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落里悄悄开放的矢车菊突然打蔫儿失去生气,它祈求东方早露曙光,火红的太阳普照大地,以使自己免于死亡。刨土的甲虫说,太阳不会关注你,既没时间也不热心。太阳只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高大的橡树和雪松,用自己灿烂的霞光,给芬芳的花儿穿上美丽的衣裳。可是太阳升起来后,百花女神所有的臣民都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夜里已经枯萎的矢车菊,也在太阳的照耀下重获生机。“啊,那些有幸居于高位的人们,愿你们效法太阳的精神!瞧,只要光芒能及,它总是让万物都得到欢乐和幸福,对雪松和小草一视同仁。为此它受到普遍的赞颂,并像东方水晶那纯净的光芒一样,闪耀在世上万物心中。”
这是《克雷洛夫寓言》中的《矢车菊》。我们把太阳比作政府,雪松比作强者,矢车菊比作弱者,这个寓言就有了新的含义。
阳光普照大地,每种生物,无论是高大的雪松还是弱小的矢车菊,都应该有享受阳光的平等权利。同样,政府的立法应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平等权利。传统社会的特点是公民权利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可能产生于遗传、家庭、阶级、职务或财产,它阻碍了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社会是权利平等的社会,市场经济的活力来自竞争,只有权利平等,才有真正的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每个人的资源才能得到最有效的运用,生产力才会发展,社会财富才能充分涌流。
每种生物都有享受阳光的平等权利,但成长的结果,各自的大小强弱并不同。这是一个生存竞争的过程。在人类社会,每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不同,机遇也不同,所以,平等竞争的结果是收入的不平等,平等的权利不能保证得出平等的结果。但人类社会不能像自然界那样任由各种生物自生自灭。人来到世界上就有他生存的权利,所以更高程度上的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社会不平等仍然产生于享受“阳光”的不平等。权利平等是一个过程,当我们刚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难免存在一些权利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有些来自制度,比如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一些地方明文限制农民工从事某些行业与职业的规定等等;更多的情况是制度上的权利平等难以变为现实中的权利平等,比如,宪法规定了每个公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不同地方的公民所能得到的义务教育实际是不同的。这个问题不仅中国有,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据美国学者调查,白人富人区孩子所受到的公立学校教育要远远好于黑人贫民区的孩子。这种实际权利的不平等,导致人们市场竞争能力的差异及其收入的差异。
其实,即使阳光普照每一种生物,但各种生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所得到的阳光事实上也并不一样,高大的雪松能得到更多的阳光,而矮小的矢车菊得到的阳光就十分有限。在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权利如何平等,总会有强者与弱者之分。强者拥有更多的资源,也有更多的话语权,所以,更能保护自己的权利。他们享受到的“阳光”更多。弱者由于其本身的条件所限,有时连自己的合法权利都保护不了。
我们说矢车菊更需要阳光,首先是指他们的平等权利应该更多地得到保护。立法中每个人的权利当然应该是平等的,弱者也不应有任何法律赋予的特殊权利。但强者的权利不易受到侵害,他们也有能力自我保护。而弱者的权利则容易受到伤害,他们缺乏保护自己权利的能力,这就需要政府帮助他们,媒体关注他们。保护人权,首先是保护弱者的人权。以人为本,要以关心弱者的利益为重点。
即使弱者得到了法律上与事实上的平等权利,他们在收入上也很难与强者平等。矢车菊更需要阳光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要给这种弱小的植物多施点肥。这种帮助,从短期来说是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例如失业和贫困补助;从长期来说是要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例如给他们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无论短期或长期,都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并使他们的生活随社会进步而不断改善,这就是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
克雷洛夫的这则寓言反映了他对弱者的关注。这是一种可贵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