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进中央机关公务员法系列培训安排,2006年11月23日上午,机关邀请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国行政立法研究组”成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围绕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做了题为“公共服务、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的基本问题”的专题讲座。赵光华秘书长出席并主持了讲座。
王锡锌教授从市场、政府管制与政府职能入手,结合实例,解析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及其变迁、政府为何要干预市场等基本问题,并详细介绍了政府管制的分析框架。他指出,通过分析管制目标的界定,市场能否实现管制目标,政府管制能否实现管制目标,以何种方式管制,管制是否会导致很高的成本等要素,可以评估一项政府管制是否合理,同时运用这一分析框架也可以分析评估一项公共政策或是政府职能是否合理、合法。由此,他引出对法治政府的目标界定这一课题,并指出,对法治政府的国际通行理解,重点在于三点,一是政府守法,即政府首先要遵守法律,这是法治政府的核心要求;二是法律权威,即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有高度权威,而政府守法对于树立法律权威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法律正当,即政府所遵守的是合理“良法”。
关于法治政府的建设,他强调,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而依法行政中制度与人的关系又尤为重要。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由人设计制定,并通过人来执行维护,一项制度能否顺利运行,与执行制度的人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依法行政,关键问题在于不断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要关注对人的品质和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的培养与熏陶。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对于“人”的培养与熏陶,需要更长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
王锡锌教授还指出,依法行政既要明确依什么法行政;又要考虑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民主和效益,要在立法和决策时贯彻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这一原则,就我国而言,目前建设法治国家,更需要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的机制;要充分考虑法律规则与人情、自由裁量与公平和谐等问题,规则制定好后,因为违反规则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要求执行规则的人必须根据个案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否则容易导致机械执法;还要考虑法制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稳定性与变化等问题。
结合国务院2004年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王锡锌教授指出,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责权统一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也应当成为一种领导者必备的意识。目前对于我国各级政府来说,依法行政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是管制还是服务?政府规模是精简还是适度?中央与地方是集权还是权力下放?行政立法与决策是大众还是专家?行政执法是统一还是地方化?行政纠纷解决机制是强制还是合意?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一一思考、分析、解决,依据政府职能的目标界定,采取最适宜的方式方法有效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同时,依法行政也要有成本收益分析和绩效评估,对行政责任制度要进一步科学化,以确保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的建设和公共管理的可持续性。
建设“开放的政府”是法治政府的一个切入点,所谓“开放的政府”,一方面是信息输出型开放,即政务公开,一方面是信息输入型开放,即公众参与。政府信息对外开放,体现了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思维的转变,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等,展现了政府与公众的真诚沟通,增强了政府的凝聚力。同时,政府在决策立法时,通过听证制度等,吸纳公众意见。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就讲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要大力推进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也体现出公众参与是建设“开放的政府”的重要方面,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对于我国各级政府来说,重在如何在实践操作中落实好公众参与。
王锡锌教授强调,法治政府建设要考虑推动力的问题。推动力是所有改革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关系到改革是否彻底。法治政府建设是政府自身的革命,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社会推动,需要上下结合,有效引导,有序参与。
赵光华秘书长对王锡锌教授为大家带来这样一堂丰富多彩的讲座表示感谢。他指出,王锡锌教授在讲座中运用了大量实例,对机关干部法律观念的建立和从法律角度思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问题有很大启发。特别对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很具启发性,有很大帮助,期待今后能在更多层面与王教授进行探讨、交流。
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和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