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全国会刊(报)网上巡展”有感
一
为期一个月的“民进全国会刊(报)网上巡展”即将结束,在此向为本次活动付出努力和长期以来对会刊(报)编辑工作无私奉献的各省级组织会刊(报)编辑表示敬意,向关心民进会刊(报)的各位朋友、各位会员和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举办加班加点的机关信息技术管理处和网管处的同事们表示感谢。
本次活动是继2005年首次举办民进会刊(报)网上观摩活动以来的第二次网上展示活动,六年来民进各省会刊(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巡展力求以直观的形式展现会刊(报)取得的进步。本次活动中民进中央主办《民主》杂志和29个省级组织会刊(报)全部参加巡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六年来民进会刊(报)工作的进展情况。
各省编辑都提交了用深挚感情写就的编辑感言,就编辑工作中的体会和认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取得的经验和规律性认识等重要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省级组织会刊(报)编辑就民主党派会刊(报)的定位、发展、指导思想等具有普遍意义和针对性价值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理性的思索和探讨,并且提出了若干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对进一步推动会刊(报)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在民主党派新闻出版工作意义的认识上,有的编辑提出:民主党派的宣传工作,包括其中的刊物等出版物,同样也是我国新闻出版大家庭中一个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科学,同时也是人们的文化生活、政治生活中一个富有特色精神文化产品,它的存在不仅能有效地丰富民主党派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他们的社会实践也起着积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我个人以为,这种认识拓宽了以往我们常归纳为“窗口”、“阵地”、“平台”等的范围,具有一定启发思路的意义。
在2005年我们提出的会刊(报)指导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基础上,本次活动中有的编辑提出了党派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观点,并进一步将“党派性”阐释为 “党派阵地、党派思维、党派关注、党派文风”。虽然这一观点并非首次提出,其当下的意义却在如何将指导性聚焦化、具体化,反映出大家对民主党派会刊(报)在内刊(报)和民主党派主办这两个限定条件下如何发展的进一步思考。在此基础上, 有编辑提出“会刊如何转变理念,调整思路,如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影响力,发挥其功能、作用、价值,这既是战略问题,更是战术问题 ”,就具有更加实质和针对性的意义。
二
再如在会刊(报)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方面,有的编辑指出“会议报道多,研究思考少;领导讲话多,独家原创少 ”,这一问题既涉及宏观层面会刊(报)指导性(党派性)和可读性的贯彻落实,也涉及中观层面会刊(报)作者队伍、通讯员队伍和编辑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涉及微观层面具体某期里文章的质量、栏目的设置等等,是一个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应该说近年来,随着各级民进组织网站的建设、简报(讯)的继续发行,很多时效性强的会务报道得以通过这些渠道发布,会刊(报)会务化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在进一步解决会务性和可读性这一矛盾上,一些省级组织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思路:如以图片报道代替以往单纯的文字报道, 以图片形式直观展示活动内容,增强可读性; 改变报道的写作模式,以生动详实的通讯体裁采写会务新闻,对具有一定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会务活动进行跟踪式的连续报道 ;以最简练的文字采写会务消息,辅以灵活的版面设计, 使会务新闻“活”起来等等。我想,强调刊物的可读性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取消刊物的会务新闻,而是思考怎样将可读性融入会务报道,怎样在避免会务化的同时又陷入全然的社会化。
近年来,省级组织刊物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从组稿、采稿、编辑到装帧、印刷、发行,从通讯员队伍、作者队伍的建立与培养到编辑的学习培训,各环节都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也涌现一些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亮点”来,如有的省级组织刊物在正常出刊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形势,出专刊、出特刊,有时一年不止出一期,较好地反映了省级组织的各项工作;有的省级组织 根据活动需要,印发随书的小册子(如曲谱)、DVD(影展优秀图片、活动情况记录、乐曲)等,拓宽了刊物所能容纳的内容; 有的省级组织刊物建立了自己的图片库,基本实现以会员拍摄的图片替代插图,在交流文字的同时, 又展示了会员的 作品;有的省级组织刊物在培训编辑方面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组织编辑到省外(市外)交流学习、邀请当地有影响力的刊物编辑为会刊编辑指导培训等等。
三
阅读编辑感言常让我沉思再三,这里面既有各位编辑对自己和编辑工作提出的要求,如《重庆民进》特约编辑提出的“八讲”( 讲政治、讲纪律,讲感情、讲奉献, 讲学习、讲提高,讲开拓、讲创新)与《甘肃民进》专职编辑提出的“八个意识 ”(政治责任意识、中心大局意识、 服务会员意识、质量责任意识、创新求变意识 、吃苦奉献意识、学习求知意识、 合作包容意识),两位编辑工作分工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对编辑工作的认识却不谋而合,印证了大家的共同心声;也有建诸民主党派内部刊物规律性认识之上的发自肺腑的感言,如有的编辑指出: 会刊要不断增强政党意识、思考意识,进而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内涵,逐渐形成自己的灵魂和风格。这灵魂就是求实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参政党理性去观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寻内在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这风格就是不断立新,在办刊实践中,不断思考问题和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改进求新。
有的编辑说,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为消除信息的冗余度而尽责效命,去其虚伪,取其真实,用重新整合的手法,发掘其中的效用和价值,这才是万物进化之根本。作为民主党派机关政报,既要深入江湖体味民瘼,及时、全面地掌握第一手的社情民意信息,又要探轶庙堂触摸国脉,发挥参政党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这才是我们存在的根本。
有的编辑说,为使会刊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特点,顺应广大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为读者普遍接受,我们努力让自己在喧嚣的时代环境中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我们学习业内同行对刊物实质内容的精确把握,学习流行期刊杂志对时尚元素的巧妙应用,学习网络媒体对海量信息的选择取舍 ……我们顺应快节奏生活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在办刊中积极倡导新的文风,提倡刊发短、精、简文章;我们响应人们对视觉美的积极追求,在刊物封面、封底采用会员精美摄影作品,并克服条件限制,在刊物插图的精益求精上大做文章;我们追随纸质媒体与图片新闻结合日渐紧密的步伐,在刊物中大胆刊发图片新闻……
四
党派内部刊物的编辑工作面临许多共性的困难,比如人手不够、编制不够、经费不够、办公条件不够、学习培训不够……我想,今天会刊(报)取得的点滴进步与成绩正是各位编辑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获得的。一位编辑这样说,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正是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吗?我们享受发现和收获的欣喜和快乐,更享受思维碰撞的火花和辗转反侧之后的豁然开朗。
出于工作关系,我经常接触到各省寄来的刊物,面对这些簇新的、尤在散发墨香的刊物,我常常在想作为民进中央主管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能够为刊物的发展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佐书主席经常教导我们,“做不到的不能想不到,做不到的不能永远做不到”,本次活动中,有的编辑提出, 希望会中央宣传部加强对会刊工作的指导,建议分批举办会刊编辑人员培训班,参加人员不仅是省级组织会刊工作人员,还可包括有会刊的市、县级组织的工作人员 ;建议适时召开全国会刊工作现场交流研讨会,重点请会刊工作做得比较好的省市级组织介绍交流经验,以进一步推动会刊工作迈上新台阶 ;还有编辑提出,希望能把副省级城市的会刊工作纳入进来等等。我想,这些建议都是中肯的,也是可行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中央层面进一步思考如何有效推动全国会刊工作,也希望大家多和我们联系,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一位编辑的话作结,办刊(刊物)是一种理想、一种传承、一种责任、一种感恩、一种文化、一种感悟、一种亲情,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