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同舟时评

滑雪场:必要的放弃,也是政府职责

发布时间:2005-07-18
来源:新京报
【字体:

  北京市该不该建滑雪场?该不该建那么多滑雪场?昨天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提出了“滑雪场与人争水,是耶非耶?”的疑问。

  报道说,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已建成并投入营业的大小滑雪场有13家,全部使用地下水作为人造雪的水源,各滑雪场都备有2至3眼百米深井,累计一年要用水380万立方米,相当于消耗了北京4.2万人全年的生活用水。

  与此相关的一组数字是:北京是“重度”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量的4%,全国人均的15%。连续6年干旱。地下水累计超采60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0.5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一边是整天喊“渴”,一边却有数百万吨的地下水被滑雪“玩”掉。有专家提出,北京地区根本不具备建造滑雪场的条件,应在近年内分期、分批关闭所有滑雪场。

  不过,该不该建设滑雪场,支持者(包括滑雪场的经营者和一些政府官员)的理由是:“滑雪是京城老百姓休闲度假的重要项目”。换言之,市民有需求,当然要搞了。

  这样的理由的确挺有“说服力”。这些年全国各地大建高尔夫球场,拿出的理由也是“有需求”。不过,有个概念需要弄清:这里的“市民”指的是谁,是否包括那些为省下水钱而舍不得洗澡的市民。相信昂贵的费用使很多市民无法满足滑雪的享受,但过度开采地下水加剧水资源紧缺、水价上涨的结果,却是他们也要承受的。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资源状况,城市市民需求的满足,应该根据这个城市的“家底”来确定。这正如北京市不可能满足市民“畅游大海”的需求,因为北京本身并没有大海。

  我们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正在树立科学发展观,那么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任何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市民的消费需求。一个城市,在脱离实际的生产和消费需求面前,政府应当学会拒绝,引导公民放弃。

  学会拒绝和放弃,就要放弃那些“看起来很美”的项目和政绩。城市交通拥堵,就要放弃以小轿车为主的发展思路,推行大公交系统;城市缺水,就要放弃以浇水为主的大草坪规划,发展杂生树木;城市空气不好,就要放弃追求豪华汽车的虚荣,废止小排气量车不得在某条路行驶的规定;城市电力紧张,就要把景观灯在夜间熄灭、就要把空调温度调高、就要脱下西装领带……

  尽管这些可能会“影响城市的档次”,影响一部分市民的需求,但这是权衡多数人利益和长远利益后的必然选择。

  城市政府的责任在于健全城市的基础设施,尽可能多地保障每一个人的福利,而像高尔夫和滑雪场,应该不属于基础设施;城市政府有责任拒绝过分的需求冲动,这关乎社会公平,关乎子孙后代;城市政府还应该告诉市民拒绝的理由,告诉市民想看大海到沿海,想滑冰到东北去。

  退一步说,即使是市民有滑雪的需求,也要用中水,不宜像现在这样的“四处开花”,通过开采地下水来“取乐”。

  昨天有媒体报道,印尼政府近日下令电视台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每晚停播四个小时电视节目(凌晨1时到5时),以节省能源消耗。

  此前,印尼总统苏西洛曾签署命令,号召开展节约能源运动,包括政府办公场所一律将空调温度调高,部长们着便装上班等。电视节目停播会不会影响“公众的需求”?但是,印尼的这个政策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节约能源的决心。也许,有了这样的决心,严重缺水城市该怎样对待滑雪场,答案不难得出。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