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才
湖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民族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但由于民俗的嬗变、经济大潮的无情冲击,由农业民俗应运而生的民间艺术日渐式微,湖南著名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种明显趋于衰退之势,有的甚至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如湘西蓝印花布、龙山织锦、戏面具、水陆道场画、纸扎、苗画、蜡染、邵阳滩头木版年画、竹璜雕刻、泸溪踏虎(原称“塔户”)剪纸、隆回小沙江瑶族挑花、龙山黑陶、衡山木雕等等,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艺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已经停产,有的缺乏传人,有的得不到扶持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有的硕果仅存,流失民间,随时有被国内外文物贩子买走的可能。当此严峻时刻,民进湖南省委会于2004年在湖南省九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湖南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的建议》。
这个提案是由民进会员、湖南省美协民间美术艺委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委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左汉中执笔写成的。这位从事美术编辑、关注民间艺术的热心人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开始考察湖南的民间美术。为了出版《湖南民间美术全集》,他跑遍了三湘四水,调查了湖南境内各种民间美术形态,走访了上百个民间艺人,其中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聂方俊(聂胡子)、刘大炮、吴花花、张桂英、黄文定,对湖南省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品种进行了深入考察。近些年来,诸如滩头年画、邵阳竹刻、土家锦(西兰卡普)、蓝印花布等都有濒临消退的趋势,于是他向民进湖南省委会作了汇报。
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谢勇高度重视,他主持召开主委会就加强湖南民族民间艺术保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组织调研组开展调研。经过进一步的调研后发现:伴随现代都市文明迅速崛起,网络、电脑、信息、数字化迅速普及,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已在悄悄流失或被遗弃。因此,对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民进湖南省委会建议:
1、各级政府文化部门需要重新审理、认识民族文化的本体、结构与关系,实现文化理念的兼容,将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高到国家文脉、国魂抢救的高度来认识。
2、扶持建立著名民间艺人作坊。要保住湖南民间工艺产品,就要重视和关怀民间艺人,保住他(她)们的手工作坊。如湖南省著名的民间手工艺作坊有:滩头的高腊梅木版年画作坊、邵阳的曾剑潭竹刻作坊、凤凰的刘大炮印染作坊等。
3、民间工艺美术品市场的建立与开发,是省会长沙文化建设的重大措施之一。比如:在沿湘江修建民间工艺一条街,设立各种民族民间工艺品商店。在城北金霞大道建立“湖湘文化工艺品大市场”,有数千平方米的规模,于2005年8月开始向全国招商,可开辟印染、织绣、竹木雕、银、铁等各种工艺作坊和展销,策划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批发大市场。
4、策划出版《乡土艺术大师丛书》。目前已出版了《库淑兰·剪花娘子传奇》、《杨洛书·滩坊年画王》、《洪通·台湾素人画师》三本;正在编辑的有《杨梅英·洛川巧妇》、《刘大炮·凤凰染布匠》、《双启翔·老北京的耍货传人》三本;计划出版的还有《高凤兰·黄河边的剪花大娘》、《李云新·僖州镇的彩扎师》等。从新出版的三本画册看,在民艺界和民俗研究界都有较大的反响,一些高等美院的师生对此也十分看好。
5、计划实施《湖南民间美术百年》的文献整理、编辑与出版。文献分人物卷和作品卷两册,记录近代以来湖南民间美术发展中的人物和作品状况。
6、无论是产业性保护还是学术性保护,在组织上,我们可依靠湖南民族工艺委员会;在经费上,建议有关政府部门予以积极扶持和给予专项资金的支持,使上述工作能得以顺利实施。
2004年5月14日,湖南省文化厅专门致函民进湖南省委会,来函说:“感谢你们对我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省文化厅党组就如何加强全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近期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针对湖南省实际情况,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拟采取以下措施:
1、 省政府领导专题汇报,成立省保护工程领导小组,拟由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
2、 成立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由省内知名专家组成(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工艺美术、民俗等各个领域的专家)。
3、 成立湖南省保护工程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保存、研究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同时在各市(州)、县设立相应机构,以便协调和指导。
4、 确定湖南省省级试点项目,并开展试点工作。
5、 按照文化部的统一部署,在“十大文艺集成”的基础上,开展全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同时组织骨干队伍的培训。
6、 积极与省财政厅衔接,两厅联合下文《关于实施湖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部署全省保护工作。目前,文件正在起草中,文件将对湖南省实施“保护工程”的基础条件,“保护工程”的具体目标、方针和原则,保护的对象、方式与实施内容,实施步骤,租住机构,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7、 下半年召开湖南省保护工程工作会议,部署全省保护工作,推广自治州试点工作经验。
8、 拟与省民委、省文联、中共湘西州委、州政府联合举办湖南省首届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
2005年2月,民进湖南省委会的提案《关于加强湖南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的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湖南省民族民间的艺术保护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9月10日至12日,由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举办的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在长沙市田汉大剧院举行;
11月19日,左汉中民间剪纸、木版年画、刺绣收藏展在湖南美术出版社展出;
12月1日,湘西自治州文化系统公开承诺:继续进行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力争完成普查工作,确立并命名首批文化之乡、保护传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制作出版专著2本,建立2个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综合试点基地,6个民族民间文化原生态保护区,2-3个专业性文化生态博物馆;
12月14日,娄底市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了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研究、搜集、整理工作。市政府拨给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资金10万元,使民族民间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研究工作既有工作机构,又有经费保障。
湖南民族民间艺术抢救和保护工程已经启动,从政府机关到职能部门,从专职人员到普通百姓,大家都懂得:千秋万代传承的民族民间艺术是何等的来之不易!为了抢救和保护原生态的纯真和美丽,我们将全力以赴,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