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光电子产业方面取得主动权,谁就将在21世纪的尖端科技较量中独占鳌头。” “21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主导产业,第一是光电子产业。”国际有关权威报告如是说。20世纪被称为“电子世纪”,而21世纪将成为“光子世纪”。科学界预言:光电子产业在10年内将产生5万亿美元的产值,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光电子产业将成为新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
春天的呼唤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民进四川省委会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四川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的“一号工程”的重要决定,继提出“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圈,实现四川经济超常规发展”和“建立成—德—绵高科技产业带的建议”被采纳后,又对四川产业发展提出了重大建议《抓住机遇 拥抱朝阳 大力发展四川光电子产业》。该建议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由民进四川省委会起草的这份建议案首先指出:“光电子产业是未来信息产业的龙头。”20世纪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微电子,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光通讯。目前光通讯正在以新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即光纤容量及光电器件的性能每9个月就会翻一番。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光电子作为必须争夺的未来高技术的制高点来对待。美国把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一同列为国家关键技术,并将光电子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并列一起作为21世纪三大新型高技术产业。建议案特别说明“由于这个产业领域在世界上也刚刚开始发展,相对于过去的微电子、互联网产业,我国、我省在光电子技术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很小,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提案中强调,在西部大开发中,四川实际上只有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因此不应把东部发达地区正逐步过时和淘汰的“夕阳”产业简单移植过来,亦步亦趋地随人之后是无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寻求发展“朝阳”产业,将是将四川建成经济强省的一条重要和可行的途径。光电子产业既是知识密集型的,又同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因而这一领域非常适合四川省情,经过几年发展将创造就业机会20万个以上,并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紧接着,建议案提出了一个极为紧迫的命题:“发展四川光电子产业刻不容缓 。”并以大量的论据阐明,“四川的科技资源、工业基础在中国西部首屈一指,在成都平原经济圈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具备相当的产业和科研基础,大力发展四川光电子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还提出了初步构想和具体对策。
四川省政府当即认为,民进四川省委会提出的关于发展四川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对策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将认真研究并积极采纳。1月21日,中共四川省委会书记周永康在听取民进四川省委主委苟建丽的汇报时,对这项建议给予了极为充分地肯定,认为“很有价值”。2月9日,常务副省长杨崇汇在听了民进会员、青年科学家、中科院光电所副所长张雨东在四川省政协八届四次大会上的阐述后,立即作出批示:“应把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上议事日程,对所提出的DWDM 密集波分复用器的开发要高度重视,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4月中旬,四川省政协主席会议一致通过将民进四川省委会的提案确定为2001年四川省政协713件提案中唯一的一件建议案。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政府主办的内刊《决策与参考》2001年6月号全文刊载了这份提案,并得到了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积极评价。
希望的鼓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民进四川省委会的提案立即引起了从省级领导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副省长王金祥进一步批示四川省信息产业厅就此作专题调研;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先后两次组织两院院士和国内有关专家对武汉、北京、上海和成都周边地区的光电子技术与产业进行全面考察和比较分析;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更是亲自对相关重大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上述一系列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后,在《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决定》这一重大决策的基础上,四川省政府吸收了包括民进建议在内的各界意见,将建设“西部光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的奋斗目标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划,并进一步明确指出:
四川具备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和产业的优势与基础,在光电子原材料资源和加工、光学系统设计、光学精密加工及薄膜技术、光学微细加工、光电显示、集成光学、激光应用技术以及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传输设备、光交换设备、应用软件等光通信技术的诸多领域的科研和生产上具有雄厚的实力,部分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中科院光电所、邮电五所、西南物理研究所、29所、30所等单位是目前四川从事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研究机构。邮电五所是我国光通信技术的主要研发基地,电子科大目前在光科学的许多方面都具有雄厚的技术与人才实力,在无线光通信技术研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大唐电信公司、成都邮电通信设备厂、鼎天集团公司、川投集团、诺尔集团、峨眉半导体厂、九洲电子科技公司、灵通电气公司、中康公司、汇源公司、汇川公司、成都电缆厂等是主要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这其中有一半以上为“中国500家最大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四川省“全国光纤通信设备十大制造企业”以及国家数字通信、光纤通信设备主要定点企业。
同时四川省政府还制定了四川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多种体制、创新环境、突出特色、集群发展”的原则;“高水平,大规模,快速度,优人才,新产品,畅市场”的要求;“集约型、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和“开放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抓大壮大与促小活小相结合,市场导向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决定集全省之力,鼓励发展信息光电子产品群、无线光空间信息产品群、光网络设备产品群、能量光电子产品群、应用光电子产品群、软件集成产品群和光传输部件产品群。以电子科大、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利用其优势,使其成为四川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辐射源和孵化器,聚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和技术人员队伍,建立强大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较好的光通信产业研发和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用5—10年的时间,力争形成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光通信电子信息企业集团若干个,建成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光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实现光通信产业的聚集发展。
朝阳的魅力
当2002年早春的风吹拂在古老而年轻的天府之都西面广袤原野上的时候,放眼望去, 以构建中国“西部硅谷”与“西部光谷”为目标的高新西区,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势头耸立在世人面前。国家级的成都高新西区拥有优惠、灵活、守信、合法的政策体系;创设了仿真国际经济环境,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了资产规模达3.2亿元的西区风险投资公司,并已将光电子产业确定为“一号工程”的主体产业;从奠定强有力的产业整体竞争力角度出发,确立了光纤光缆、光通信器件、光通信系统及设备、全光网络系统及光电显示行业、光电检测行业、光学材料及光学元件制造业等作为发展重点。还以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全力支持光通讯产业,尤其是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产品开发。
电子科技大学于2001年秋又新成立了光电信息学院。拥有强大科研实力的电子科大 “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光电所微光学技术国家实验室 、大唐电信光通信分公司等在光电子核心技术研发上继续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
整体规模仅次于“武汉光谷”的成都光纤光缆产业产值与效益持续高速增长;位列中国大陆生产能力前10名的中康光缆公司、汇源光通信公司、大唐电信光通信分公司等3家企业 全部进入高新西区,其年生产能力总计超过250万芯公里。
四川省政协委员、民进四川省委会副主委、中科院光电所副所长张雨东博士说:“无论人才资源、科研力量,还是产业现状、市场前景,成都的光通讯产业都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作为西南通信枢纽和中国大陆电信八大枢纽之一的中心城市成都,光电子信息产业已在天府之国的沃土上迅速崛起,光电子产业的朝阳正开始辉映新世纪的西部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