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申城月报》编辑感言
自2010年7月进入民进上海市委机关以
来,我主要从事《民进申城月报》的编辑
和外宣工作。回顾一年多的工作,深感要办好
《民进申城月报》,决非想象中那样容易,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在继承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编辑修养,不断提高办报质量。
举纲张目,抓好编辑工作的核心
报纸编辑工作是一项博大精深的工作,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长期的实践锻炼。当我着手负责一、四版的编辑工作时,我的“前一任”即将要去民进中央挂职,留下来的交接时间不到一周。作为一位“科班出身”但鲜有实践经验的新人,我对做好这项工作产生了许多顾虑。之后,民进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季国进说的一席话,彻底打消我的不安。他将《民进申城月报》的办报宗旨、流程及注意点对我进行了一一阐述,让我迅速全面地了解了的《民进申城月报》的概况,并且亲自操刀一版的择稿、排序等工作,以及重大稿件(如一版的时评,四版的名家新作、纵横谈等栏目稿件)的约稿工作。如此一来,我的工作便简单了许多。这让我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稿件的编辑和版面的组织,掌握最基本的报纸编辑方法。
工作简单了并不意味着轻松,更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根据民进上海市委领导和宣传部负责人平日对我们的指导和要求,以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心得,我觉得报纸编辑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这是做好编辑工作的核心。
《民进申城月报》是民进上海市委的喉舌,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要求我们编辑人员熟悉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参政党的性质、使命和职责,必须把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政治性和指导性紧密结合,并以此作为办报的宗旨和灵魂。
其次,要有高度的组织纪律。这是报纸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自觉地保证报纸的步调与民进上海市委的步调一致,自觉地保证上海市委领导的指示和宣传部负责人的报道意图得到贯彻执行。 为此,民进上海市委机关制定了相应的机制,采取了编辑初审、宣传 部负责人复审、分管领导终审的三级审稿制度,把好每一道关口。
第三,要有严谨的作风。报纸工作是一项极为严肃的政治工作,稍有疏忽和懈怠,都会给实际工作造成危害。因此,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完成这样政治任务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稿件要一段一段看,内容要一句一句分析,文字要一笔一笔写,标点要一个一个校对,尤其是领导的称谓和姓名,需要一遍一遍确认……马马虎虎,潦潦草草,滥竽充数,敷衍塞责等等,都是与编辑人员的天职不相称的。
第四,要精通新闻业务。编辑人员干的是新闻工作,自然要精通本门业务。新闻工作的三个最基本的业务——采访、写作、编辑,应该“个个通晓”;报纸上的消息、通讯、人物专访等报道形式,应该“件件皆能”。在编辑业务中,更应该精益求精,成为行家和专家。《民进申城月报》虽然是月报,但是稿件的最终修改加工、标题的制作和设计、稿件的组合和整个版面的美化,以及版面的校对都是在印刷厂一天完成的,而且我负责两个版面,因此可谓分秒必争!这就更加需要编辑精通新闻业务,有过硬的功夫以及娴熟的编辑技巧。
第五,要注意凸显民进的党派特色。《民进申城月报》是联系民进上海市委与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的桥梁和纽带,是获取上海民进各方面讯息和动态的主要渠道。因此,报纸稿件的内容,要尽可能突出上海民进组织坚持继承性、把握创新性的时代特色,上海民进立会为公、参政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特色以及上海民进在以新作为巩固老阵地、在顺势中开拓新领域中发挥作用的界别特色,充分展示上海民进的形象;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会员”的原则,综合运用好消息、通讯、评论、侧记、专访、图片以及动态报道等多种形式,不断推出深受广大会员欢迎、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宣传报道作品,以追求生动活泼、亲切感人的效果,不断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六,要有广博的知识。《民进申城月报》是一份兼具政治性和可读性的报刊,涉及面很广,随着第四版副刊内容的日趋丰富,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可以说是一部反映上海民进活动以及社会热点的“小百科书”。对此,就要求编辑人员有较强的知识面,要求编辑在审稿初期,就要对稿件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如有疑问,就要及时查阅资料,或者与作者及时确认,以免出现常识错误,贻笑大方。
