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会刊撷英 > 编读感言

云南民进人的《云南民进》

发布时间:2012-06-04
【字体:

  alt


   《云南民进》作为民进云南省委的会刊,秉承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优良传统,以“以党为师、立会为公”为训,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围绕会中央、云南省和云南民进各项中心工作,服务于建设学习型参政党工作大局,是云南民进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展现云南民进各项工作成果的窗口,也是各级组织和会员沟通联系的纽带。

  初识《云南民进》,格外引人注目的便是由赵朴老所题“云南民进”四字及印章落款,其风骨傲然,遒劲洒脱。据老同志回忆,1990年12月赵朴老为到西双版纳主持我国南传上座佛教座谈会来到昆明,在看望机关干部时欣然提笔而写了“云南民进报”。《云南民进》不仅是刊头题字有幸更易为朴老的笔墨,更重要的是“云南民进”承载起了赵朴老对云南民进和云南民进人最殷切的希望和鼓励。

  七彩云霞掩映红土茫茫,四时春花摇曳滇翠荡漾。《云南民进》又走过了五个春秋,每次捧起《云南民进》,一种庄严的、特别的历史厚重感就会涌上心头,轻轻抚过一页又一页,云南民进的工作跃然再现,我们也是民进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支。

  五年不过沧海一粟,但相伴《云南民进》成长的日子,却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面面俱到。

  《云南民进》是一种理想

  云南的广大民进会员被亲切的称为云南民进人,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云南民进》这本刊物休戚相关,其中有会省委领导,有会刊编辑部成员,有全省各级组织、支部的通讯员们,有为刊物撰稿的同志们和读者朋友们,还有关心、支持刊物的所有同志……这就是《云南民进》人,怀着“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共同理想,《云南民进》是他们奋斗的战线,他们让《云南民进》成为云南民进的精神家园。

  可曾记得,在会中央、会省委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和坚持走中国特色主题教育活动中,每次讲座、培训,会场总是座无虚席,笔记记得认认真真,等待拷贝课件的会员排成了长长队伍,过不了几天,各种稿件就纷纷投到了编辑部。

  可曾看到,从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习型参政党,从向霍愗征同志学习到“身边的榜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和性价值体系先进人物报告会,从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到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那一份份有感触深切的征文和细心填写的答卷,有思想深刻、言语精辟的发言,有优秀调研成果和提案的表彰和落实,有先进地方组织和支部的表彰,有会员们双岗创优的成绩。

  可曾欣慰,当2007年初云南民进网站刚开通时,《云南民进》人便预见到同质化的影响,经过实实在在的不懈努力,编辑部的同志们不怕辛苦,主动压担子,《云南民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改版,与网站形成了良性互动,真正成功地做到宣传阵地的拓展。

  《云南民进》见证了这一切,纸上谈兵出不了思想建设和宣传教育的成果,通过实实在在的耕耘才会有所收获。

  《云南民进》是一种传承

  还记得老主委麦赐球先生的谆谆教诲和叮咛嘱咐,“珍惜五十年的努力,用成就来鼓舞自己,用教训来警示自己,用挑战来激励自己”。

  2010年10月16日2时25分,麦老与世长辞,让人悲伤不已,再也听不到麦老的教诲了,这是云南民进巨大损失,这也是云南民进人最沉痛的悲伤……当再次细读麦老的讣告,习近平同志、李源潮同志发来的唁电以及民进中央和民进各省发来的唁电,以及一篇篇缅怀麦老的文章之后,我们渐渐平静了下来,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做好民进的事业,才能对得起麦老的嘱托。

  在每年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会省委领导都会率队到部分高龄的老会员和退休的老领导、老同志家走访慰问,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礼物,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倾听他们的回忆及对现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民进老一辈领导人是我们最宝贵的政治遗产,传承民进优良传统,《云南民进》承担起了保护、记录和研究他们思想的重任。

  《云南民进》是一种责任

  罗黎辉主委常说,有为才能有位,参政党的价值只有在履行职能当中才能充分体现。

  《云南民进》每年的第一期都有“两会”专题,每一期都有参政议政栏目。每年参政议政课题征集、研究立项、调研、报告、评审到调研成果转化,再到提案办理、面商、决策吸纳和落实、社会反响,从《云南民进》可一看究竟。

  在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到云南视察调研时提出“桥头堡”战略思路之后,民进云南省委率先并多次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协商会上提出要抢抓战略机遇,争取“桥头堡”战略早日落到实处。从促进“桥头堡”战略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到陪同国家调研组赴各州市调研,从参政议政调研课题围绕“桥头堡”战略展开,到邀请严隽琪主席到云南就“桥头堡”战略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进行专题调研,云南民进的参政议政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均有了空前的提升。

  再看云南民进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关注,从促进大学生就业到稳定物价,从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到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从抗震救灾、抗旱救灾到“两基”攻坚……点滴之间尽显责任和智慧。

