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同舟时评

全球碎片化 恐怖主义无法完成的任务

发布时间:2005-11-15
【字体:

 
  约旦一直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有中东的“安全绿洲”的美称。然而,11月9日晚,约旦首都安曼发生的3起自杀式连环爆炸,却将约旦人的安全梦想炸得粉碎。这实际上也是全世界的不幸,因为死伤者来自世界各地。

  从2001年美国的“9·11”到2005年约旦的“11·9”,以“基地”为首的国际恐怖组织,已经在世界许多地方制造了类似“惨剧”:从欧洲的英国和西班牙到中东的埃及和沙特,从亚洲的巴基斯坦到印度尼西亚,都曾发生了震撼人心的恐怖暴行。

  事实上,恐怖主义这一“怪胎”已经面临人人喊打的局面,可以说是四面楚歌。但是,人们应当明白,一个组织或一种职业(恐怖分子以恐怖为职业)一旦产生就具有了吸引力,它也要“求生存”和“谋发展”,所以,恐怖组织也力图突围,冲破世界的包围圈,而使世界的团结“碎片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恐怖组织力图使反恐联盟“碎片化”。众所周知,在“9·11”之后,世界各国以美国为首组建了全球的反恐联盟。美国也更是先后拿下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个重要据点,使恐怖组织的生存环境空前恶化,到了无立锥之地的程度。对于恐怖组织来说,合理的逻辑必然就是要撕开这严密的防线,通过血腥的恐怖活动,使反恐盟友退出全球反恐机制,进而瓦解全球反恐联盟。

  二,要使全球化运动“碎片化”。正如基地组织在互联网上发表的声明所说,他们“袭击的目标是因为里面的住客是伊斯兰教的敌人———即基督教东征军和犹太人”。这从一定程度上具有“文明冲突”的意味,其实,这只是问题的表面。从深层来看,恐怖主义是不能适应世界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运动的一种反动,他们选择了暴力抵抗,以拒绝现代化强大的历史潮流,企图回到过去,如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表现的一样。其实,如今的本·拉登已幻化为一个符号———成了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对抗美英“邪恶”的一个英雄象征,他们通过这种恐怖行为力图使西方推动的全球化日益“碎片化”,使人们生活在一个分割和不相往来的世界里。

  通过以上的分析,人们不难看出恐怖分子绝不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往往具有很高智慧和手段,他们要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这也使他们与一般的“残忍”行为相区别。换言之,杀人并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而影响政治进程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他们要利用恐怖行为达到从心理上震慑人民的效果,而且唯有如此他们才能谈得上“成功”。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善良的人们绝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积极的行动,坚决消灭人类历史的这一逆流。其实,有很多思想家已经公开提出,这是“两个世界的战争”,即恐怖世界对和平世界的战争。人们对此不能表现出丝毫的退让,而应该紧密团结在一起。

作者:葛传红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