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同舟时评

请满足乞丐的奥运梦想

发布时间:2005-12-21
来源:新华网
【字体:

    乞讨者罗宏全为写奥运会歌词冥思苦想了半年,歌稿修改了好几百遍。如今歌词已经写出来了,可他对后半部分还不太满意,希望有人能给他指点指点。(新京报11月29日) 

    坦率地讲,我并不赞同在新闻的标题《乞讨者欲为奥运写歌词》中着意突出罗宏全的乞讨者身份。虽然他目前的确以沿街乞讨为生,但他生活得并不颓废、消极,更重要的是,他心怀美好的梦想并且一直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在我看来,罗宏全积极参与奥运的精神难能可贵,他渴望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丝毫不介意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行动更是弥足珍贵,他值得我们尊敬。 

    罗宏全的歌词感情饱满,反映了人们共同的心声:“……没有种族的歧视,没有战争的恐怖,这里是美丽的香格里拉,北京城插满橄榄枝,欢迎你们,来自远方的朋友。……”而且,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歌词出自罗宏全之手,就更真切地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的梦想:没有歧视,人人平等。我以为,肯定罗宏全的意义就在于,现在,有许多人遭遇了不公待遇,却选择沉默不语,他们消弭了心中的梦想而不愿付出努力和汗水去追求幸福;而另一些人却走向极端,他们怨声载道,甚至变得憎恶一切,采取极端的手段报复可能原本无辜的人。相反,罗宏全的心境依然很美好、很阳光,他没有看不起自己,他甚至比许多人更关心国家大事并热心参与,而且他对自己的努力相当自信,虽然奥运歌曲歌词征集已经结束,但罗宏全表示 “如果真是好的东西,我想应该可以破例,即使选不上我也没什么遗憾的,至少我曾经做过。” 

    奥林匹克的精神应当是人人参与。我想,这也是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口号、歌词等等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集的初衷。那么,如果其中蕴含着更多来自群众、尤其是来自社会弱势群体的智慧和灵感,那么不是能更好地诠释这一主题,展示全体国人对奥运热情吗?更重要的是,我以为这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内在涵义。尤记得奥运会口号揭晓后,新京报发表社论《追求自由与幸福:全世界的梦想》。其中指出,世界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这个梦想来自每个人的内心,源于每个人自己的梦想。而让个体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梦想,才有可能让人类说出自己的梦想;让个体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一个国家的公民,无论他出生于城市还是乡村、富贵还是贫穷,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就是在同时实现一个国家的梦想。 

    衷心地希望,罗宏全的故事能得到关注,希望有“高人”愿意指点他写的奥运歌词,甚至有可能的话,希望奥组委考虑将其中的精华部分予以采纳。我也希望这样一名积极向上的青年,早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用能力和实干养活自己,从而用心去追求、并且努力实现真正的人生梦想。当然,我更希望,罗宏全能感染和激励其他或许厌世、或许消极的社会弱势者:你们可以、而且应该鼓起勇气追求幸福和平等,你们同样有机会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作者:严冬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