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履行职能 > 社会服务

时代呼唤担当 烛光照亮未来

——“烛光计划”实施十周年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3-11-14
来源:
【字体:

  “烛光计划”是由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河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支持,开明慈善基金会、河北省海外同胞慈善基金会资助,河北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民进河北省委会、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和河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书法教育大型公益活动。

  “烛光计划”的实施背景。2013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理念、内容和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受师资、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影响,超过70%偏远乡村学校的书法课形同虚设。

  “烛光计划”的主要宗旨。发扬蜡烛的奉献精神,发挥高等学校书法专业优势,通过“义捐、义讲、义培、义评”等形式,服务偏远地区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烛光计划”的主要成效。该计划自2013年启动以来,先后走进河北全省11个地市56个县市区,并辐射京津、贵州、新疆、西藏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开明书法社45所,乡村书法实验校138所,累计受益师生40余万人,为普及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烛光计划”的高光时刻。2023年以来,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烛光计划·百所乡村学校师生书法作品巡展”继河北美术馆首展后,先后到贵州安龙、金沙,河北隆化、康保,西藏灵芝,新疆库尔勒和北京巡回展出,累计获益师生万余人。配合展览,每到一处积极开展捐赠、培训、讲评、调研、研讨等活动,了解一线真实呼声,洞悉基层真正需求,形成可行性报告,助推高质量发展。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副主席王刚,宣传部部长毛梦溪、社会服务部部长刘文胜,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王宝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林阳,中国硬笔书协主席张华庆,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书协主席叶培贵等领导专家参加巡展活动。与会专家一致表示,这种“展览+”的巡展方式,形成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唤起大家对偏远地区书法教育的重视,真正意义上让书法艺术扎根在乡村,服务于基层,普惠于人民。八站巡展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河北省内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主要做法

  十年来,“烛光计划”充分发挥政协组织、民主党派的平台作用和书法协会、高等学校的专业优势,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点面结合,城乡互动,统筹规划,有序推动,不断向专业化、规范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一)强化问题意识,解决现实需求

  “烛光计划”发挥河北师范大学学术支撑和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专家支持,着眼于现实需求,科学布局,有序推进。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义培”主要解决乡村书法教师紧缺问题;“义捐”主要解决书法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义讲、义评”重点解决乡村中小学生书写水平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问题。二是坚持循序渐进。前五年本着“大处着眼、小处布点”的原则,走进河北省内11个设区市,实现了全省全覆盖;后五年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辐射到中西部1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38所乡村学校。三是坚持优师引领,实施“书法教师培优”“种子教师培训”项目,严格教师选拔机制,做实培训方案,保证培训效果,严进严出,打造优秀团队,培训种子教师621名,名师工作室成员60名。四是坚持创新发展,打造优良便捷的书法交流平台,针对疫情期间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现状,适时推出“云端书法微课堂”和“线上评展平台”,参与网上听课展评师生达6万余人次,总学习次数16余万次,参加网评作品达到3500多幅。

  (二)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脱贫攻坚

  “烛光计划”积极响应和配合国家战略实施,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乡村书法教育振兴计划。一是助力脱贫攻坚。与河北省政协隆化县帮扶村的3所小学签订了《五年文化帮扶计划》,与贵州省金沙县签订了《三年精准帮扶计划》。二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民进北京市委会、民进天津市委会的支持下,举办5期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培训和首届京津冀书法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共同推进京津冀三地书法教育发展。三是配合雄安新区建设。在安新县举办了雄安新区书法教师培训班和公益讲座,并向当地6所学校捐赠了书法教材和教学软件。四是关注西部大开发。将“烛光计划”延伸到新疆喀什、云南曲靖、西藏林芝等西部偏远地区,配合民进中央做好贵州省金沙县、安龙县的对口帮扶工作,资助河北省外贫困地区乡村学校58所,精准帮扶带动学校书法教育开展。

  (三)书法教育为基,传承优秀文化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书法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更是提高学生文字、文学、文化素养的有效载体。十年来,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烛光计划”坚持书教育人理念,把书法与文化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义讲”的形式,走到哪里讲到哪里,号召广大师生在写好字的同时,了解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百余所乡村学校中掀起了“推进书法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的高潮,有力提高了中小学生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文化素养。同时,“烛光计划”坚持以书法学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积极培树书法种子教师文化自觉的价值观,让他们主动承担乡村文化传承的重任,并通过学习讲座、主题展览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群众的审美水平和文化自信。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特别推出了“百所乡村学校师生作品评展”“百名书法家服务百所乡村学校”“百所乡村学校、百幅师生作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以技练人、以美感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效果。

