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世界遗产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本不存在水火不容的对立。所以,“都江堰建坝之争”应该说是一个教训。
继有关调查组表态,“不能低估杨柳湖工程上马给都江堰带来的影响,工程必须履行包括《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在内的报批手续,没有万分把握,不允许建任何工程”——“都江堰建坝之争”似乎渐呈平息之势。然而,8月8日《北京晚报》的一则《“都江堰建坝之争”:风头过后,还会再修!?》的报道,又使人们意识到,主建派与反建派的争论仍在继续。看来,事情并不如人们当初想像的那么简单,人们的忧虑也随之加深。
据报道,主建派人士坚信,一段时间后,杨柳湖工程一定会重新上马,因为杨柳湖水库大坝工程是作为在建的岷江紫坪铺水利发电工程的配套工程修建的,如果不上马,紫坪铺工程的综合效益将无法有效发挥,不仅国家巨额投资无法收回,而且财政还要背上沉重包袱。而反建派人士更是立场坚定,认为不能以牺牲一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设计最科学、保存最完整、至今发挥作用最好、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大型水利生态工程”为代价,去建一座任何一条江河上都可以建的水库,否则,将使都江堰这一人类奇迹不复存在,并从《世界遗产名录》中被清理出册。
“建坝之争”由最初的在都江堰遗址1300米处建杨柳湖大坝,有可能在视觉上破坏都江堰景观,到进入问题的实质——停建杨柳湖大坝将使上游6公里处投入70多亿元在建的紫坪铺电站的投资效益大打折扣,将来还要面对巨额亏损的无底洞——直到这时,公众方才意识到,一项决策的科学性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因为3年前,有关方面已有结论,“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应按可持续发展原则再行深入论证,不要造成先上紫坪铺,再被迫不得不上鱼嘴大坝(后更名为杨柳湖大坝)的两难境地和既成事实”。而专家的担忧不幸言中,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甚至称紫坪铺大坝为“钓鱼工程”。
在传统的保护与当今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绝不是无原则地固守传统,如果历史上遗留下的东西严重影响我们现在的生存和发展,想必,保与弃之争不会如此激烈。而大凡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的,必然是对人类的整体利益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也就是说,在保护世界遗产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本不存在水火不容的对立。正如一位水利专家所说,该地目前还远未出现必须建杨柳湖大坝的水荒,如果都江堰水利利用率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成都平原的灌溉面积至少将扩大一倍,与其花巨资冒着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险修大坝,不如转变思路,如建设高技术节水灌溉系统等。
我们承认,任何决策都可能包含一定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严密的、谨慎的科学论证。我们深知,有些决策更是面临部门利益与公众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取舍,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决策的负责制度以及事后监督制度。动辄多少亿元的大规模投资,公众关心的是它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是必须有人对决策负责、对公众利益负责。对类似问题,我们并不想停留在诸如急切发展的良好初衷上讨论问题,我们关心的是结果,即不能容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损害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包括以短期的发展成效损害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都江堰建坝之争”是一个教训。据最新报道,有关专家已提出补救方法——降低紫坪铺发电等级,既可缓解几十亿元国有资产的低效使用,又可避免世界级千年遗产遭受破坏——当然,这一方法是否可行,也需要进行科学论证。而无论如何,我们希望类似的教训还是越少越好。
作者:评论员:刘文宁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