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创办一流民办大学
“十一五”规划描绘了我国“十一五”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美好蓝图。民办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如何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民众对教育的需求?近日,记者就如何认识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态势、更好地促进民办教育长足发展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民进吉林省委会副主委、吉林省政协常委、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博士。
记者:您好,秦和博士!请您先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情况好吗?
秦和博士:我国民办教育这几年发展得很快。2005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8.62万所(不含民办培训机构2.9万所),各类在校学生达2168.1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6.88万所,在园儿童668.09万人;民办普通小学6242所,在校生388.94万人;民办普通初中4608所,在校生372.42万人;民办职业初中25所,在校生1.49万人;民办普通高中3175所,在校生226.78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017所,在校生154.14万人,另有非学历教育学生14.91万人;民办高校252所,在校生105.17万人,其中本科生10.41万人,专科生94.76万人,另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19.18万人;独立学院295所,在校生107.46万人,其中本科生90.09万人,专科生17.37万人,另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0.33万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077所,各类注册学生109.15万人。另外,还有民办培训机构29048所,889.5万人次接受了培训。我们吉林省现有4所民办高校(其中1
所是本科),11所独立学院,各种民办教育机构2100多所。
民办教育规模逐渐扩大,尤其是民办高校的结构和层次有所变化与提高。2000年的时候,全国还没有一所本科层次的民办普通高校。到2003年国家教育部已批准9所本科高校,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就是其中9所之一。到2005年,全国民办本科普通高校已达到24所。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民办教育在国民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呢?
秦和博士:众所周知,民办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满足了不同层次、年龄学生的求学愿望,吸收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发展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和历史进程,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压力,推动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等,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不仅仅是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民办教育不是公办教育的补充,而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我国民办教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现阶段民办教育呈现出那些发展特点呢?
秦和博士:目前,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后,中国民办教育迅速崛起,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崛起阶段,分析这个阶段有三个特点:一是民办高校大量产生,总量迅速扩大;二是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社会政府、为我们的百姓进行了一次思想的启蒙,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只能国家办”的观念,教育由民间举办也可以办得非常好;三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表明民办教育的发展正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有关专家预测,现在国家教育部批准的24所民办本科高校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以规模和校园建设为主的第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开始向提高质量和提升内涵发展的第二阶段的转变。由于有较多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创新办学模式,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学方法、内容,扩大对外合作办学等方面都有可能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再过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他们中的佼佼者,完全有可能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的行列,前提是必须是抓住机遇、自强不息、社会支持、政策到位。专家估计到2020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毛入学率可能达到30%以上,而民办高等教育规模的比例很可能会更高,所以说,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记者:国家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办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不断适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并对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您能否谈一下这两个法规、条例的贯彻情况,以及在贯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秦和博士:自《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实施以来,各地贯彻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些省份,如河北省、四川省、陕西省、河南省等都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还有一些省份也在考虑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显然,这些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是有利于提高地方民办教育发展水平的,是有利于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
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以来遇到的一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类:一是认识上的问题。社会上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对民办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和民办教育发展的总体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认同感。二是各地对贯彻上述法规与条例不平衡,不全面,不彻底,力度不一样。三是有的地方政府缺乏对民办教育的有效监督与管理,使得民办教育鱼龙混杂,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声誉。四是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如教师没有统一的身份等)。五是有些民办学校办学人员素质不高,政策观念淡薄,管理混乱,质量偏低。六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有些办学问题还缺乏更明确、具体的规定,落实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记者:那您针对上述情况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或者建议吗?
秦和博士:首先,政府应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分层次进行具体指导和规范管理,明确每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与质量的要求。其次,将民办教育纳入政府的教育发展战略思考中,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明确目标,在政策上更多地扶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并提高民办高校的准入门槛。第三,尽快研究制定出我省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可操作性强的细则和办法,就当前民办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出符合省情的过渡性规定,进一步落实现有的民办教育的各项权利与扶持政策。第四,相关组织要成立民办教育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协调、管理、监督功能。第五,建议政府为民办院校深化全面素质教育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改革教育教学评估与考试制度,建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记者: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自1995年创办,2003年通过教育部考核评估,仅用8年时间升格为民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您多年的办学实践一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办学经验,您认为民办教育的发展需要注重哪些方面呢?
秦和博士:我个人认为,要提升民办教育发展的水平,一是离不开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二是民办院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民办院校必须尽快从机遇性发展向实力性发展转变,切实注重质量、注重教学、从严治校、走有特色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要在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有清醒的认识,持久的思想和有效的措施,实实在在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做到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所以,应当对我国近年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总结。我觉得要办好民办教育、提升其发展水平,应处理好四几种关系:
第一,要正确认识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人们举办民办教育的动机与目的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注重经济效益,有的注重社会效益,如何使民办教育健康的发展,我觉得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结合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实践,我认为,端庄的办学思想最为关键。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理念;坚持“来源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思想,坚持办学的公益性的宗旨和原则不动摇。只有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第二、要正确认识处理好市场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办民办教育,特别是举办民办高等教育,与政府办学还是有所不同的,必须首先考虑市场的需求。始终瞄准市场的需要,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坚决杜绝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和人才浪费的现象。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按市场需求来办学,主要考虑的是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整,绝不是说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只考虑市场经济规律,而忽略教育规律,忽略人才培养与人才成长的规律。恰恰相反,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教育全过程、教学全过程的完备性、科学性和规律性,只有把市场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人才培养好,为社会所吸纳,使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第三,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现在我国高等院校的规模都比上个世纪末大得多,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得也较快,总体看这是件好事,但是一定要处理好扩大规模与保证质量的关系。例如,把13所民办万人高校和那些微型民办高校相比较后不难发现,那些微型民办高校的特色更为明显,竞争力更强,对发展战略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