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臂展翅 口书传奇
8月29日上午,无臂书法家王剑华口书作品展览在南京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书法作品100余幅,其中用楷、隶、行、草、篆、魏体联书的大型书法长卷长达108米。
王剑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进会员,南通市文明新风典型。年少时,因高压电击事故失去双臂。10年苦练,成功用口衔着毛笔写字,屡有书法获奖并被行家收藏,荣获全国第二届“洗笔泉”杯书法大赛(隶书)二等奖,为中国文房四宝杂志社特邀会员。曾作为“无臂书法家”,被特邀进入北京残艺团。在15年的演艺生涯中,参加国内外数千场大型巡演。“5·12”汶川大地震,以大陆第一残障人士身份赴灾区作心灵扶助,感动社会各界。
王剑华以坚韧的毅力,克服残疾所造成的障碍与困难,付出远远超过常人的心血和汗水,创作出大量优秀艺术作品。他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感受生活、描述生活、讴歌生活,充分展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风采。
透过王剑华先生的艺术作品,人们可以领略到他心中爱与美的追求,可以分享到他遨游艺海的成功与喜悦,更重要的是,他用无臂展翅的坚强形象,为全社会残疾人树立了自强不息的良好榜样。实践证明,残疾人文化艺术不仅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而且超越了残疾,架起了残疾人与社会沟通的有效桥梁。
这次展览,由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员会、省残疾人联合会、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通中华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南通市通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通市通州区残疾人联合会、民进南通市文化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共同承办。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主委朱晓进,南京军区原政委、上将方祖岐,江苏省委原副书记、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顾浩,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民进江苏省委副主委徐菊英,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江苏省残联副理事长单嘉海,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高以俭,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肖茂修,江苏省文化厅艺术总监、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主席吴小平,南京市纪委原副书记、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顾问赵友春,江苏省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主席杨丽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天华以及南通市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虞越嵩等出席开幕式。
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虞越嵩致辞。江苏省残联副理事长单嘉海,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高以俭,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主委朱晓进先后讲话。
王剑华致答谢词。整个展览于8月31日结束。
南通市通州区政协副主席王沈康主持。新华社江苏分社、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中国江苏网、现代快报等数十家媒体对开幕式作了全程报道。
附:王剑华介绍
在南通高新区金欣佳园25幢楼内,我们叩开王剑华的家门。70多平方的居室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使人颇感疑虑的是,一个没有双臂的人,独自生活,如何料理家务?更绝的是,王剑华用口衔着笔进行书法创作。
1984年6月,19岁的王剑华在上海建筑工地一场变压器漏电事故中,失去双臂及半条腿。
烦躁,绝望。以地为生的父亲把王剑华背回来后,只能放在家里。一次次摔到,但他一次次都爬不起来,有次摔得鼻子着地,流了一大片血,待父亲下地回来才将昏过去的他送到医院。
一次,王剑华又摔倒了。等待求人不如自助。他拖着一条腿,慢慢地将身子挪到墙根下,用背做支撑,试图站起来。经过1个多小时的屡败屡试,王剑华终于靠自己站立了。
后来装了假肢,他高兴得在村里转了一圈。一段时间,王剑华过着饭来张口,衣来还不用伸手的日子,但他想寻求第二次站起来的方式。一次吃饭,他咬着筷子,蘸着菜汤在桌子上写字。于是,要求父亲,给他购买纸笔。
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王剑华开始练习口书。嘴角的皮磨破了,结痂,再破,又结痂,循环往复,磨出了厚厚一层老茧。靠着坚强,王剑华的口书越练越精,作品多次获奖,2010年创作完成了百米书法长卷。
与此同时,王剑华请人做了很多钩子,练习晒衣服、洗菜做饭。从1991年开始,终于能生活自理。
一个失去双臂的人,终于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汶川地震后,王剑华来到绵竹市的学校和康复治疗中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受残者生活的希望。他还经常腾出时间,前往学校向学生传递自强不息的信心。
(责任编辑:吴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