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铁骑:让“立会为公”的旗帜在基础教育一线高高飘扬
我是一名有着30年教龄的高中语文教师。2008年加入民进以来,我深耕教育教学一线,在民进思想浸润下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强化履职担当。我深刻认识到,民进会员的履职实践,本质上是将个人专业优势与参政党使命相结合的生动实践,是在服务国家教育事业中践行“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职、为人民服务”使命担当的具体体现。
一、思想筑基,在履职实践中锚定参政党定位
初入民进时,我对“如何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认知还停留在概念层面。随着参与市委会组织的“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逐渐明晰了参政党的职责定位——既要立足本职建功立业,更要围绕中心建言献策。这种思想上的提升,促使我将目光从三尺讲台延伸到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从关注个体学生的成长拓展到思考教育领域的共性问题上。
市委会倡导的“关注民生小事、反映教育大事”理念,为我打开了履职新视野。作为教育界会员,我深深认识到,基础教育中的细节问题往往折射出教育治理的深层需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存在书写问题、握笔姿势不规范,这一看似“小事”背后,隐含着书写教育缺失等深层次问题,我意识到这正是需要民进会员发声的切入点。这种从“就事论事”到“就事论理”的思维转变,正是民进思想引领下政治觉悟提升的体现。
二、履职破题,以专业优势践行教育初心
教育是民进的主界别,也是我们履职的主战场。教学中,我发现无论是普高还是职高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而单个教师的纠正效果始终有限。这让我想起民进“立会为公、参政为民”的使命担当——我们不仅要做问题的发现者,更要做解决方案的提供者。2023年,我将“规范学生书写”建议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这一举动看似偶然,实则是长期教育实践与参政党责任意识的必然结合。
这条信息得到市委会高度重视,主委亲自带队调研,推动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校主抓、教师协同”的规范书写工作机制。2024年辽阳市全面启动规范书写活动,同年9月教育部印发规范书写通知,与辽阳市做法高度契合。这一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民进会员的履职建言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将专业积累转化为政策建议,将个体观察升华为系统思考。当我们的建议与国家教育改革同频共振时,正是参政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诠释。
三、价值升华,在协同奋进中凝聚民进力量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看似是“一支笔、一张纸”的个体劳动,实则是民进组织优势的集中体现。市委会建立的“培训-调研-转化-反馈”闭环机制,让每个会员的“金点子”都有机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金钥匙”。我的建议能够从课堂观察转化为全市实践,离不开市委会搭建的履职平台,更离不开民进“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历史经验和传统的滋养。
这种组织归属感,在近年来参与的会员之家建设、教育调研等活动中愈发强烈。我们深刻认识到,民进的思想宣传工作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贯穿于每一次调研、每一篇建言、每一次服务中的生动实践。当我们通过规范书写活动守护学生的成长根基,通过社情民意信息架起民意与政策的桥梁,就是在践行“两个维护”,就是在诠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四、使命在肩,以更高站位书写履职新篇
17年履职路,我见证了从“独自发声”到“组织发力”的转变,更亲历了民进宣传思想工作与履职实践深度融合的过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民进会员,我们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做“四有”好老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要做合格参政党成员,以教育“小切口”做好参政“大文章”。
作为新时代民进会员,我们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笔尖传递民意,以行动践行使命,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中书写民进人的责任与担当,让“立会为公”的旗帜在基础教育一线高高飘扬。
(作者系民进辽阳市四高中支部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