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推荐阅读

抗日战争战事回眸

发布时间:2005-07-29
来源:
【字体: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先后调集70余个师抗击日军。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四行仓库,坚持战斗4昼夜,掩护主力部队西撤。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省灵丘县西南的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21旅团一部,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其他军需品,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4月间,中日军队在徐州东北60公里处的台儿庄进行了近20天的激战。中国守军依靠步枪、大刀、手榴弹、机关枪和少量重武器,以伤亡15000余人的代价,击溃了日军精锐部队第五、第十师团主力2万余人的进攻,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黄土岭之战:1939年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河北涞源黄土岭伏击日军,击毙号称“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此役歼敌9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昆仑关大捷:1939年12月18日,中国第五军在军长杜聿明指挥下,向被日军占领的位于广西南宁东北50公里处的昆仑关发起攻击,到12月31日,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沉重打击了日军中素称精锐的第五师团。昆仑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罕见的一场成功的正面攻击战。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有11000人负伤,5500人为国捐躯。
    ■五原大捷:1940年3月20日晚,傅作义将军亲率主力奇袭五原。至3月22日彻底消灭日伪军,击毙绥西警备总司令永川信夫中将、特务机关长桑原中佐以下日伪军3000多人。
    ■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以105个主力团,加上配合作战的根据地军民,与日军作战,向华北敌后敌人的各个交通命脉展开大规模破击、进攻。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在抗战形势最艰难的时候,百团大战以胜利的事实,振奋了广大抗日军民,坚定了他们抗战胜利的信心。
    ■上高战役: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中日军队在赣北上高进行了为时25天的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以下1.5万多人。对中国军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会战。
    ■仁安羌大捷: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保障当时中国惟一有效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并援助新结成的盟友英国,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4月17日,远征军派新编66军38师113团前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经过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占领了仁安羌油田地区,使7000余名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得救脱险。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常德会战:1943年秋,日军集中8万余人的兵力和130余架飞机,对常德地区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集中28个师约19.4万人、飞机100余架,进行防御。1943年11月2日,会战打响。常德会战历时65天,这在抗战相持阶段是少见的。战斗激烈、伤亡惨重。日军伤亡4万余人,战死3名联队长;中国军队死伤5万余人,3名师长阵亡。中国军队不仅顶住了日军的进攻,而且将日军赶出了常德,保住了这一战略要地,使中国入缅远征军无后顾之忧,打通了中印、中缅公路。常德会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雪峰山战役:也称湘西会战。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军队近20万人与日军约9万人在湘西雪峰山激战两个月。日军伤亡达29940人,中方伤亡也惨重,仅第四方面军的统计就达11223人之多。日军在这次战役惨败后,其在华战略便改为全面的收缩防守。


  (以上资料部分摘自2001年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