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工作动态

芙蓉区工委调研浏阳河文化产业旅游带

发布时间:2017-12-13
【字体:

12月12日,民进芙蓉区工委调研浏阳河文化产业旅游带。

  12月12日,民进芙蓉区工委参政议政小组一行9人在主委张璎的带领下,现场考察、调研了浏阳河文化产业旅游带相关情况。

  大家首先参观了浏阳河文化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的隆平水稻博物馆。该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水稻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分为陈列、库藏、公共服务、技术与行政管理等5个功能区。其中陈列区包括中国水稻历史文化、水稻科技、袁隆平与杂交水稻3个基本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从空中俯瞰,6栋形态别致的主体建筑仿佛6颗饱满的“稻粒”,组合成稻花绽放的模样。整个博物馆的灵感来自于水稻,其外观由多个形似“稻粒”的建筑组合而成,建筑排列成绽放的稻花形状。通过视频、照片、实物等,立体诠释我国悠久的稻作文化和农耕文明。该馆首次将科普馆、文博馆、名人馆整体融合。借助240度全息影院、真人比例幻影成景、动漫等高科技展示手段,结合文物、场景、雕塑,丰满立体展示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想,即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共展出文物、实物展品240多件、展陈面积900多平方米、多媒体展项24项。

  从大门进入,造型别致的序厅,让人感叹空间与线条的完美融合,圆润通透直视苍穹的中庭,能直接感受到阳光雨露,精致精巧的高科技布展陈列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陈列馆,由“前言”、“禾下乘凉梦”、“艰辛探索”、“更上一层楼”、“开启新篇章”、“杂交水稻泽被世界”六个篇章组成,许多珍贵的实物和照片都是首次呈现。在《梦想成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展区,透过晨光,只见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躬身稻田,注视着金色的稻田,面露微笑。走进《金色奇迹——水稻的生长、种植与研究》展区,除了用现代声光电展示育苗等过程外,在展区一侧的一整面超级稻种子十分抢眼。博物馆外,呈现给眼前的是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驻足田埂上,梯田自上而下,错落有致,风起时,稻浪摇曳。不远处,风车、山塘与绿意绵延的浏阳河风光带相映相融。置身此间,市民游客将能感受城市美景和田园野趣的交互,更可以寻到乡愁和记忆。还建成了长沙首座情景剧生态剧场,今后可实现“白天观展,夜晚赏戏”的都市田园乡愁体验。

  该馆以展示中国水稻历史、普及稻米知识、宣传稻米科技为主。芙蓉区政府力图将隆平水稻博物馆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水平,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题性博物馆。建成后的隆平水稻博物馆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景观风貌与特色显著,将成为芙蓉区隆平片区最显著的地标性建筑,芙蓉区又一张崭新的名片,对提升芙蓉区的城市建设品质,促进隆平新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随后,芙蓉区城建投资公司总经理许建红等领导在会议室介绍了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相关情况,并与专家们就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觉得浏阳河是长沙的母亲河,集名人、名歌和名河于一身,汇山水、人文、历史于一体,是一条自然禀赋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河流,是一条孕育文明发展和希望、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湖南名河。芙蓉区作为浏阳河两岸亲水的城区,区委、区政府致力于“向世界讲述浏阳河九道湾的动人故事”,科学、严谨地对浏阳河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使其成为芙蓉区具有代表性、独特性、创新性和唯一性的文化品牌更显得弥足珍贵。如何更好地发挥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文化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成为当前要突破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大家还认为能拥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对一座城市来说,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幸运。城因河流而诞生,河因城市而闻名:科隆与莱茵河、伦敦与泰晤士河、巴黎与塞纳河、维也纳与多瑙河、南京与秦淮河、上海与黄浦江……因此,热切期待浏阳河能与这些名城与河流一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照耀下,酿造出无数美丽、繁华、文明、诗意、梦想和传奇。通过调研,民进芙蓉区工委将以课题形式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对策、建议。

  民进省委文化支部专家忻尚芳、言玲应邀参加。

作者:荷洁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