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同舟时评

也说萨达姆被捉

发布时间:2003-12-16
来源:人民网
【字体:

  历史进程往往会出现一些戏剧性情节,因为它总是在偶然和必然中曲折前行。那个在美军攻占巴格达之时悄然蒸发,让十数万大军在长达8个月时间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的萨达姆,却一直象幽灵一般困扰着占领当局。然而,就在联军深陷泥潭而进退失据之际,他却出人意料地像鼹鼠一般毫无抗拒地被“从地洞中挖了出来”,这真有点儿滑天下之大稽。其实,萨达姆被捉实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伊拉克地势平缓,沙原漠漠,不象阿富汗那样有深山密森可以藏身;再加上萨当政期间战争与制裁不断,给伊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其倒台后自不免会众叛亲离;在美军重赏之下告密者自不乏其人。因此萨达姆的被捕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萨达姆落网对对布什总统和布莱尔首相来说,不啻是一份令之惊喜的圣诞大礼。首先是,萨的被捕有助于帮助布什和布莱尔摆脱国内窘境。众所周知,8个月来联军在伊除击毙萨的两个儿子外,并其他无建树可言:虽遍搜城乡,也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蛛丝马迹,其开战的合法性越来越受到严重质疑。另一方面,联军自攻占巴格达以来,伊安全形势恶化,美军更是日日遇袭,伤亡有增无已,士气空前低落,陷于进退两难之地。因此,伊拉克形势已大大不利于布什的竞选。正在此时,萨达姆被捕,成为联军攻占伊拉克以来的最大战果,这对两布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更期望从此可以扭转被动局面,摆脱政治困境,振作联军士气。这就难怪布什和布莱尔两人都难掩喜悦之情了。

  对萨达姆的被捕,国际社会总的来说是持一种欢迎态度,希望这一重要的事件能成为一个机会,使伊拉克今后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不可误解的是,国际社会的表态并非是对战争本身的某种支持,而主要是基于同情伊拉克人民的不幸遭遇与悲惨遭处境,希望萨达姆的被捕能给久受战乱之苦的伊拉克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宁,正如德国总理施罗德的致电布什时所说,萨达姆曾给伊拉克人民和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痛苦,希望他的被捕能给伊拉克带来稳定和重建。国际社会向美国传达的更为重要信息是,希望这一件态发展有助于尽快向伊拉克人民交权。比利时首相表示,希望萨的被捕将加快伊拉克在“联合国多边框架内”向伊拉克人民移交政权的步伐。法国总统希拉克也认为,这一重大事件有助于伊拉克人民在恢复国家主权后重新掌握自已的命运。埃及外长希望,这一事件能够使伊拉克人民尽快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从而使目前驻扎在伊的外国军队尽早撤离。他的话表达了阿拉伯世界的普遍要求。

  捉拿萨达姆曾是美国出兵伊拉克的一个最主要目标,因为只有拔除这个喉中之剌,美国才能掌握中东这块战略要地,并控制海湾石油的阀门。而陷入泥淖的美军则一直将武装抵抗归之于萨达姆的组织指挥,认为萨达姆是操控反美游击的幕后黑手,寄希望于抓住萨便可以扭转伊日益恶化的安全局势。当然萨的被捕对前政权的支持者和追随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股力量也会因失去东山再起的念头而就此树倒猢狲散。但就在美军抓住萨达姆之后数小时,巴格达城里却接连发生了三起恐怖爆炸;而萨达姆在洞中藏身之处并没有发现电话、手机之类的通讯设备。这说明,反美抵抗力量并非由萨达姆一人统一指挥,而是各有目的,各自为战。其实,早有分析认为,他们中有“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重新集结;有从境外渗入的各国激进分子;当然也不乏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和伊拉克爱国者的参与。这些人与萨本来就没有什么大关系,萨的生死存亡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并非是在为萨达姆个人效力尽忠,而是试图把伊拉克变成对抗美国前沿阵地,并重振“伊斯兰事业”。

  对此美国似乎也有所认识,布什总统和美驻伊最高军事指挥官桑切斯中将都不得不打预防针,告诫美国人听众说,萨达姆的被捕并不意味着暴力活动的结束,“我们仍然面临着恐怖分子的袭击”。因此,萨达姆的被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伊拉克的局势发展,人们还得走着瞧。

  
作者:李学江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