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历史栏目 > 会员风采

老刘在民进25年的点点滴滴

发布时间:2004-10-12
【字体:

 
    老刘名叫刘景君,民进省、市委会机关上至主委、下到一般干部以至普通会员都习惯这样称呼他,他本人也认为这样的称呼听起来“顺溜”。

    老刘1960年参军,历任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副教导员等职,在部队多次受到连、营嘉奖。1979年转业,后调到民进成都市委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委兼秘书长职务。在民进成都市委机关工作的25年中,老刘共参与了6 次会员代表大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在会内任职期间先后与马力可、钟树梁、苟建丽、陈智伦四位主委共事。25年中,成都市民进会员人数从48名变成了现在的1164名,基层组织由 3个(川师支部、市内退休与在职支部各一)发展壮大为57 个(其中委员会2个、总支2个、支部51个、小组2个),随着成都市民进的发展壮大,老刘也由壮年开始步入老年。

    2001年11月民进成都市委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老刘在完成大会秘书长职责的同时,他也卸任了会内一切职务。随着今年8月政协第12 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老刘又卸任11届成都市政协副秘书长的职务,待退休手续一办,他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退休人员。在对43年工作的回顾中,对军队生涯老刘总是用“磨练人”三个字概括,而对民进25年的经历他要么用“回味无穷、刻骨铭心”八个字打住,要么就是用“感动、遗憾”四个字封口。他到底为什么感动、又遗憾什么,是我近两年以来一直想要苦苦追寻的……

                     感动——会员联名写信挽留

    在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影响下,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中,在统一战线工作者受到冲击的同时,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身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挫伤。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拨乱反正工作全面铺开。民主党派成员在精神振奋的同时,仍然心有余悸,害怕气候再变,自己再次挨整。“一年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人不敢与统一战线工作者深交,对共产党员更是心有戒备,为了消除这种灾难过后特有的“余悸心理”,上级部门作出了共产党员撤出民主党派机关另行安排工作的决定,老刘自然也在撤出名单之列。

    这一决定作出后,各方的反映不一。就在许多共产党员服从安排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之时,数十名民进会员联名写信恳请刘景君留在民进机关。中共成都市委和市委统战部尊重会员的意见,及时作出了让老刘继续留在民进机关工作的决定。当我们无数次讯问老刘当初同意留下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现在是否后悔时,老刘总是说,“是会员的‘心’和‘情’!人不可能一帆风顺,有苦恼的时候,也有委屈的时候,每次想到那份情真意切的恳留信,我就感动不已!激动也许是一时的感情宣泄,而感动却是终生的,刻骨铭心啊!”说完这些老刘总是瞪大眼睛重复道:“知道不?是‘心’和‘情’!年轻人,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字。”

              遗憾之一——诀别失语的马主委

    马力可,1938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她不幸被捕,后经进步人士多方营救,保释出狱免遭杀害。解放后历任川西女子职业中学、成都市第六中学校长,成都市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民进成都市委第三、四届主任委员,民进四川省委第一届副主任委员;成都市人民代表,全国第三、四、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第二、三届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第六届常委,第七、八届副主席等要职。1979年接受组织的安排加入民进,承担起恢复组织的重任。

    老刘从部队转业到民进成都市委工作后,就在这位德高望重的马主委的领导下,着手恢复组织的工作。刚开始时,他们从仅有的资料中了解到成都市有48名民进会员。他们到处找寻、逐一拜访,最终找到45名。待找到人后,他们又要不厌其烦地宣传党的政策,消除大家的疑虑,动员会员为组织工作的恢复出力。前两个步骤终于完成了,但如何发挥会员的作用,民进工作与“四化”建设的结合点在哪里,这些问题自然冒了出来。马主委与老刘一道,到中共成都市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游说”争取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倍受各界好评、让民进会员引以为自豪的“一园一校一刊”(幼儿园、育才学校、《教师之友》)应运而生。后来马主委与老刘一道又为民进四川省委的筹建做了大量的工作。

