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的思路和原则,近期,我会组织力量对我市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其基本情况及思考作如下汇报: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说,农村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文化滑坡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阵地萎缩。
乡镇撤并建后,文化站的数量明显减少,加上一些领导干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出现了文化站被政府挪做它用,甚至作价变卖的情况,农村文化阵地急剧萎缩。
2、设施落后。
文化设施理应随着经济发展、乡镇的合并得到相应的增加和改善,但在部分乡镇调研中发现,除双石等个别镇文化设施发展较为健康外,很多镇要么没有影剧院,要么没有图书室,即使有设施设备,也比较陈旧落后,致使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3、人员;流失。
我市现有文化专职干部了7人,除双石镇外,其余镇的文化专职干部均存在“专干不专”、文化专职干部干非文化工作等现象。
4、投入不足。
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根据调研的几个镇的年文化活动经费推算,农民年文化活动经费人均不足1元,致使有的文化站平常无钱开展活动,成了节日活动站;有的文化站迫于生计,不得不以赢利为目的,从事非文化工作。
5、活动贫乏。
我市农村文化活动主要是节日文化活动,如春节、国庆节、元旦节等。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传统的玩龙灯、舞狮子、打篮球等,活动少且缺乏吸引力。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除看看电视外,还停留在打牌、喝酒等低级形式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的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大农村如果没有先进文化去占领,势必被落后、腐朽甚至反动文化所占领。多年来,农村许多地方赌博成风,迷信盛行,这与先进文化没有充分占据农村阵地密切相关。
二、搞好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中国的小康关键是农村的小康。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要做到这一点,各级党政组织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一)合理规划,打造特色文化
文化部门要按照永川建大城市、建渝西文化中心的要求,制定适合永川市情、有永川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纲要和实施计划。合理规划文化设施,定期建设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文化载体。同时,特色文化的打造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拓宽文化视野,要有文化策划和战略意识。
(二)重视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生活
各镇办事处要把农村文化工作作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确保文化站有场地、活动有经费、文化专干能专施其职、文化建设有经费投入。同时,各镇办事处文化站、村文化室要真正、充分发挥作用,要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文化引导、辅导,增强农民对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的抵制能力。活动要经常,要有创新,要有吸引力,要有参与性。陈食镇的农民管乐队就很有创新、有吸引力,双石、大安的登山、抬搭斗、扭扁担等农民运动项目,就很有参与性,又便于组织开展。
(三)加快农村文化体制创新,实现农村文化的“五个转轨”
第一,由小文化向大文化转轨。农村所需的文化不只是唱歌、跳舞、看电影,还应包括文教、卫生、体育、广播等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组建文化中心,使其成为文化协调机构,实现向大文化的转轨。
第二,由单一向多元化转轨。努力做到使历史文化优良传统与现代科学文明相结合。既发挥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节日活动的“凝聚、调解、教育”功能,又发挥现代科学文化的移风易俗、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的作用,达到群众文化良性发展的效果。
第三,服务方式转轨。首先,文化部门的工作重心要下移,主动服务农村文化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使其在参与中受益和提高。其次,我市是一个旅游城市,文化部门应帮助各镇因地制宜,发掘本地文化资源,整合地方文化品牌,发掘和宣传乡镇特色文化,使旅游和文化做到最佳结合,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农村文化向制度化转轨,加强文化的法制建设。黄赌毒无孔不入,正在慢慢流人文化管理薄弱的农村,从严管理农村姚市场加;强法制建设已迫在眉睫。
第五,由送文化下乡向群众自我发展文化转轨。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的成败取决于农民是否积极参与。只有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表现出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确保农村文化活动的成功。农村文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使其永葆青春。
(四)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针对我市农村文化的现状,文化部门必须对于文化专于、文化骨干以及文化爱好者加强培训。因为他们是镇、办事处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和主力队员,提高其业务水平,让其掌握工作的技艺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起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效果。各地要创造条件进行文化交流,树立文化招商的意识,文化专干要专司其职,不能因乡镇合并而减少其编制。同时要提倡党政干部人人爱文化、懂文化、搞文化,要具有一技之长,掀起文化总动员,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树立文化兴镇的理念。
(五)加大政府统筹力度,整合文化资源。
由于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视,农村学校的文化设施设备发生了根本变化,有大量的文化资源可以共享,比如图书资料,计算机信息网络、体育运动场地等设备等都可以在双休日、节假日、教学之余向广大农民开放。
(六)加强文化产业建设
要把文化作为一项产业来建设,打破由政府包办文化的局面,逐步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办文化的新格局,农村集体、民营文化产业正在兴起,并在农村整个文化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如陈食镇的农民管乐团、双石镇的民间艺术团和一些民营挂靠或承包经营的录像队、电影队、文化茶园等。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镇文化站的改革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使镇文化站真正成为镇的文化中心,高擎先进文化大旗,引导健康文化消费,以更多、更好、新颖、精致的主导文化产品占领市场,并对周边文化产业进行辐射和指导。另一方面,政府文化部门要把农村集体、民营文化产业纳入管理范围,积极发展、大力扶持,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补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文化。
中国的最大问题是“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占中国总人口80%的农民的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十六大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小康不只是物质的小康,还包括文化的小康。永川要建设大城市,要建设渝西文化中心,如果说农村的文化建设上不去,农民的文化素质没有大的提高,这样的大城市只能是空中楼阁,这样的文化中心无异于虚幻的海市蜃楼。
农村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对永川的大城市建设、渝西文化中心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提高全民族素质负责,从文化体制、文化管理、活动运作等方面,构建新兴的、与时俱进的农村文化发展体系,推动和促进我市农村文化不断走向繁荣。
作者:民进永川市委会(执笔:张天彦)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