了中医之路。1976年,连建伟被县卫生局分配到一家公社卫生院中医科工作。他边治病边钻研,名声渐长,周边三个县、十多个公社的乡亲纷纷赶来求医。

  中医让他入迷,十多年没有看过一部长篇小说,五六年之久没有看过一部电影,连建伟先后自学完成了整套中医学院教材的学习,研读了《内经》《金匮》《伤寒》《温病条辨》《丹溪心法》《河间六书》《东垣十书》《景岳全书》等经典名著。

  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当连建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研究生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中医硕士研究生,开启了他在中医高等学府学习、工作的生涯。我国中医界泰斗岳美中老先生在病榻上勉励他要“自强不息,终日乾乾”,更嘱其“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参天后仍虚心”。名医沈仲圭对他历年撰写的医学文章一一写出评语,导师王绵之教授指导其进行《方剂学》研究。研学期间,有任应秋、刘渡舟、马雨人、赵绍琴、赵锡武、祝谌予、关幼波、金寿山、李今庸等诸多名家齐来授课,连建伟如逢甘霖。

  研究生毕业后,连建伟来到浙江中医学院中医方剂教研室工作,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到1998年任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2006年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直至2010年离任,他始终夜以继日,勤奋工作,获得了无数患者、广大师生的称道和认可。

  在学术研究上,连建伟以经典、方剂为抓手,以古为今用、学术研究为临床服务为宗旨,以“考据”为入门功夫,溯源析流,辨难正误,细读考究诸多经典,探赜索隐,寻医圣用药之秘,解古本之真相。

  对自己主攻的方剂学,精勤不倦,硕果累累。连建伟在继承总结恩师王绵之教授学术思想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方剂研究“三结合”:一是方剂教学与临床应用结合;二是方剂研究当古今结合;三是方剂运用与药物配伍、加工炮制结合,为中国的方剂研究,开辟出了新路径。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连建伟始终笔耕不辍,出版了中医专著18部,并先后担任国家规划教材《方剂学》编委、副主编、主编,完成了共10部《方剂学》教材的编撰任务,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医学术论文100余篇。

  其中,历经8年,37余万字的《历代名方精编》是连建伟的第一部专著,也是其个人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书的问世使历代名方更有系统性,更为条理化,以便读者更好地熟悉、掌握历代名方的临床运用规律,适应临床实际的需要。中医文献学科的奠基人、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中医教育家吴考槃先生在序中赞其“诚方学之津梁,而宜先睹为快者”。此书获得了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并被载入《二十世纪学术要籍大辞典》。

  《方剂学·案例版》更是连建伟凝练近30年方剂学教学成果的精心之作,该书是国内首次编写的案例版教材之一,也是国内首套引领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案例版教材。这种案例式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中医学生临床辨证思维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都对方剂研究、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长达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先后教授的学生达5000余人,授课对象覆盖本专科生、硕博士研究生、西学中班等各个层次。传道授业中,连建伟总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更是对学生及弟子提出了“立大志、读经典、跟名师、多临证、学国学、修道德”的中医成才十八字诀。

  五十年临证中,连建伟始终保持与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国古代哲学作为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注重治未病,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治病重在调和,以平为期。

  秉持小方愈大病的理念,在灵活运用经方、时方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系列新方,如补土柔木汤、交通心肾汤、二丹桃红四物汤等。

  对疑难杂病,他往往凭脉辨证,多从治肝、治脾着手取效。更是高度重视情志因素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注重身心并调。

  面对患者,连建伟从不因贫富贵贱而区别对待。他常常引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来阐明医者的使命。

  他的学生说了这么一个细节:一个冬天,有位80多岁的老人从外地赶来求医,因老人无法被抬到诊室,连建伟二话不说,未披外套即下楼为老人诊脉,此时外面正寒风凛冽。当时老人及家属的感激之情,历历在目。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医者仁心”。所以,有患者将连建伟比作“像药师佛一样”。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建伟心系百姓健康,在参政议政的政协履职中展现委员风采,多次围绕发展现代中医教育、提高中药质量、弘扬中医药文化、中成药开发、中医院办院方向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尽职尽责。

  由于连建伟的突出成就,20年前他即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名中医”称号,更分别于2002、2008、2012、2017年被国家确定为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7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

作者: 马昇越 郑希均
责任编辑: 谷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