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贤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2013年9月2日,在北京市教委、教工委、教育工会召开的表彰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大会上,民进北京市校长联谊会理事 、北京市丰台二中副校长陈维贤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陈维贤系北京市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兼职教研员。一直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教育成绩突出,科研成果丰硕 ,并在学校管理工作等 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为人能做表率、教学能够领衔、科研引领同行、实践能够示范、管理成效突出,师生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怀揣梦想,教书育人成绩突出
他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以“主动发展,追求卓越”为理念,注重文化建设和学生的自我教育, 形成自主发展、追求卓越的班风,学生全面成长,能力突出,带出了一届全面发展的优秀班集体。所带班级每年度均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先后被评为“丰台区品优班”、“北京市优秀班集体”,有7人被评为市级三好、优干,2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高考平均600分,650分以上4人,660分以上2人,最高667分,系学校历年最好成绩。在全区各种竞赛中获奖20余人次,其中丁意桐获得北京市物理竞赛市级二等奖(丰台区仅10人获奖),刘彦君获得北京市生物联赛市级一等奖。第43届、第44届校运动会年级第一名,每年度均获校精神文明奖。
他立足语文核心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出了一批语文能力强、富有人文精神和一技之长的优秀学生。 他教导的学生考试成绩遥遥领先,名列丰台区前列,高考平均114分,1 20分以上5人,最高130分。指导学生在《作文素材快线》、《北京青年报》、《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等报刊发表习作10余篇,在辩论、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
二、教研结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丰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他注重学习、总结和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仅追求平时考试的高成绩,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和班级、年级建设,深受任教班级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近三年来,他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学教研论文近40篇,在《北京教育》《中国德育》《班主任》等期刊发表教育论文7篇。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级或省市级奖励,其中有近10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索引,主编参编教学用书多部。现主持申报区级科研课题一项,参与市级课题一项。
三、修道立德,任劳任怨以身作则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因困窘而改节。他工作以来一直 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任劳任怨,哪儿缺人就顶上,安排几个班带 几个班,从不挑肥减瘦,拈轻怕重。只要工作需要,就无条件服从安排。三年来一直超负荷、超工作量工作。曾任教三个班语文课兼班主任;连续两年在完成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为当时的高三学生补差补缺。高三一年,任教一个班语文兼班主任、年级主任,负责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副校长。几乎每天早7点到校,走在所有老师前面;晚8:30之后等二晚老师都离校后再回家。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做团队的领跑者。
他以文化管理为核心,以学校使命为目标,以常规和特色为抓手,致力于卓越团队建设,工作开展卓有成效。 如营造“幸福高考”,使每一位师生都能享受这一段幸福的精神之旅; 以成就感引领发展,以幸福感增强动力,把高三团队建设为卓越联盟; 每周打印出年级工作要点,让团队成员了如指掌;定期更新年级博客,为老师们提供最新的资讯和指导等等。
四、自我完善,立人达人走向卓越
事业因执着而成功,人生因追求而美丽。为此,他不断学习,不断拔节,与学生共成长; 提升自我,发展团队,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主持学校“中华经典读书会”,团结一批老师共同提高专业素养。把班主任会、备课组长会改造为专题学习研讨会,既高质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又发展、提升了老师们的学术素养和各种能力。读书会卢吉增、陈巧梅老师在市区教学评比中获奖。
在他的带领下年级和谐发展,教师成长较快,不少老师成为学校、区级骨干教师。丰台区师慧杯竞赛,有5人获区级二等奖以上,占全校一半。
五、服务社会,尽职尽责不遗余力
他始终秉持以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尽职尽责,追求完美。对区里交办的指导骨干教师、论文评审、期末统考命题等工作,对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等一切工作都是以“勤”字当头,高质量地完成。
一程山水一程歌。他先后被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聘为丰台区兼职教研员,受聘丰台 区第五届中学教师“师慧杯”决赛语文学科评委,丰台区高中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学科指导专家,首师大特聘硕士生导师, 丰台区高三语文学科命题组成员,多次参与丰台区高三期末和一、二模试卷命制工作,所有工作任务均出色完成。指导的选手卢吉增获得市一等奖(丰台区高中语文唯一的市级一等奖)。
他还曾应邀为丰台区和义学校、槐树岭学校等区内外教育单位作教育教学报告, 在河南、内蒙、云南等地作高考报告,深受一线教师欢迎。《光明日报》于2012、2013年6月8日连续两年就高考语文对陈老师进行专题访谈。他系民进北京市校长联谊会理事,还兼职《考试》等杂志编委,积极为教育建言献策,努力以教育服务社会。
有梦不觉天涯远,他永远行走在追求至高境界的教育之路上。
(责任编辑:吴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