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建议》对我国“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部署,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精神, 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最鲜明的特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总纲,是贯穿“十一五”规划建议的一条主线,也是“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最鲜明的特点。这一思想的提出,再一次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的理论清醒和实践自觉。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次完整、准确、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发展的基本问题,明确指出: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无一例外地实现成长与进步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与后代之间继承、接续、绵延不绝地持续发展;是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相互促进、达成良性互动的协调、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其精神实质就是将科学发展由理念指导推进到实践操作,从而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打破传统发展的思维定式,改变传统发展的行为惯性,使科学发展成为经济社会活动主体的自觉选择和自觉行为。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是对“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坚持与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与落实、实践与探索。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不仅强调发展要持续快速,而且强调发展要协调健康。传统的、不惜代价解决温饱的那种发展模式,在使全国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制造了经济社会越来越多的不均衡,积累了许多矛盾。例如,中国城乡发展之间、区域发展之间、收入分配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人与资源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均衡。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和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以往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更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无论是强调以人为本,还是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说到底,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就是两个字——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也是科学发展观藉以超越其他发展理念质的飞跃。沿着科学发展观所指引的道路走下去,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发挥优势,自觉奉献,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的新认识。民进组织作为与中共长期共存、肝胆相照的亲密友党,一定要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深刻认识和把握参政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明确任务,发挥优势,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和谐社会是更加民主法制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共中央颁布的多党合作的新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是立足新世纪的伟大实践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统一战线构建政党间和谐、指导参政党构建内部和谐的纲领性文件。民进组织一定要通过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建成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内部高度和谐的参政党,同时在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中发挥团结、稳定、和谐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做出贡献。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民进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用以指导参政党的各项工作实践。全省民进各级组织要充分利用特有的政治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努力参政议政,献计出力。要树立起有所作为的意识,投身“经济工作主战场”的意识,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意识。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为全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贡献。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只有造就深层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从文化的角度构建社会和谐,主要是指精神文化领域的和谐问题。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其成员大都是从事精神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和利用工作的。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勤于思考,自觉奉献,努力实现精神文化系统内各个领域的发展及其相互之间的和谐,精神文化系统与经济、政治等整个社会系统之间的和谐,从而用全新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来促进和保障完整全面的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