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工作动态

以知识化为灵魂的信息化

发布时间:2007-06-01
【字体:
    一、信息技术的本质
    1、计算机的核心功能
    信息化迅速的全球繁荣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树起源于一粒种子,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始于计算机的发明,研究计算机的本质则有助于认识信息化繁荣的成长基因。
    计算机科学家们是这样描述计算机的功能的:
    (1)计算机的功能是运行程序;
    (2)程序是事先存于计算机中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运作流程。
    之所以选择计算机科学家们的描述,是因为这种描述更抽象、更接近计算机的本质,尽管计算机诞生六十年来技术有着飞跃发展,性能有着百万倍的提高,但是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模式却没有变化,计算机发展的无限力量正是存在于这种简单的不变的功能模式之中。
    2、程序即智慧
    计算机是执行程序的工具,程序是计算机的灵魂。程序是一连串计算机要执行的指令,程序人员将需要交由计算机完成的任务逐条编写出来存于计算机中即成为程序。程序的设计是非常精确的事情,任何错误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效的程序是一种智慧,是智力劳动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是运行智慧的工具。
    3、存贮程序即存贮智慧
    计算机执行的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中是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的伟大发明。存贮程序能够极大提高计算机的效率,今天的通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式的计算机。
    存储程序不仅能够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种新型的智慧存储的办法,这种办法给知识与智慧的存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而且便于计算机来执行这种智慧。存储程序不但成为人类知识与智慧积累的工具,还是人类知识智慧应用执行的工具。
    4、计算机与自动化
    计算机存储智慧与执行智慧的功能使之成为实现自动化的有力武器。计算机发明之前各种自动化装置都是专门设计的,自动控制手段五花八门,有自动机械装置,有专门设计的电路,有使用射流技术等等。这些自动化方法设计异常复杂、难以修改,只能应对简单的控制过程。计算机不仅淘汰了这些专用技术,而且将自动化控制的能力迅速提升到一个过去无法想象的新水平。大学里计算机专业淘汰了自动控制专业,自动化设计已成为规范的程序设计,计算机成为实现自动化得心应手的工具。
    计算机自动化的另一大优点是程序可以移植,程序的移植就是智慧的移植,廉价的程序移植成为智能推广的有力工具。
    5、新一代知识工具
    信息技术的自动化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及通信能力使之成为划时代的知识工具。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人类历史上有四次信息革命。第一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第二次是书和纸的发明距今也有二、三千年,书的发明对知识与文化的流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知识的交流与扩散的效率,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直至今天印刷品仍在信息与知识交流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电脑的出现非但没有减少印刷品的数量,反而带来了印刷品的剧增,第四次信息革命是全球性电脑与网络的应用,它带来经济全球化的繁荣。
    怎样理解第四次信息革命的贡献?大多数人是从提升信息沟通的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共享的角度来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虽然信息技术可以更快、更精确促进信息沟通,但是传统的报刊、电话、电视、广播也能够很到位做到这一点。第四次信息革命本质的跨越是具有自动化执行的能力,创造出可执行的知识与智慧的存贮方式,提高了知识与智慧的积累效率与执行效率。
    6、信息技术的局限
    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来自于计算机的核心功能,其应用的局限也来自于计算机核心功能。计算机的局限来自程序的描述能力,只有通过程序能交待得十分清楚的任务计算机才能胜任,程序描述能力的范围就是计算机能力的边界。
    程序是计算机所能理解的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知识与智慧都是可以用符号系统来清楚表达的。人类太多的智慧与感悟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计算机能够存储与执行的智慧只是人类智慧中的一小部分,只是形式逻辑推理语言能表述的那一部分,计算机尚无法实现人类的全部智慧。
    不能用形式逻辑语言表述的知识与智慧很多,例如审美观、直觉、创新力、幽默感、情感、全局观…这些知识与智慧即便课堂传授起来都很困难,就不要指望计算机能够实现了。由此可知为什么计算机在高层决策上鲜有贡献,而在基层操作效率的提升上却大有作为,因为决策依赖的是高级智慧,而基层操作应用的是规范的形式逻辑推理智慧。