二、主要经验

  (一)以点带面,区域推动了书法教育的开展

  十年来,“烛光计划”立足河北,协同京津冀,辐射全国,以点带面,区域带动,收到可喜的效果,累计培训教师4000余人次,受益师生达40万余人。资助138所乡村中小学校,书法教育窘况得以明显改观,其中河北省内学校80所,覆盖11个地市,并形成了康保县、张北县、隆化县、宁晋县等示范(试验)区;河北省外学校58所,覆盖北京、天津、贵州、西藏、新疆等18个省份,形成了林芝市、库尔勒市、安龙县、金沙县等示范(试验)区。同时,在“烛光计划”的带动下,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学生在各级展赛中入选、获奖,有的师生还加入到各级书法协会,为书法事业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以小见大,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是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年来,“烛光计划”不仅为百所乡村学校培训了优质的书法种子教师,还精准捐赠了大批书法学习用品。在开明慈善基金会和河北省海外同胞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下,在深圳“汉字宫”科技公司和河南“H格”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捐赠教材、软件价值达800余万元。以2021年为例,“烛光计划”共向康保县青龙村小学等35所乡村学校捐赠了总价值达109万元的书法教学软件;向平山县访驾庄学校分别捐赠了价值22.3万元的图书和价值3.3万元的书法教学资料,同时奖励550名脱贫地区优秀师生41.25万元奖金;在推出的“百名书法家服务百所乡村学校”活动中,向元氏县常山小学等30多所学校捐赠了价值19.6万余元的书法挂图、磁吸书写板。小公益,大效应,这些精准捐赠有效解决了学校教学资源短缺的难题。

  (三)精诚合作,建立了最优化的运行机制

  “烛光计划”四家主办单位精诚合作,河北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民进河北省委会负责协调指导,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和河北师范大学提供专业支持,河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具体操作实施,充分发挥了政协优势、党派优势、专业优势,体现了团队性和凝聚力。一是有资金保障。近年来得到了开明慈善基金会、河北省海外同胞慈善基金会持续支持,并有多位党派政协中的爱心企业家多年赞助。二是有师资保证。除来自河北省内高校、书协的专业师资外,还组建了包含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在内的20多位专家组成的团队。三是形成了良好机制。已经配备了专业的工作人员,形成了成熟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每年召开包括资助单位、教育专家、学校领导、书法老师代表共同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四是助力了参政履职。本人利用河北省政协委员身份,每年都会就实施情况形成委员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上报省政协。10年来,累计提交相关提案和意见建议30余份,有效解决了乡村书法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成绩突出,“烛光计划”连续多年被写入河北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引起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荣获河北省政协“携手同心助力脱贫攻坚”先进典型;2021年荣获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优秀成果,河北省政协首届优秀履职奖,民进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2022年获批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获得河北省政协领导肯定性批示;2023年入选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教育创新公益博览会,入选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遗论坛代表性展示项目,入选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社会)美育优秀案例。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河北日报、河北卫视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三、未来设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论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文,“美术与书法”升为国家一级学科,此举措既彰显了书法学科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烛光计划”的今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新时代召唤新担当,新征程召唤新作为。“烛光计划3.0”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争取在省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党派优势、专业优势,逐步加大“义捐”力度,扩大“义培”规模,拓展“义讲”机制,创新“义评”平台,围绕河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省民进等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打牢偏远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根基,擦亮品牌,再立新功。

  一是争取省级教育部门支持,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扩大渠道争取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师范教育、语言文字、艺术教育相关处室通力合作,在种子教师培训、规范字书写推广、书法特色美育等方面,真正做深、做实、做强乡村中小学教育,形成独具特色的“烛光效应”,并推而广之。

  二是发挥“示范学校”带动作用,推进“百所乡村学校”建设。“以翰墨润疆手拉手”为样板,加大“示范学校”的培育,发挥“示范学校”的带动作用,推进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形成互动机制,区域辐射带动当地中小学书法教育开展。

  三是优化“微课堂+云评展”平台建设,最大限度地释放“义讲、义培、义评”效能。发挥专家团队作用,加强线上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好线上平台优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持续开展好“种子教师”培训、“师生书法作品线上评展”等活动,更广泛地惠及百所乡村学校师生。

  四是推进乡村校书法社团建设,助推中小学书法美育开展。进一步优化书法社团活动方案,推进“开明书法社”建设,在45所基础上增至100所。一方面加强专业指导,提高规范书写意识,培养高水平书法人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用审美理念、文化素质重新构建书法课堂,以书法教学为切入点,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带动学校美育工作开展。

  五是继续关注中西部地区薄弱学校,以书法教育促进多民族文化交融和乡村振兴。结合河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省民进对口帮扶任务,加大对新疆、西藏、贵州等地薄弱学校的资助力度。总结“烛光计划-巡展”经验,为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种“种子”、送文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巩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十年的坚守,十年的艰辛,十年的收获,十年的感动。此时此刻,我既有对各主办单位、支持单位领导悉心关怀的感恩,又有对书法界领导专家携手同行的感动;既有克服困难跋山涉水时的辛酸汗水,又有烛光点点交相辉映时的成功喜悦,真可谓是爱之深,情之切!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书法教育方兴未艾,文化传承任重道远。让我们各主办、支持、协办、承办单位,继续精诚合作,共同呵护“烛光计划”,让它在未来五年绽放更多的精彩!

  (作者系民进石家庄市委会副主委、“烛光计划”发起人、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作者:寇学臣
责任编辑: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