第七,要有“为他人做嫁衣”的胸襟。编辑工作是默默无闻的工作。约稿、审稿、改稿、画版、校对,版面形成的每一个流程都蕴含着编辑辛勤的劳动,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备干好这项事业的修养,即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甘当无名英雄。没有这一条,搞好编辑工作,都不过是一句空话。
点睛之笔,做好编辑工作的关键
做到以上几点,可以确保将报纸编辑工作做对,如果要做好,还需要精心培育几个栏目。举凡一份好的刊物,都有几个明星栏目,如《文汇报》的“文汇时评”、《新民晚报》的“岂有此理,竟有此事”等等,这些栏目是整张报纸的点睛之笔,也是报纸之魂,会让读者产生阅读期待。
在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赵丽宏的关心和指导下,《民进申城月报》的一、四版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版,形成了一版时评、人物专访,四版名家新作、纵横谈等特色栏目,这些栏目经过两年左右的磨合和良好运作,已经初具影响。
时评,是专为民进上海市委主委班子成员以及在文化和新闻出版界较具影响力的上海民进会员邓伟志、余源培等对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所开设的栏目。该专栏切中时弊,言论积极,作者们借助这个平台,以平等、严肃的态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出上海民进的声音,让会员们第一时间获悉作者们的观点和看法,拉近了与会员们的距离。许多文章经本报首发后,被中央级和上海的各家媒体转载。一年来,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蔡达峰撰写的《把脉上海世博后续发展》、《城市公共安全须警钟长鸣》等文章在《光明日报》、《团结报》上刊登;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赵丽宏、陈振楼、陈强努分别撰写的《把孩子们引导光明道上来》、《谨防“伪低碳”》、《既要平抑物价,又要提高收入》等被《浦江纵横》、《浦江同舟》等转载。
人物专访,是全面展示上海民进优秀会员风采的栏目,所有采写对象都必须经由民进上海市委主委会议通过。在我担任《民进申城月报》一、四版责任编辑后,这个栏目主要由我负责采写。在接受这一任务后,我就开始搜罗前一任编辑写的专访,仔细研读,并向他请教一些细节和注意点。采访前,我做好相关功课,向组织部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制定好采访提纲供采访对象参阅准备。采访过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些上海民进的会员们或在本职岗位、或在党派工作、或在公益事业等领域中都有尚佳表现,有许多丰富的新闻素材值得挖掘,我便注意引导他们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写作时,我翻阅了大量他们提供的书籍、资料,结合采访录音,争取写出新意,写出有代表性事迹。在季部长的指导下,我写的人物得到了赵丽宏副主委的鼓励,也得到了采访对象的认可,并也被一些会外媒体转载。
名家新作和纵横谈是四版副刊的两大栏目。名家新作,顾名思义,是中国文坛大家、名家的最新作品,这是由赵丽宏副主委亲自邀约的,许多作品都是本报首发,因此,上海民进的会员们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这些大作家的新作。一年来,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著名作家贾平凹、冯骥才、赵丽宏、张笑天、周涛及著名翻译家朱曾汶等人的作品成为副刊、乃至整张报纸最亮丽的风景线。纵横谈,是民进中央原副主席邓伟志开辟的专栏,邓老是写杂文的行家里手,在《人民日报》、《求是》、《人民论坛》、《文汇报》经常可以看到他的文章。他的文章角度极其新颖,内涵及其丰富,寓意极其深刻,回味极其无穷,纵横谈自然也成为最受会员喜爱的栏目。此外,《民进申城月报》副刊还得到了戴逸如、沈嘉禄、孙甘露、龚静、孔明珠、马尚龙等会员作家以及詹仁左、 万芾、茆帆等会员作家的大力支持,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可以与一些主流媒体的副刊媲美。
《民进申城月报》即将迎来第200期,在这个特别的时期,回顾梳理自己的编辑心得与体会,我感到了意义重大。在今后的编辑工作中,要继续努力,在季部长的带领下,与同事们协同办好《民进申城月报》,不辜负时代的要求、组织的嘱托和会员的期望。
(责任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