    7、智慧积累机制决定社会发展的速度简单的计算机功能何以引来如此规模宏大的全球信息社会浪潮?最本质的原因是计算机是存贮智慧、自动执行智慧的最有效工具,信息技术的这一功能大大提高了知识与智慧的积累与利用的效率。
    社会发展中积累机制的有效性远比增长的幅度更重要,狗熊掰苞米的发展模式不能积累社会知识财富,有效的知识积累机制才是发展的加速器。信息技术在促进知识与智慧的积累,自动化在节约人们的时间与精力,在进一步促进更多的应用。计算机的智慧存贮能力与自动执行能力构成了应用发展良性循环的基因,社会则因知识与智慧的积累能力提升而发展得越来越快。
    二、知识经济与知识积累机制
    1、知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十世纪后半叶,许多经济学家投身到知识经济的研究,这些研究深刻揭示出知识对推动生产力发展起到的核心作用。人们看到,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几十年之后,面对着材料、能源和环境的匮乏的压力,更聪明、更智慧、更节约是唯一出路。市场亦发生着重大变化,单纯依赖于物质消费的市场已逐渐饱和,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依赖于知识、智慧与创意。知识、智慧与创意已成为市场价值的主要来源。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粗放型经济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淡水资源已极度紧缺,如果不能迅速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严酷的形势迫使人们从知识经济中来寻找发展的出路。
    对知识经济认识的差距决定着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日本、瑞士、以色列都是典型的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都因重视科技、教育而建立起发达的经济,相反,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中东石油国家,石油之外的生产力反而止步不前。恶劣的资源环境激励着人们的智慧,富裕的资源环境反而抑制对知识与智慧的关注,丰富的石油资源也在减缓着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步伐。
    与自然资源相比,知识资源最大的优点是非消耗性,自然资源会越用越少,知识资源非但不会因使用而减少,反而会在应用中不断发展、完善与更新。良好的知识积累机制会使知识资源不断增加成为加速发展的因素,知识资源的积累效率是造成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差距的主要原因。
    2、知识积累机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影响
    管理科学的创始人泰勒有一句名言:千百万人用笨拙的方式生产是社会的最大浪费。人类社会今天的繁荣来自有效积累前人的知识与智慧,没有这种有效的知识承传,后人只能事事摸索缓步在原始人的时代。摸索的成本向来极其昂贵,前人思考、探索的经验有效传递给后来者,会带来社会巨大的精力与资源的节约,成为发展的捷经。知识积累的效率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效率。
    人类自觉地以知识工程观点来对待知识积累之前,知识积累是在缓慢下意识地进行的,知识与经验主要通过语言来传递,工具是人类积累与传递知识的实物渠道。随着文字、书信的出现,知识的积累传递效率不断提高,近代印刷术的出现极大提高知识积累与传递的效率,促进现代经济的成长。
    进行知识积累与传递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教育,快速增长的国家都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发达国家的教育优势在大力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良好的教育有利于接受前人的知识与智慧,也有利于自己创造知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高生产力国家更有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促进知识积累良性循环。
    信息技术是知识积累更有效的工具。如果缺少信息记载、交流的工具,个人的思考成果、知识成果会很容易流失,传统信息工具在促进社会知识积累上已做出巨大的贡献,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社会知识积累与传递效率,推动着社会生产力提升。
    新的信息技术革命能够同时带来自动化智慧的积累与应用的能力。工具本是人类积累与传递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手段,计算机与软件已成为积累与应用智能的有效工具,借助于计算机、芯片和软件,人类正在有效实现各行业、各领域自动化能力的积累,积累的智能越多社会发展得越快。
    3、思维模式怎样影响科技的发展
    知识积累效率极大影响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积累效率不仅与信息工具有关,人们的思维模式也有极大影响。知识在人们头脑中大多数是含糊的、隐性的、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就大大限制着知识传递的效率,知识需要显性化,需要完善、改造为易于他人理解的形式才便于推广应用,如同经验只有提升为技术才能推广。经验上升为技术颇像围棋中的定式研究,围棋定式是对特定局部棋局周密研究之结果,定式成为一种可靠的技术,学习定式可快速提高初学者棋艺,比只靠个人摸索有效得多。
    知识结构体系对知识积累的效率影响很大,中国古代有着复杂
作者:胡小明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