    老刘与马主委在几年的奔波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刘尊敬马主委,看到马主委为恢复组织辛勤地奔波,他会在下班后到菜市场买一条鲫鱼和一节猪骨头,为身体虚弱的马主委煨上一碗鱼汤。马主委病重住院后他又亲自包饺子送去,后来无法进食时,老刘煨的鱼汤是维持她生命的主要营养。在马主委住院期间,对于她病情的严重程度,或许是出于情感上难以接受的原因,一向对人细心的老刘,始终不愿讯问医生。去世前的一天,马主委十分关心老刘的肾结石病,并特意叮咛必须住院治疗。同时向机关干部提出要见老刘。当时通讯条件极其有限,当老刘从新都出差赶回医院时,马主委已无法说话,马主委到底要向老刘交代什么,老刘和人们一样不得而知……

    “我那时两个孩子小,老家负担又重。马主委喜欢喝鱼汤,我都不能每天满足。我怎么就没有想起借点钱?”“我那时真该阻止马主委和我一道加班,让她多休息一下,也许病情不至于那么严重。”老刘爱喝酒,一端起酒杯,只要冒出“遗憾”两字,跟着的就是前面的这类话,我们都知道老刘又在以他特有的方式怀念马主委——一位对四川民进“文革”以后恢复组织作出重要贡献且受人尊敬的老领导。

                       遗憾之二——没有给母亲送终

    1997年民进成都市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刘景君承担着大会秘书长的的职责。会前很长一段时间老家的姐妹不时打来长途电话,老刘在接电话时总是不停地叮嘱着,话语中充满歉意。接完电话在短暂的发愣过后,他又开始张罗着各项准备工作。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会议地点,老刘用颤抖的双手拆开电报,在场的机关干部看到了“母垂危速归”五个字,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老刘迅速收起电报,又开始检查选票的印制是否有错……当会议即将进行小组酝酿候选人建议名单时,一封“母故速归”的电报再次送到了宾馆,老刘在重重地叹息一声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半个小时以后他又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只是眼圈发红、步履沉重。

    代表大会圆满结束,以陈智伦为主委的新的一届领导班子站在主席台上集体亮相,当会场掌声响起时,知情的我更多的是对老刘充满敬意……

                     遗憾之三——从未到过会中央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共成都市委在每年与党外人士召开暑期座谈会前,都委托市委统战部组织了外出考察。由于受经费等原因的制约,只有1995年是全体班子成员赴二滩考察,之后赴上海(1996年)、北京(1997年)、山西(1998年)、江西(1999年)、甘肃(2000年)、东北(2001年)的考察,每个党派只能派出2名领导参加,9次机会18个名额(还包括了3次出国——俄罗斯、新马泰港澳、美国)老刘都安排了其他领导,作为驻会副主委兼秘书长的他一次都没有成行。会内也有许多培训、会议,老刘仍把这些机会留给了其他同志。在民进成都市委机关工作的老同志也都先后参加了会中央的许多培训、会议,而在民进成都市委服务了25年的老刘至今都未跨进会中央的大门,即将正式退休的他坦言这也是他的一个遗憾。不过他对自己能有机会在成都亲耳聆听许嘉璐主席、张怀西、梅向明、邓伟志副主席的讲话也感到满足了。

    是否参加培训或外出考察本身并不重要,去与不去也不能说明什么,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从老刘的这种安排中去体会作为驻会领导的他为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为推出班子其他成员并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用心良苦,当然还能感悟到他顾全大局、默默无闻、先人后己(应该是先人无己)的一种情操、一种品行……

                      关爱——他的“付出”与“收获”

    ——“单位是我们除家庭外呆得时间最久的地方,不亚于一个临时家庭,如果我们能够付出对家庭一半的宽容和爱给它,大家就会发现,这个临时家庭也很温馨。”这是老刘对机关干部说的最多的有关团结的叮嘱。

    ——“请记住,你是有组织的人,任何时候遇到困难都不要忘记打个电话。”这是老刘对会员最爱讲的一句话。当一位正直、勤奋、能干且善良的会员遭遇困境时,老刘的这个电话使她有一种回到家且得到长辈关爱的感觉。

    ——“少年来,不知您给多少民进会员送去关爱,今天我以一名民进会员的身份告诉您,我们永远爱您!”这是2003年春节老刘收到一位会员在自制的贺年卡上写的一段话,老刘为此又是一番感动,我和知情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呢?!机关干部不会忘记他为许多会员的政策落实和名誉恢复以及职称评定奔波,老会员们至今还能清楚地描述84年他将方惠儒从都江堰玉垒山上背下来的情景……

    ——“老刘是成都民进
作者:阎 翃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