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北国乍暖还寒。
汽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透过车窗,可见两侧的田野还是黑黄色,间或有尚未融化的冰雪在映射着太阳的光芒。我们坐在车里,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终于可以见到未曾谋面的孩子们了,他们长大了吗?现在还好吗?
吉林省柳河县新发乡中心校,是民进吉林省委会的扶贫助学基地之一,从2005年起就号召下属各支部和会员捐助三十名家庭特困学生,使他们可以顺利地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出版集团支部陆续捐助了其中三名学生。为了响应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精神,发展农村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我们支部的全体会员踊跃捐赠了300多册、价值6000多元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2007年3月22日,在民进吉林省委会段维智副主委和李卓部长的带领下,选派了四名代表,将图书送往新发乡中心校。
穿过狭长的柏油路,汽车驶进了学校的大门。学校的教学楼——那不能称为楼,应该是教学平房——围着一个操场。由于前几天下了罕见的大雪,如今雪又融化了,宽阔的操场已满是泥泞。校园里非常安静,我们顺着四周的水泥小道刚进楼里,满脸憨厚的王校长就迎了上来。校长室里空旷而简陋,屋子里冷冷的,只有桌上摆放的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还透着一丝的现代化气息。
(图为吉林省直工委出版集团支部捐书助学仪式现场合影)
我们刚将带来的图书抬到教师会议室,学生们就陆续排着队进来了。他们中大部分是受到捐助的学生,我急切地寻找着我们当初只见过照片的孩子。李卓部长将一个瘦瘦的、几乎可以和我并肩的女孩推到我的面前,“这是你们支部捐助的王凌。”我又惊又喜,王凌比照片上显得成熟了,已经是初中一年级的大姑娘了。想当年在挑选捐助对象时,因为听说在农村,家长一般只让女孩上两三年学,不是文盲就行了,所以我们有意选了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女孩,希望她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
一个小脸上还带着泥道道的男孩代表学生讲话,“……心,既有所追逐,便不能在天天如此的守候中,等待如期而至的未来,太阳的手在天上与谁的距离都是一样的,我将付出我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希望自己的学业有所成就,去帮助那些贫困的儿童,因为他们更需要帮助,让他们感受爱的温暖……”
我的心被震撼了,这是怎样一种感激,又是怎样一种渴求!他们现在享受了国家实行的农村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的优惠政策,九年学业得到了保障,可他们对更多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是短时期无法解决的。
坐在吱呀摇晃的板凳上,我为参加了这次的捐书活动而庆幸,也为我们的会员而骄傲。他们在选择捐出的图书品种时,已经考虑到图书的涉及范围,其中不但包含了1—9年级的练习册、写字本、字典等学习图书,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美术欣赏、文学名著、汽车博览等大文化类图书,我们的想法美好而单纯,让孩子们不但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开阔眼界,了解外面的世界,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这样才能飞得更高。
望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们在心里默默地许下诺言:我们还会再来的,会带来更多的书籍,祝你们健康快乐!
(责任编辑:吴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