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同舟时评

爱用国货也是与世界接轨

发布时间:2008-02-21
来源:广州日报
【字体:


    前日上午,在广州两会上,来自民营企业的代表王锐祥诉苦称,自己企业自行研发的音响顺利通过奥运招标,成为“鸟巢”的指定音响,但却在参加亚运场馆招标时遭到了“滑铁卢”,因为不是原装进口,他们甚至连标书都买不到,免费捐赠也遭拒绝。(2月20日中新网)

    如果不给自己的自主品牌以平等机会,那么,中国的国货将很难发展起来,由此而产生的文化符号影响力也将大大减弱。2006年北京市约6.7万出租车升级换代,很多换成了韩国品牌。文化人类学家叶舒宪先生就批评了这种做法,他认为出租车也是文化符号,2008年奥运,当满街跑的都是韩国车时,这无异于把文化展示、民族品牌展示的最好机会让给了韩国人。

    目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的竞争,更是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的竞争。我们老喜欢谈与国际接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设备国产化率为50%,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国产化率为60%,1988年汉城奥运会国产化率为55%。业内人士预测,2008年奥运会设备国产化率有望接近50%。

    事实上,1990年北京亚运会,体育用品国产化率达到了71%,谁也不否认1990年亚运会是一届成功的运动会。用国货并非意味着降低了标准、降低了档次,相反,在能用国货的时候却不用、“非进口不要”,则是一种本土文化情怀羸弱的表现,应该为此感到羞愧。


(责任编辑:温迪)

作者:欧木华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