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绍国:以笔为舟载动一座城的坚韧与温度
人物名片:程绍国,民进温州市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温州市第九、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曾获《中国作家》优秀短篇小说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代表作有散文体长篇传记《林斤澜说》等。
今年初,长篇小说《体察师的日子》(中国文史出版社2025年1月版)甫一出版,便在文学界掀起持续讨论热潮。评论家王春林说:“体察师”的设定一定是从体察民情这一语词中演绎生发出来的。如此一种假定性前提的精妙设定,毫无疑问可以被看作是小说在艺术层面的一大亮点;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何立伟则认为,地方上的民风民情,尤其地方上独特的饮食习俗,带给小说特定的生活环境,营造出地域氛围。
作为温州当代文学的重要书写者,程绍国的名字始终与瓯江潮涌、雁荡山色紧密相连。从中短篇小说集《人们来来往往》到长篇小说《体察师的日子》,他的作品始终扎根于温州的土壤,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将温州人的生存哲学、时代阵痛与精神突围熔铸于文字中,既是对个体生命的微观记录,也用文学的力量为地域文化注入新的注解。
描绘一座城 做扎根土地的书写者
《体察师的日子》讲述了在天州这座南方城市里,三轮车夫丁西原本生活艰难,靠无牌照三轮车勉强度日。然而,随着其父老上级丁主席和房地产老板郝叔的介入,丁西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被车友们误认为是潜伏在民间的“体察师”,即收集民情舆情的政府线人,从而开始受到尊重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在享受到这些物质便利的同时,丁西在虚荣心和责任感的驱使下,逐渐以“体察师”的身份为底层民众谋利益,其性格也经历了从自私、贪婪、软弱到胸怀坦荡、眼界开阔的深刻转变。但即便如此,丁西胆小懦弱、畏权怕事的性格底色还在。
程绍国坦言,《体察师的日子》的创作源于真实生活。小说主人公丁西的原型,是他早年居住地附近的一位三轮车夫。妻子出轨却隐忍妥协的情节,取材于一场真实的邻里纠纷——情夫的妻子当街撕扯女方衣物,留下血痕,而懦弱的丈夫最终选择用500元赔偿和一桌酒席“私了”。程绍国将这一事件写成短篇小说发表于《江南》,却始终觉得“意犹未尽”,最终将其扩展为长篇小说。
“底层人物的逻辑必须合情合理。”程绍国强调,作家编故事容易,但让角色“活起来”需要精准把握人性。丁西从懦弱到被误认为“体察师”后的转变,看似荒诞,却暗含现实隐喻。文中,丁西的转折点源于其父亲的葬礼——省领导丁主席因旧日恩情参加了丁父的葬礼,市井流言将这位普通车夫神化为“潜伏的体察民情者”,给丁西的人生境遇带来极大的改变。这种荒诞感实则隐喻了拜高踩低、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这是关于人性的写作,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描绘,而小说创作中渗透了温州的元素。小说中描绘的温州小吃、三轮车夫的生存状态,乃至方言俚语的使用,皆源于程绍国数十年对市井生活的观察。在《体察师的日子》中,丁西妻子彩凤经营的小餐馆里,一道“醉港蟹”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嗅到温州咸腥的海风,也让人一猜就猜到这是温州小吃“江蟹生”。程绍国笑称:“我这人不好穿衣打扮,唯独贪吃,所以笔下总少不了烟火气。”这种对日常细节的极致捕捉,也让他的作品既有现实肌理,又充满地域生命力。
直面“时代病” 做扎根土地的书写者
程绍国坦言,在文学创作中,他坚持鲁迅式“直面惨淡”的精神。“林斤澜曾对我说,当一个作家没什么,重要的一条,必须做到独立思考,独立表达。如果不‘独立’,宁可不写。我深以为然,文学的创作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直指时代与现实的弊病。”
所以,他的笔下有温州人骨子里的“硬气”。“温州人的总体性格,就是悲壮与坚韧。”在采访中,程绍国反复提及这两个关键词。他认为,温州有着“自力更生”的生存哲学,龙湾机场、金温铁路等重大基建项目,由温州人自筹资金建成……能够在逆境中硬生生凿出一条生路,这恰是温州人“四千精神”的根源。
他的笔下,更有底层的不屈、权力的荒诞、时代的创口,以及人性在困境中的微光……这些,不仅仅是温州的文化注脚,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普通人对抗命运的孤勇。
他曾经担任市政协委员,也将对于时代的观察注入到提案中,他曾递交提案“给予媒体更大舆论监督空间”。他的建议折射出他隐藏在文学写作背后的价值观——文学创作者要做的不是对历史进行大事记的记录,而是要更深层次地反映当下民众真实的生活,观照个体的生命。
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如今严肃文学式微,年轻一代读玄幻、刷短视频,可能会觉得《体察师的日子》“太苦”,但程绍国对此淡然处之,他相信文学的火种不会熄灭。他坦言,希望青年创作者们能够如契诃夫、巴尔扎克、鲁迅等作家一样,让文学“介入社会”,批判现实、揭露黑暗,展现人性的真实。
“司马迁的《史记》可以读,司马迁没有仕途追求的需要,便有了文学创作的自由,我们可以看到他作品里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辨,闪耀着家国情怀与历史使命感。《世说新语》这类‘活人写的活书’可以读,里面有很多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例如‘王导不折腾’的典故,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做法,不管是治世还是为人,‘不折腾’是个好品质。”还有鲁迅、苏轼、杜甫……这些心怀苍生、关注时代的文学家,都是程绍国想介绍给青年作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