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同舟时评

“福娃”的价值与使命

发布时间:2005-11-15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问世,掀起一阵“福娃”热。几天来,不断听到对“福娃”的议论。说这套吉祥物的选择和设计正合自己心愿,我以为恐有不实成分。假如真有那么多人早就想到了结果,也就无所谓悬念,无所谓期盼了。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出台都有煞费苦心的过程,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只能空前,不能绝后,就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奥林匹克的理念不是讲究“更高、更快、更强”吗,哪里有“最”字!

  选什么做吉祥物,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所爱。“福娃”毕竟得到很多人喜爱,没有必要再做讨论。可是,关于吉祥物的推广几乎全在“福娃”的市场价值方面做文章,很有必要加以讨论。

  奥运会吉祥物本身不是商品,不该被物化理解。30多年前吉祥物在奥运会上首次出现时,多用于馈赠和纪念。将吉祥物作为一届盛会的标记附着在文化、体育乃至旅游等各类商品上,或索性制成玩具之类,无疑增加了商品的价值,但也还是收藏和纪念价值,与此不相干的任什么东西都贴上个吉祥物,则有些不伦不类了。由是,吉祥物得以一届一届改头换面,来到奥运会赛场内外,带给人们对短暂盛会的长久记忆以及对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美好愿望。任何形式也难以取代吉祥物的奥运会文化大使角色。

  经济界专家预言“福娃”将给北京奥运会带来数十亿元进项,这类信息屡见于报端,却少有发表文化、体育界人士对利用“福娃”弘扬奥林匹克文化的议论。久之,怕是会本末倒置呢!

  设计和选定“福娃”,说难也不难。开掘“福娃”的文化内涵,让“福娃”成为一群出色的奥林匹克精神传播者,说不难也难,但这是奥运会吉祥物与生俱来的使命。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