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工作动态

网络时代公民监督的新途径

发布时间:2008-02-25
来源:信息化建设
【字体:
    “9月1日到了,大家都来晒晒孩子的学费吧。”近日,网易论坛社会万象版块一网友发布的这则号召学生和家长“晒学费”的帖子被置顶,到9月1日晚6点浏览量已超过两万,回复超过200条。在其他几个论坛,也出现了“晒学费”的帖子,都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在上学难、上学贵成为困扰百姓生活难题之一的背景之下,学生和家长热衷于网上“晒”学费,不仅仅意味着公民监督意识的觉醒,更是公民在网络时代对实现公民监督途径的有益探索。
    如今,我们在进入了一个亮点纷呈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同时,也走进了一个难点频现的时代。比如上学难、买房难、看病难、就业难等这一串我们耳熟能详的难题,构成了相当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前进路上不得不面对和跨越的障碍。令人欣慰的是,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型执政理念指导下的各级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诸如上学难之类的不和谐因素。以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难题为例,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政府报告中就指出,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珠海、成都等地率先探索扩大义务教育年限到十二年,并逐步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全免费。
    国家和各地政府对于解决百姓民生问题的政策,无疑给百姓带来了福音。但这些好政策能否真正落实行动,惠及百姓,则是一个值得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良好的政策需要过硬的执行力,而过硬执行力的形成,除了需要各级政府真心为民的内在动力之外,更需要舆论监督、公民监督等外在压力。而当互联网成为一个重要的舆论平台、成为公民表达的一个重要场所之时,通过网络载体来监督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时代发展的要求。
    互联网这一迄今为止表达言论、传播信息最自由、最便捷的渠道,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众多BBS社区、留言板以及庞大博客群的存在,使得互联网在我国成了最易形成舆论的平台和舆论监督的利器。在这样的平台下,“人微言轻”之说不复存在,诸如“最牛的钉子户”之类的弱势个体也能在众多网民的声援中维护自身权益,诸如“黑砖窑”之类侵害公民权益的黑暗事件也能迅速暴光在光天化日之下。可以预期的是,学生和家长通过网上“晒”学费的这种形式,将各地学费进行对比,哪些地方对百姓上学难、上学贵问题解决得好,哪些地方解决得不好,上学难、上学贵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公众一比便知,政府一看就明。这种公民自发进行的学费比较分析,能够如此迅速、如此真实,要是在传统非网络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期待我们的各级政府能够理智对待网民的“晒”学费行为,自觉接受公民的监督,不断反思和改进各项民生政策,切实将政策惠及于民。
    公民监督在推动民主监督、保证决策和执行的正确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让人遗憾的是,以网络为代表的公民监督新手段,成为个别地方官员的“心头大恨”,必欲除之而后快。我们看到,当有网民通过网络揭露当地官员不愿意看到的“坏消息”时,有的地方不是先查清事实真相,而是先要弄清是谁在网上发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处理方式,是对公民监督权的扼杀。在现实的语境下,一方面,公民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之时,要增强自律,备加珍惜网络这块弥足珍贵的土壤;另一方面,接受监督的各级政府要以更加理智的心态正视公民的网络监督。最近,河南省洛阳市专门下发关于保护网民权利的通知,不允许追查网民真实资料,它传递出的一个基本信息是,政府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明和宽容的态度来面对网络监督,值得各地政府效仿。
作者:方家平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