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 可缓缓归矣
和无锡真是有缘,去年这个季节,我参加了省作协“产业工人时代风貌主题创作活动”,行程第一站就是无锡。今年4月26日,再次踏上“吴文化发源地”——无锡,参加民进省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特约宣传员乡村振兴”笔会。
“人杰昌文一脉地,淳风高义七房桥”。调研的第一站就是七房桥市级农房翻建示范项目,联排别墅,白墙黛瓦,在濛濛春雨的氤氲下,宛如一幅幅南方水乡的水墨画。别墅里面布局合理,各种功能齐全,最吸引人的地方,每户都自带院子。我们和村干部开玩笑,实质也是内心真实想法,我们可不可以在这里买房?闲时在这里看水看桥,听雨赏花。村干部说,只有本地的农村人才有这种待遇。我们听了很是艳羡。
“七葉衍祥”“五世同堂”,我国著名学者,钱穆、钱伟长故居就是位于无锡新吴区鸿山街道七房桥。门口流淌的啸傲泾是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的支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啸傲泾这条普通的河,不仅因钱穆、钱伟长而荣耀,河的两岸还走出了钱俊瑞、钱令希、钱临照、钱易等大家,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西厢记》里《闹简》中有一句“是几时孟光接了鸿粱案”,其实是反用了“举案齐眉”这个典故。此典故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东汉名士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梁鸿夫妇隐居在无锡一带,常徜徉于山水之秀丽,抒心里之不平,忧百姓之疾苦。据说梁鸿闭户著书千篇之多,还帮助百姓兴修水利、疏浚了惠山古溪,这便是无锡亦称“梁溪”的由来。我们流连在梁鸿生态湿地公园,细雨如酥,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尘世的喧嚣仿佛与我们隔绝开来,公园河泊连片、草木成荫。自然野趣的生态湿地、富有魅力的水文化和纯真质朴田园风光融为一体。民进省委副主席刘锋饶有兴趣地在和我们讨论路边植被的品种名称。世间美好的事莫过于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心智愉悦净明。
这个季节是吃青团的时节,橱窗里的青团因为没有食物本身的温度,略显清凉。而在梁鸿湿地公园山庄,当热腾腾的青团端上桌时,我们大都丢了矜持,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糯米中糅合了麦苗的清香,里面的豆沙馅细腻馥郁,红色与绿色和谐地展现自己各自的颜色,时令赋予人们的口福,在唇齿间交融互补,余味悠长。
有些遗憾的是,在餐桌上没有吃到无锡特色的酱排骨和考夫。当地餐厅老板说是为了适合各地游客的口味,这种齁甜的菜品已然悄悄在口味上发生改变。好在吃到了刚刚出炉的玫瑰饼,鲜香扑鼻,也算是缓释了遗憾,填补了空缺。
我们在雨中还参观了大坊桥村金家里美丽乡村、大坊桥“新时代文明实验站”,我们沿着“映山红,鸿山应”走学党史。麦田阡陌纵横,田埂两边的蚕豆荚果累累。油菜地里菜籽颗粒饱满,田埂上种植了鲜艳的玫瑰花,于我还是第一次见。村干部介绍说,你们错过了油菜花开季节,澄黄的油菜花像金毯铺在田野里,四周的玫瑰香气弥漫,赏心悦目。玫瑰既可入药,也可美容,有很好的经济利用价值,既不误农事,又便于游人参观,两全其美。葡萄基地,我们也看到了稚子初结,缀满枝头。田间还建有供农人、游人休息的茅檐长廊。也有因势利导,借助农渠河汊搭建的短亭,流水淙淙。映入眼帘,处处皆为风景。
江南的富庶、现代的农业生产模式、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对于我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女儿,我从内心上讲,还是很欣赏和赞同的。所谓“乡愁”,并不是要倒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过去,我们怀念的过去的青山绿水,民风淳朴。年轮滚滚向前,我们着力当下,振兴农村经济,不能流于口号,狭义于农业层面,更应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让广袤的土地回归她本来的风貌,蓝天碧水,和谐共生。我想,作为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太湖明珠”——无锡,工业农业并重,高瞻远瞩,心怀未来,包容吸纳,这也许就是吴文化的精髓。
三天的行程一晃而过,心中尽管万分不舍,还是不得不踏上归程。也反用五代十国吴越王钱镠写给夫人戴氏王妃的一封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作者系民进扬州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