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同舟时评

体育人口与体育强国

发布时间:2008-08-15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奥运会开赛几天来,中国军团一直位居金牌榜首位。不管此后赛事怎样进行,中国奥运军团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世人瞩目。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中国体育的“强国梦”?

    我的看法是,中国成为现代体育强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30年使人民告别贫困,走向小康,进而使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性达到了历史上从来未有的程度,而青少年体质普遍提高,奠定了“强国梦”的基础。

    回望19世纪,中国人被西方某些人称作“东亚病夫”。但到了20世纪,情况就大大变化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逐步迈向世界强国之林。

    现代体育运动是城市化的直接体现。1949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为17.9%,从那以后迅速发展。2007年底,城市化水平达到44.9%,中国城市人口相应地达到了5.94亿。城市人口造就了庞大的体育人群。

    按照通常说法,每周参加体育运动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并达到中等强度以上负荷者,被称为“体育人口”。我国在1996年时的体育人口已达31.4%,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抽样调查,我国体育人口占人口总数已达34%。到2004年底,在中国7到70岁的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占该年龄段总人数的37.1%,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的体育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出生率。

    树大根深,根深叶茂。今天的中国,上亿人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运动场地遍及城镇。城市化水平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增加,人均期望寿命延长,这就是中国体育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无论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只要体育基础设施增加了、改善了,就有大批富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涌现出来。如今活跃在中国体育军团中的优秀选手,就是在这样的体育土壤里成长的。

    未来几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超过50%,中国人口的半数将生活在城市,青少年体质还将增强。如果我们的中学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增加,还会产生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已被送进历史博物馆了。在北京奥运会上,人们将看到,中国的体育“强国梦”不再是梦,而是世人皆睹的现实。

 

(责任编辑:温迪)

作者:钱江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