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6日上午的南宁市人民会堂里,鲜花簇簇,鼓乐声声。“南宁市2007年度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民进南宁市委社会服务科在表彰大会上再次蝉联荣赝“南宁市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之所以连续两度获此殊荣,除了该科扎实主动地开展支教助学、智力扶贫、社会办学、招商引资等传统社会服务工作外,还积极创新摸索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新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新亮点,带着一份谋农村经济发展的饱满热情,一份帮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深厚感情和一份为百姓办实事好事的澎湃激情,卓有成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争先请缨 勇挑重担
2007年是广西全区选派3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离开舒适的机关去到艰苦的农村,离开温馨的家庭去到清贫的农家,没有了空调只有日晒,没有了安逸只有艰辛,这些着实让不少过惯城市生活的人犹豫不决,然而就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出号召的第一时间里,民进南宁市委社会服务科视号召为契机,视重任为光荣,力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民主党派拓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有益尝试,力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打造新亮点,树立新形象,铸就新功绩,就在其他民主党派市委机关无人报名的情况下,该科一名科员主动请缨,奋勇争先,代表南宁市各民主党派市委机关,在上林县塘红乡龙祥村担任了第一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而当时这名首挑重担的科员,家里小孩才刚满一岁,由于父母远在外省老家,所以只能靠妻子辞职在家照看年幼小孩。
深入调研 科学规划
为及时摸清基本情况,正确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扎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入村伊始的头一个月里,社会服务科科长施保蕃和驻村的科员小王在当地村干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走门窜户,察看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先后走访村民群众和党员干部100多人次,召开村委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6次,在全面准确掌握村情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的理念,规划了一个集产业发展、人畜饮水、道路建设、科技文化等方面的5年总体规划,并努力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广泛宣传 调整班子
在做好调研摸底,制定出规划后,群众的宣传思想动员工作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为了能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充分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该科积极撰写张贴悬挂各类标语、散发宣传传单、召开宣传动员大会等,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宣传氛围,力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经过一番轰轰烈烈地宣传活动,极大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规划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大海航行靠舵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至关重要。该科在调研考察中发现龙祥村原有的6位村委会班子成员中,有2位同志不是很适合继续担任村委会干部来指导新农村建设,于是会同了乡党委组织部门,及时调换考核补选了另外2名有知识、有思想、有胆略、有魄力、有作为的年轻干部,这样龙祥村的村级班子建设得以进一步加强。
情系三农 心牵百姓
一年来,社会服务科扎实立足农村,热心服务农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亲切关心下,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当地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
1.多方筹措资金,引导群众修路
龙祥村是上林县唯一一个没有村级水泥路的村屯,拥有5600多口人的龙祥村全村境内道路均为土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形时常出现,当地群众对此苦不堪言,怨声载道。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行路难”问题,该科经过实地查看,决定选择龙祥村的下敢庄和向阳庄作两个扶贫修路示范点,对原有坎坷不平破烂不堪的3公里泥沙道路进行全面硬化。在积极发动当地群众自筹资金的基础上,主动跑扶贫办,奔发改委,联系爱心人士,经过几番努力,两条硬化路共筹当地群众捐款18万元,民主党派人士爱心款项1万4千元,政府扶贫水泥50吨,眼看盼了多年的水泥路就要贯通,当地群众喜开颜笑,赞口不绝。
2、扶持寒门学子,爱心圆梦大学
2007年8月,家住龙祥村的韦梅、樊春玲两位女同学脸上丝毫没有被大学录取的喜悦,几千元高额的大学学费让家境贫寒、经济拮据的两位女孩家人一愁莫展,眼看还没入学就要面临失学的窘境,女孩及家人黯然神伤。得知此情况后,该科全体同志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放下了手中其他工作,顶着烈日,分头奔波,寻求资助。终于在
8月21日,家住那罗庄的韦梅同学收到了4500元的爱心助学款,如愿进了广西医科大学;9月3日,家住顺良庄的樊春玲同学也得到了4650元的爱心助学款,如愿进了广西中医学院。看到寒门大学新生韦梅、樊春玲两位同学愁苦的脸上终于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该科的全体同志们也舒心地笑了。
3、启动文化科技入村,热忱建设爱心书屋
农民要致富,农村要发展,文化科技首当其冲。为切实解决当地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使其早日走上科技致富的路子,该科决定在村里筹建“爱心书屋”。在单位领导大力支持下,争取到单位经费2500元,立刻为龙祥村购置了4个高档两门书柜和1个铝合金多功能滚动报刊架,帮村委会订了一年的《农民日报》和《当代广西》,同时发动广大民进会员踊跃捐书,为“爱心书屋”捐助1500多本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法律等方面的实用书籍,并做了一块写有“爱心书屋”的钛金版匾,年底“爱心书屋”已正式开门迎客,书屋内村民络绎不绝,当地群众干涸已久的精神心灵终于得到了文化甘泉的深深滋润。
4、改善村委办公条件,提高村委办事效率
龙祥村委会办公楼是村里重要的活动场所,但由于办公经费的严重不足,村委会办公楼的通电照明配扇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办公环境的恶劣势必影响到村委办事效率。在得知此情况后,该科立即向单位反映,单位领导二话不说立即决定从原本紧张的办公经费里安排1500元,购置了电线、线槽、开关、灯管、吊扇等,用于改善长期以来困扰村委会多年的用电配扇问题。现在村委会办公楼不仅通了电,能在晚上开会议事办公,而且还配了三台吊风扇,能在炎热的夏天清凉度过,极大改善了办公环境,提高了办事效率。
5、关爱贫困儿童、关心孤寡老人
该科经过仔细摸底调查,了解到龙祥村尚有数位家境贫寒的可怜儿童和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经过一番精心筹备,“六一”儿童节前夕,该科在龙祥村小学开展“六一”慰问活动,为贫困儿童献爱心,给他们送来的一批价值2000元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七一”
前夕,带着1000元的慰问品慰问了村里的6位五保老人,祝他们晚年幸福,健康长寿;春节前夕,又一次来到龙祥村,看望和慰问了现任的6位村委会干部和曾经为龙祥村的发展而默默奉献、鞠躬尽瘁的9位退下来的老村干、老党员,并为15位村干党员们每人送上了200元的慰问金。
6、扶植养鸡专业户,传授科学养殖术
针对龙祥村养殖水平低,规模小的问题,该科决定在村里扶持一些科技种养户,在征到单位领导同意后,拿出2500元的单位经费在龙祥村重点扶持了3户养鸡专业户,为他们买了100只鸡苗,并资助养鸡专业户买鸡饲料、为鸡打疫苗,同时还积极联系农业专家多次进村进行科学养殖辅导。
7、积极反映努力争取,解决人畜饮水工程
当了解到龙祥村还有3个庄存在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时,该科同志会同村干在田间山头查找水源,设计线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四方奔走,八方求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争取到市发改委的鼎力支持,同意将龙祥村长帅、南岩两个庄的人畜饮水工程进行了立项,并拔付总计19万元的工程款,现在这些饮水工程已开始实施修建。
8、构建友爱桥梁,帮扶贫困姐妹
就读于龙祥村小学的樊柳辰和樊星辰两姐妹,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生活学习全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料,在得知此事后,该科决定和这两姐妹建立
“一帮一”的长期帮扶关系,从驻扎该村的第一个月起,每月从个人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