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履行职能 > 社会服务

当“小哥”的孩子遇见“民进”的老师

——民进常州市新北区基层委员会教师志愿者助力社区爱心暑托班

发布时间:2025-07-21
【字体:

  夏日灼灼,蝉鸣鼓噪。在衡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群身着鲜亮马甲的身影正牵着孩子走进“衡优优”暑托班的大门。这些身影是民进常州市新北区基层委员会的教师志愿者——他们以专业与热忱,为那些奔忙于城市血脉中的新业态就业者与社区家庭,编织起一张结实而柔软的暑期托育网。一场关乎教育温度、关乎社会责任的爱心实践,正在这片1.3平方公里的社区悄然铺展。

  痛点,亦是支点:暑托班里的“刚需”回响

  走进“龙城红色驿站”,这是衡山社区为穿梭于街巷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业态群体专设的温馨港湾。然而,驿站墙上悬挂的孩子们的照片,无声诉说着一个更为普遍而尖锐的痛点:当父母在酷暑中奔波,他们的孩子何处安放?一张张稚嫩脸庞背后的现实困境,是双职工家庭暑假“看护难”的集体焦虑,更是新业态从业者“带着孩子送外卖”的无奈与辛酸。

  衡山社区以及宋建宏工作室敏锐地捕捉到这份沉甸甸的民生期待。于是,“衡优优”爱心暑期班应运而生。首批招收的26名孩子中,新业态就业者子女成为主体,他们的年龄跨度从小学低年级直至初中高年级。从清晨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孩子们在社区内获得全程的看护、学习与活动空间,社区统一订餐解决了午饭之忧——这看似简单的“托管”,实则是为无数奔波在路上的家庭,稳稳卸下了心头最沉重的负担。

  专业,亦是情怀:民进力量的精准“灌溉”

  为这些孩子提供的,远不止一个安全的落脚点。爱心暑托班的价值核心,在于能否真正成为孩子们汲取养分、向上生长的沃土。正是在这片土壤上,民进常州市新北区基层委员会的教师们,以其专业底色与公益热忱,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这支由教师会员、爱心人士汇成的队伍,在暑托班的讲台上,将“关心下一代”的宏大叙事,细化为一次次耐心的倾听、一个个精准的辅导、一场场充满活力的互动。社区精心设计的“五大系列课程”——生命教育、法律教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红色教育——在民进教师手中,化为与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灵契合的养分。

  走进多功能教室,清晨的时光属于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民进教师的身影穿梭其间,为不同学业需求的孩子点亮前行的微光;剩下的时间,则由丰富多元的特色课程填满。在这里,专业与爱心不再彼此疏离,而是化作孩子们眼中跳跃的求知火花,成为他们真切可感的成长阶梯。

  课堂,亦是桥梁:资源融汇的“衡山样本”

  “衡优优”暑托班的舞台,展现的是社区治理与社会力量“双向奔赴”的生动图景。其魅力不仅在于解决了现实困境,更在于它构筑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协作平台,让优质资源如涓涓细流,汇入社区服务的脉络。

  民进新北区基层委员会的教师们,无疑是其中最闪耀的群星。常州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民进常州外国语学校支部主委赵刚老师,将全市英语听力考试的“标准音”带到暑托班的英语角,为初中孩子们打开口语交流的崭新天地。民进新北综合一支部主委、圩塘中学副校长周礼老师,则以他体育教师的活力与专长,在活动区域带领孩子们跃动奔跑,点燃运动的热情。他们的名字与身份,赋予了暑托班沉甸甸的专业分量。社区的资源亦被充分调动。苏东坡文化微阵地,将常州与大文豪的深厚渊源化为孩子们可触可感的文化熏陶;“衡心童书馆”内的高质量儿童读物,配合多媒体教学工具,成为外聘教师开展阅读活动的理想空间。

  托举,亦是未来:城市温度的社会“注脚”

  “衡优优”爱心暑托班的存在,已超越了一个单纯的服务项目。它如一束温暖的光,映照出城市治理的人本情怀与责任担当。它为风雨兼程的“小哥”们纾解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更安心地为城市的运转提供动力;它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有益、充满可能的暑期成长空间,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进更多角落。

  在这个党群服务中心的二层空间里,社区基层组织与民进的协作,社会专业力量的志愿奉献,共同熔铸成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服务新范式。它生动诠释着“衡心汇”党建品牌的真谛——汇聚各方赤诚之心,服务于民,凝聚于民。这份实践,是惠民利民政策在基层的扎实落地,是社会温情与责任担当的具象表达,更是“人民至上”理念在新时代社区治理中的鲜活演绎。

  当民进新北区基层委员会的教师们与孩子们的身影在衡山社区的窗棂间定格,当琅琅书声与欢快笑语从“衡优优”暑托班溢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解决暑期“看护难”的成功案例。这是一次饱含诚意的社会回应,一场多方协力的爱心接力,一座城市对奋斗者及其下一代托举的臂膀——它用专业与温情,在寻常巷陌间,写下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温暖注脚,也为建设更具韧性与温度的幸福社区,标注了清晰的方向。

作者:杨彦苏
责任编辑:吴桂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