  《云南民进》对参政议政的报道不止于参政议政的过程和结果,云南民进所勇于担负时代赋予的责任才是宣传的真谛。

  《云南民进》是一种感恩

  当宁洱般海小学在会中央和会省委的帮助下重建,当汶川地震灾区来昆的孩子流出喜悦的笑容,当楚雄地震灾区的孩子收到棉被和学习用品,当会省委的领导和机关干部、云南民进的企业家和募捐现场的好心路人为抗旱救灾慷慨解囊,当民进的送水车开进深山、开到受旱灾民的中间,当民进抗旱保苗的基地绿意盎然,当“共济林”湿地为滇池母亲新添一抹青翠,当民进云南省委新农村试点建水县南庄镇亮起了灯光,当“春雨班”的毕业生抑制不住找到工作的激动,当云南职教集团挂牌成立,当云南工商学院升本成功,当支教送课的老师与当地师生热烈讨论,当……

  当这些感人影像和文字永远定格在了《云南民进》,这就是民进履行的另一项重要职能——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相似,社会服务的宣传不在于捐了多少钱、多少物,而在于帮助者的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和受助者的感恩和自强不息。

  《云南民进》是一种文化

  会省委领导对宣传处干部提出的一个要求是要努力从普通的宣传干部成为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做得好也要说得好。会刊是宣传的主阵地之一,而社会活动则是宣传的广阔天地。通过社会活动不但能充分调动会员和各方的参与积极性,整合文化资源,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很好宣传教育效果,最后在《云南民进》反映出来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2008年的民进云南省委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演出以及民进云南省委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摄影展、“永恒的号角”纪录片制作和首发,是对宣传处干部的第一次成功的历练。此后无论是每年的新春团拜、妇女节活动,还是庆祝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茶话会,无论是庆祝建国60周年演出、“同心同行共铸辉煌”庆祝建党90周年演出,还是统战部的有关活动等等,都有宣传处同志出色的策划和忙碌的身影。民进云南省委的活动非常有号召力,受到会员和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

  视野宽了,创意多了,能力强了,从相对被动的新闻采写到主动的宣传策划,《云南民进》变了,内涵越来越丰富了,可读性也越来越强了,宣传效果也越来越好了。

  《云南民进》是一种感悟

  云南民进有很多会员非常出色,他们无论在党派工作还是在本职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荣誉室”和“会员风采”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荣誉和事迹。

  如民进会员、著名探险家策划师金飞豹,他的荣誉已经很多很多,但这些荣誉只说出了金飞豹是谁、他做了什么,只有细细读过他的探险日记和随笔才能知道是什么造就金飞豹和金飞豹的精神。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永不放弃、乐观面对是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心动魄,是在无数次失败和严峻挑战前的微笑淡定,是在荣誉的顶端而虚怀若谷依旧不懈的攀登超越。

  记得对民进会员、昆十中特级教师魏光虹老师长达七个多小时的采访,从调皮的学生到一位桃李满天下的语文老师,她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事业,而陪伴家人的时间却那么少……这一天是星期五,时间将近晚上八点了,魏老师的丈夫和孩子并不陌生地来到了一旁,他们静静陪伴着、等待着、也倾听着……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为教育事业忘我奉献的教师,还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家庭。

  到昆明的朋友如果见到一个穿着鲜红外套,手拿长教鞭,滔滔不绝如金鱼吐泡泡般、生动又诙谐幽默地讲解云南历史和人物的老人,那就是民进会员、昆明传统文化的口述人黄列宁老师。这位昆明80后熟知的黄列宁老师曾是位小学数学老师,当年传说中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四大名补”,而今退休的他以文化传承和增进文化认同感为己任,自己制作了无数的展板,是昆明市流动博物馆的代言人。多年来,无论是历史景点还是大街小巷都有他的身影,无论是领导干部、基层党员、社区群众还是流动人员、农民工子女都当过他的学生,听过他的讲述……。

  ……

  他们就是可爱的云南民进人。一次次的采访,一次次的聆听,一次次的品读,仿佛走进了他们如真金般闪亮的人生,让人深深体会和感悟他们不凡的心路历程。

  《云南民进》是一种亲情

    “这期刊物有了吗?”“我多拿几本好吗?”

  每期《云南民进》的出刊工作从编前会开始,到稿件收集、整理、编辑、挍印和出刊,再加上其他日常工作,宣传处的同志都非常辛苦。除了来自领导和其他各方面的表扬,最令宣传处的同志释怀的是每有会员来机关办事,他们总会来到宣传处问一句“这期刊物有了吗?”“我多拿几本好吗?”“有些问题,向你们提点建议”,致公党的一位老党员也经常来到我们编辑部投稿,与我们分享他的创作经验……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不说一家话,这就是编者和读者。正是读者的关心、爱护、鼓励和支持才创造了今日的《云南民进》。

  这就是《云南民进》。我们也看到,相比其他省级组织的会刊,《云南民进》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要向他们多请教、多学习。我们欣慰的是,作为《云南民进》编辑的三位同志都是全机关的年轻人,五年来他们在罗黎辉主委、主编陈友康副主委、阎堃专职副主委以及刊物副主编赵映东秘书长的带领下相伴《云南民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满载收获。相信《云南民进》会越来越好,相信勤勉的《云南民进》人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向所有关心、爱护和支持《云南民进》的同志们致以最深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云南民进》编辑部

(责任编辑:王强)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