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会刊撷英 > 精品文章

“牛气”的宁波汤团

发布时间:2019-07-01
【字体:

  今天是正月十五,过完这个节就要上班了,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凑得很近,所以超市里卖的“巧克力汤团”就像今天一样是个“中西合壁”的产物。按中国民间的传统,今天要吃元宵,杭州人叫汤团,早上起来夫人已经烧好了一碗汤团放在桌上,端起了碗,用筷子夹起一粒,往口里一送、一嚼,总感到和当年在兵团尝的那粒汤团味道相去甚远。

  说到汤团最有名的该是宁波汤团了。那年住在草棚屋里,兵团不允许新战士回家过年团聚,战士们只好让家里邮寄些食品来过年,聊以慰藉思乡之绪。我排的宁波人陈仁国,大家叫他“牛气老头”,他的身体也确实结实得如牛,家给他寄来了做汤团的料,那天他把半干的水磨糯米粉从塑料袋里取出来,放入少许的水揉好,搓成长条,用手指掐成一小段、一小段,放在一边,然后开始把生的板油(不是肥肉,而是猪肚子上成板状、有薄膜包裹的肥膘,也就是熬猪油渣的膘,过去缺乏食用油的年代,城市里的人要早起到肉店排队才买得到的猪板油)去筋、去膜,撕成小块,和芝麻粉、白糖放在一起揉和,最后把它搓成一粒粒芝麻猪油馅丸,一切就绪,他便开始做汤团,先取一小段糯米粉搓一下,开始在中间捏出杯状空间,然后放入芝麻馅丸,收口、搓圆,一粒圆润的宁波汤圆就从他手上出来了。当时看着此景我就在想:“牛气”被大家认为是个粗人,但做汤团时,他的心那么细,手也那么巧,人真是不可貌相。我们就围着他,看他一粒粒把汤团做好,最后馅少一点,多下的湿粉就搓成了实心汤团。大功告成,他点燃了煤油炉开始煮,当白白圆圆的汤团从水中浮起时,他让我们观看的战友每人尝一粒。那是油油的、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烫烫的汤团,流淌在唇间是油、咬在齿间是柔、透在鼻腔里是香、含在嘴里是甜,这是我有生以来尝到的第一颗正宗宁波汤团,那味道这辈子也忘不了。所以,今天早上吃的五丰生产速冻汤圆,和那个味道真是无法相比。就说那个粉,当年是水磨的(宁波人一手转小石磨,一手用小调羹勺将浸在水里的糯米放进石磨洞口,每次只能勺一点点,这样磨出的水粉极细,磨好的水粉到倒进布袋里沥干,就可以做汤团了),而现在机磨的粉就没有那个细腻的味了。

  说来也怪,“牛气”的汤团也不能白尝的,多年后,他主动从我那里“要”回了一条鱼,作为回报。那是十月里的一天,我从食堂边的池塘里钓到了一条半斤多重的鲻鱼,把它剖杀洗净后,我用绳子穿过鳃口,挂在小屋窗口附近的屋梁下。之后我锁上门去连队处理点事,回来开了门就不见那挂着的鱼,忽然想到只有“牛气”看到我钓上这条鱼的,而我从小屋去连队要经过他在修理工具的工具房前,所以他知道我不在屋里,就凑这个空挡他居然拿个叉子从窗口伸进去把鱼给叉走了,后来我去他的工具房,进门见他还在修理工具,旁边锅里煮着东西,我过去掀开锅盖一看,鱼的品种、大小和我的相仿,我就问了一句:“这鱼是从我屋里钩来的吧?”他无言相对,嘻嘻地对我坏笑,表示了承认。有什么可说呢,要打、要骂都不是他的对手,想想那颗宁波汤团我也就算,人生有来有去,小小一条鱼当作送人吃了。

  在这元宵节吃汤团之际就想起了诸多的往事,也想起了“牛气”,他的故事是很多的,30周年聚会时他和夫人同来参加,因为时间匆忙我也没和他聊起这些往事,而在40周年聚会的前几年,就听说他得了癌症去了。人生如烟,再也没机会尝他亲手做的宁波汤团了,在这个传统的佳节里写下此文,遥祝在天堂的战友平安!

作者:徐 元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