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国际形势有两个看点,一是欧盟接纳10国入盟,实现了历史上第五次扩大。同年,欧盟25个成员国还签署了《欧洲宪法条约》;二是美国提出了以调整军事部署为中心的战略扩张计划,除了在伊拉克、阿富汗加强军事存在外,还加快了军事结构和全球部署的调整。
欧美双“扩”,但方式和形态大不相同。欧盟实行的是一种“软”扩大,即基于经济纽带、政治共识,以自愿入盟的方式进行的扩大。美国实行的是一种“硬”扩张,即基于军事力量,对世界上潜在对手实行军事打击、军事占领或战略遏制,并以军事等方式推广美国政治模式和价值观。
欧盟的发展和扩大是一种长期的和平进程:其体制从1952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的欧洲共同体到1993年的欧盟(也可延用欧共体称谓)一步步形成,其机制从经济、内政的逐步一体化到实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一步步深化,其规模从6国到25国一步步扩大。欧盟在这一过程中已成为一个超国家的政治实体机构,其总部有数万职员,其法律在成员国有相当效能。历史上,欧洲曾经历惨烈战祸,其背景之一是有关民族国家争夺欧洲主导权,实现欧洲统一的意愿;二战之后,痛定思痛的欧洲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以和平、渐进、自愿的方式进行欧洲整合。虽然其间麻烦多多,但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走到今天这一步,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发展模式。
反观美式扩张,似更具传统强权政治色彩。冷战之后,世界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某些人将此视为战略扩张的千载良机,“新帝国论”之类说法相继出台。其后的事态发展表明,这些观念确对美国政治发生了重大影响,美国先后发动了冷战后的主要战争,基于实力的帝国倾向日趋鲜明。
近两年,美欧在伊拉克战争上的分歧世所共知,这种分歧具有政治理念性质。欧洲国家在区域整合中形成的国际关系理念和美国新保守主义倡导的新帝国观之间,有着形同冰炭的深刻差异。欧洲法德等国对美国的单边主义、黩武倾向、无视国际准则的作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与此同时,美国对欧洲的疑虑也在上升。2004年,美国出了两本书,一本是《欧洲合众国:新的超级大国与美国霸权的终结》,一本是《欧洲梦:欧洲静候美国梦消退》,一反过去美国学界对欧洲轻忽的习惯,认为欧洲在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比美国更具潜力和吸引力,正大大扩展了自己的“软权力”。
2004年,美国对伊拉克的占领仍未实现控制局势的目标,混乱持续,再次说明军事强力在解决民族主义问题、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上往往是无效和低能的。与之成为对照的是,欧盟与土耳其达成协议,就土入盟问题开始谈判。欧盟与土耳其的互动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互动,具有很大的全球社会文化意义。这件事会很难,但起码不会像美国在伊拉克那样可能把事情搞得更坏。从这一角度看,欧式扩大与美式扩张具有一种模式之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