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工作动态

“协” 字为重 同推共进 ——“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培训班”授课有感

发布时间:2008-02-25
来源:信息化建设
【字体:

     在“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培训班”讲课期间,我和学员们在两个轴线上进行了工作交流:一是横向上,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参训学员进行交流,感受到发达、欠发达不同地区之间电子政务的共同喜悦和困惑;二是纵向上,与国家有关部委、省、市、区县不同层面的同志进行交流,体会到电子政务在上下结合过程中的迫切需求和主要困难。事实表明,进入“十一五”以后电子政务跨入了发展新时期,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需求显著增加,电子与政务的互动要求日益强烈,解决好跨部门的“协同”问题已成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环节。   
    在电子政务不同的发展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和方法,现阶段特别需要把握电子政务特性,努力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入,其本身固有的“三种特性”日趋凸现
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等公共权力部门通过管理业务计算机化、网络化、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政务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履职能力、提升政务服务管理水平的需要,这是优化政务活动在信息社会生存状态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推进电子政务必然感受到优势、冲突、转变三种特性:
    优势:主要体现在可以大大突破传统政务手段的局限性,如依托政府网站可实现7X24小时受理和互动式在线办理;通过资源目录引导和交换,明显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复用共享水平;有利于部门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工作协同,大大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使服务对象节约交通、时间等成本,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冲突:在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过程中,在生存环境、发展要素等方面的差异性将带来不适应或冲突。如前者以实物形态为主,崇尚严格的层阶制,依赖实物资源作为生存条件,技术和设备是主要发展动能;而后者以实物与虚拟形态并重,依赖信息资源,崇尚信息流程扁平化,知识和信息是主要发展动能。在社会发展的量变转向质变的过程中,不适应、矛盾和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转变:随着电子政务的逐步推进,工作协同的呼声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日趋增强,更加需要政务部门和人员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作业方式、转变习惯流程,实现服务模式和运行方式的革新,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推进电子政务面临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增强统筹和协同能力
    通过多年努力,许多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夯实基础、深化应用、协同推进”新阶段,与此同时电子政务战略规划、应用推进、规范管理等工作的力度逐渐加强。从电子政务治理的角度看,主要涉及理念、法规、行政、技术、经费五方面工作,而每个一方面均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探索:如行政方面,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如果技术的应用完全顺从现有行政模式和业务流程,将彻底固化传统模式和流程,难以体现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业务流程的作用;但当力图通过技术应用促进行政服务模式创新和优化再造业务流程时,则往往与现有行政体制机制和规章相抵触,时常会遇巨大阻力和冲突。
    事实上,各级政府对采用信息技术提高行政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高度重视,众多业务部门纷纷结合自身业务进行“顶层设计”,从上到下进行信息系统建设,这种做法在单部门应用时具有易推进和见效快的优势。但由于各部门系统都采用分头自建、标准自定、系统自用的方式,势必造成条条分割、条块分割,直接影响到条块结合和跨部门应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关键是要明确电子政务战略方向,明确业务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监察监督部门等的工作界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增强电子政务建设的统筹能力和协同能力。首先,要形成体现各方“共同目标”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其中政务网络、信息资源目录、应用门户、认证授权、交换平台等公共的政务息信化基础设施,必须实行“整体性规划、集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作为规定动作;各类具体应用系统的需求确认、功能设计、组织建设和应用管理则业务牵头部门负责——作为自选动作,通过“统分结合”的方式,切实增强工作合力。
    三、“协”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务必放在工作的首位
    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对各方协同推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协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要用协同的方式才能解决。协同离不开沟通,沟通能够促进协同,这也是优化电子政务发展生态的客观需要。
    学员小组讨论
    1.沟通的主要任务是趋利避害
    在第一线从事电子政务的人员都深有体会,工作难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思维、习惯与价值取向的冲突:(1)一般部门对套用现有运作体系的电子政务项目——有习惯作保障——敢用;需要优化再造现有运作体系的电子政务项目——无习惯作保障——不敢用。(2)各部门对有利于强化现有既得利益的创新应用——赞成用、喜欢用;威胁到既得利益的创新应用——不赞成用、不欢迎。实际上冲突的焦点在于现有习惯和既得利益。沟通的目的和作用,是用长远利益说服目前利益,用全局利益说服局部利益,通过说理趋利避害,形成共同的行动目标,逐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学员参观H3C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协”字有和谐、共同、协助三个意思。在电子政务工作中,可以将“协”区分为协商、协调、协作三个层次(其核心精神协同,即通过沟通形成合力):
    协商——在于各方达成共同认识
    协调——在于各方形成共同计划
    协作——在于各方形成共同行动
    2.协同是决定电子政务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通常成熟的组织管理体系中,主要有决策、管理、实施三个层次。但电子政务发展到今天,大量涉及到跨部门的应用,原有的三层次组织管理体系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必须增加并壮大协调层,通过协调贯彻决策层的意图。常用的做法有组成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等,由联席会议和领导小组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这是用非编制的方式加强协同机制建设;有些地区和部门用首席信息主管(CIO)方式,以此增加整合协同能力。
    实际工作中,协调工作不仅贯穿在决策层,还贯穿在管理层和实施层,在环节上需覆盖认识(协商)、计划(协调)、行动(协作)三个环节(见图1)。应该说,在现有体制不作大的调整改革情况下,更应注重通过沟通,通过制度性安排,突现协调的功能,一方面通过形成共同目标,使各层次、各部门、各环节的行动步调一致,另一方面,通过主动积极的沟通协调,减轻推进工作中的阻力,有利于加快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3.协同是有效的工作方法,但不是“万能药”
    沟通与协同是促进认识与行动一致的必要条件,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方法,但本身不是一贴就灵的“万能药”。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需针对症结成在,充分考虑现实基础、适用条件等因素,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有力的措施,这样才能取得解决问题的工作实效。因此,需要将沟通协同与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同步实施,才能增强“药效”,在电子政务发展到提倡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今天更是如此。
    4.注重培育和激发相关各方的协同精神
    根据多年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注重纵向沟通,确保追求一致。通过上下相关工作层面的深入沟通,形成统一的战略方向,在决策、管理、实施层面体现统一的战略目标和工作聚焦点,形成统一的工作意图。
    第二,注重横向沟通,引导步调一致。用共同目标引导各部门间以形成合力,可采用“扩展视野引发、提供方案触发、通过环比激发”的方法,使相关各方同步行动、同方向用劲。尤其需要提倡各部门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第三,注重内外沟通,提高各方能动性。在管理、咨询、建设、应用各方的沟通中,主要是“三讲清”:即讲清战略意图,让大家在同背景下思考,优化工作思路;讲清工作难点,让大家围绕疑惑思考,完善工作对策;讲清实施计划,让大家按计划要求发挥积极性,形成协调的工作节奏。
(作者系“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培训班”讲师)

作者:蒋力群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