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芾:“二十四节气”中的花鸟夏韵
万芾:现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工艺美院教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觉群书画院画师。出版了《百花百鸟工笔画谱》《大学通用花鸟画教程》等专著,并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画展。她创作的工笔花鸟色彩丰富,构图现代而不失传统韵味。作品《玉兰群鸽》藏于人民大会堂国宴厅,《竹雀图》藏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贵宾厅。
夏至已过,小暑将至。
夏天是生命力旺盛的季节,阳光为花朵注入绽放的能量,小鸟在花间枝头自在跳跃、鸣唱。此时,绽放与飞翔达成完美默契,互动奏出一曲动静相宜的夏之交响。
夏花的静美与飞鸟的灵动相映成趣,这是画家万芾创作的“二十四节气”系列画作中的夏天。她以细腻传神的工笔花鸟,描绘出自然物候的和美之诗,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
就像一朵花、一只鸟
二十四节气之美,在于它记录着人间烟火与自然万物呼吸同频的浪漫。
古人从草木鸟兽的活动中发现大自然的生命节律,顺天应时,衍化成二十四节气的生存智慧,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草木有灵,诗画传情。万芾以中国画的花鸟世界,抒写着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十四节气”系列画作,衍生自万芾创作的“百花百鸟”。
2021年,百花百鸟——万芾当代工笔花鸟画展在上海花博会期间举办,引发热议。这100幅花鸟图,万芾画了整整十年。
早在2011年西安世园会时,她就受邀创作并展出了100幅世界名花,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既然有了‘百花图’,为什么不给这100种花再搭配上100种鸟?”
为了更好地观察鸟的神态,万芾开始养鸟。一开始,是一只流浪小鸟从阳台上意外闯入,从此在这里安了家。慢慢地,家里的“鸟口”越来越多,有一个珍珠雀家庭,已经陪伴了万芾十几年、繁衍了好几代。
“我的《百花百鸟工笔画谱》封面上,就是两只珍珠雀,它们是我亲手从两个小肉团一点点喂大的,就把我当成了妈妈。我一叫它们就马上飞过来,歪着头看我,向我讨吃的;下班回来,它们会叽叽喳喳地跟我打招呼,在我身上跳来跳去地嬉戏;我画画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啃我的毛笔。”
“自然万物,你以善意待它,悉心呵护它,它才会对你展现出最美好的一面。”万芾说。
自然回馈给她的,是丰沛的创作灵感。她笔下的花总是婀娜多姿、生机勃勃,她笔下的鸟也总是活灵活现、萌趣十足。
“我体验了生命的过程,我看着鸟的成长,看着花从一颗种子到发芽、含苞、盛放、凋零……生生不息,每张画里都是这样感受,甚至有时候我觉得我就像一朵花、一只鸟,会肆意地开放、自由地飞翔。”
十年绘制“百花百鸟”
100种鸟搭配100种花,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什么花配什么鸟,要讲究自然逻辑以及审美意趣,不能想到什么就画什么。”
为此,万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她发现越画到后来,就越难找到可入画的题材,尤其是鸟。她带着学生到各地写生,出去旅行时也不忘搜集各种鸟类图鉴,她喜欢看介绍鸟类和植物的纪录片,还结识了很多鸟类摄影师朋友。“他们经常在世界各地跑,拍到好看的鸟就把图片发给我。”就这样,生活中极为少见的蓝翅八色鸫等珍稀鸟类的身影,渐渐出现在她的作品里。
创作“百花百鸟”这十年,万芾经历了亲人的离去,也经历了家中又添新丁……“在创作表达自然的同时,也倾注了自我对生命的感悟。”
有评论称,在万芾的作品中,“花草舒展着柔美的姿态,小鸟们栖息在犹如童话般的世界里,没有天敌,没有烦恼,有的只是爱。”
万芾说:“我希望带给观众有生命力的作品,希望大家都能从我的作品里感受到宁静、愉悦、祥和。”
找到“向往的生活”
观万芾的花鸟画,一种新鲜的气息扑面而来。有学者评价,她的创作“对传统花鸟画做了当代审美的新开拓”。
如《市·影》系列,描绘的虽是传统的汀花水鸟,采用工笔技法描摹水光潋滟的效果,却在构图中大胆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和装饰艺术的表现手法,以抽象的点、线、面等构成元素,铺展开建筑在水光氤氲中的倒影,让喧闹都市里的人们不由自主地心静神怡。
这种融合中西的意境创新从何而来?“大概和我上过3所学校有关。”万芾笑道。
除了在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学习中国画专业,她还先后进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学习深造;从教后教过中国画课程,也教过“三大构成”(即平面、色彩与立体构成)、标志设计、广告设计等艺术设计课程。多元涉猎与文化碰撞,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她的创作。
万芾说,她想把对城市变化的感悟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上海这座城市的变化太大了,30年来,我搬了5次家,感觉小区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接近自然,鸟也越来越多了。”
“笔墨当随时代”,万芾的创作,将传统花鸟画的文人意趣转换为大众可感的“生活真趣”,画面中活泼涌动的生活诗意与生命意识,将当代中国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成果跃然纸上。
她还致力于绘制由100种草药组成的“百草图”。娇嫩的丁香、艳丽的人参、幽静的龙胆……以迥异于西方标本画的形式,气韵生动地从《本草纲目》里“走”出来。
2024年,万芾参加了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法国国家奥林匹克和体育委员会、法国职业足球联盟,以及法国多家艺术机构共同主办的“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参展作品名为《自然之灵》,诠释了人类共同的家园与生命的和谐共生,在文化共享和交流互鉴中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观照。
当地时间6月25日,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意大利文化部、意大利人类文明博物馆、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意大利足球协会、意大利拉齐奥大区议会主办的“光影同辉 美美与共”——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在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盛大开幕。这次万芾带来一幅《荷趣图》,满塘粉荷温柔恬静,一茎莲蓬亭立水面,毛茸茸的小鸟驻足其上,俏皮歪头凝望远方,生趣盎然,让人不由自主沉浸在这温柔缱绻的夏日时光里。
荷谐音“和”,在中国画中常寓意“和谐”“和美”。花鸟长伴,宁静致远,是万芾向往的生活,更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美好生活。
这个夏天,愿你于笔墨工雅中,被自然治愈。
(万芾系民进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