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份平常心
向第一次来北京的外国客人询问他们的第一印象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横看成岭侧成峰”,多几个客观审视自己的角度,有助于更加清醒和冷静。
就在几天前,一些从世界各地来的记者们来到北京孔庙采访,其中一位是来自加拿大电台的褔尼尔女士。她在谈及自己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时说,“街道上满是公交车、小汽车、出租车,人们显得都很忙,很有秩序,都像是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每个人都很好,他们乐于助人,每个人都很自豪,除了语言障碍外,迄今为止我感觉一切都很好。”问及她目前所看到的一切与此前想象有何区别,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从加拿大来,那是一个非常西方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东方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国家就一定比中国好,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就一定要像我们一样。有不同,这不是问题。你不能要求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着同样的生活方式。”
她的这一番话,令人体味出了一份难得的平常心。
所谓“平常心”之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人们常说应有平常心,恰恰说明平常心并不那么平常,那其实是一种需要感悟、调整乃至磨练才能拥有的健康心态。平时就很难得,适逢奥运会之时就更难得。奥运会是惊心动魄的竞技场,是大喜大憾的源发地,是海量信息的大喷发,是各种文化的大交汇,是丰富多彩的全球盛典,是4年等一回的世界节日。当此之时,期盼与欢乐是盛典的号角,兴奋与激动是节日的标识。此乃人之常情,与平常心并行不悖。反之,灰暗的冷漠、敌意的苛责、傲慢的拒绝和虚妄的自傲,断然不是人们所尊崇的平常心。
北京奥运会为从地球村各个角落来的人们近距离相互打量、彼此接触提供了良机。只要与人打交道,就有一个心态问题。福尼尔的一番话之所以令人怦然心动,就在于这位从蒙特利尔第一次来到北京的女士能够表现出对不同文明的尊重与包容,对不同国度的人民表现出平等与友好,对不同生活方式表现出理解与宽容。
国际交流恰似人际交流,不外乎如何待人与如何被对待,以及如何对自己所受到的对待做出反馈。从长远观点看,为人真诚者当能立于不败之地。“君子和而不同”。适值盛会,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且又做着东道主,对待别人就应怀尽显真、善、美的平常心。这世界上什么人都有,无论出于何意,有人偏将假、丑、恶的货色拿来给你添堵,果真如此,也应尽可能既不极端也不过度,既不失语也不失态,关键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努力做好了。是非任人评说,公道自在人心。
(责任编辑:温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