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会员风采

民进会员段然:领跑智慧农业“芯”动能

发布时间:2025-10-14
来源:团结报
【字体:

段然

图为段然在江西省湖口县考察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从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学习,到取得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农业产业博士学位;从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工作,到创办农业公司,再到当选为世界芽菜协会执委……深耕农业领域数十年的段然深刻认识到,种子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

  当智慧农业擦亮农业现代化的新时代图景,这位海归博士放弃“铁饭碗”奔赴京郊种芽菜的故事背后,既是对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前瞻预判,也是一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的初心坚守。

小芽菜承载大民生

  “十几年前我国芽菜生产大多处于小作坊状态。”谈及如何与芽菜结缘,段然回忆道,“一些出于谋生、致富需求的个体经营者缺乏技术支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农药、肥料培育芽菜,‘毒豆芽’事件曾一度影响了公众对芽苗菜的印象。”

  “毒豆芽”事件让段然痛心,也点燃了她投入芽菜事业的决心。用她自己的话说,“在这个赛道,我是专业选手,我有领跑的义务和责任。”

  段然了解到,除维生素C,芽苗菜还含有许多常规蔬菜所不具备的营养。“它能把许多人体难以吸收的植物蛋白经栽培后转化为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多糖、多肽等人体易吸收的物质,一些芽苗菜还可进入食疗、药疗领域。”

  于是,2012年,段然毅然放弃“铁饭碗”,贷款5000万元、抵押两套房子,来到顺义偏远地区创业。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一年辛苦换来的却是亏损,银行贷款还不上,工人工资发不起。

  “好不容易建好厂房,智能机器与人工的磨合不稳定,导致工厂生产标准设置易出错,产出的芽苗只能喂牛。等问题解决,好芽苗菜终于生产出来,却又面临没有销路的窘境。”那时候段然常蹲在市场门口摆地摊,眼睁睁看着一箱箱新鲜水嫩的芽苗菜无人问津……现实的残酷打击一度让这位意气风发的海归博士失去信心,甚至如今想来仍有些后怕。

  “但我不后悔,我相信发展智慧农业这个方向是对的。”段然继续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栽培芽苗菜,精心设计了6种孵化模式、5种喷水方式,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

  “植物工厂的芽苗菜生长在密闭、恒温的环境中,每一种芽苗菜都有一个特定的种植缸,配备有特定的灌溉和光照设施。”段然介绍道,“这样下来,芽苗菜的生产原材料只有水和种子,种子采用专业制种,不必施肥打药,保证水分供应,即可培育成功。生产过程清洁无污染,实现了真正的无公害、免基质、无农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段然位于北京的1.4万平方米芽菜工厂,可生产芽苗菜100多个品种,日产量可达150吨。

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我常想,假如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人类吃什么?”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植物工厂里,段然一句话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而她自己却讲得非常认真。“植物工厂也许可以提供其中一个解决方案。”

  “植物工厂不依赖土壤,城郊荒地、建筑屋顶、地下室、海底、山洞、沙漠……都可种植。”段然举例,“比如滚筒栽培模式,作物固定在滚筒上,根系向外,随滚筒的转动依次接触液面,桶内植株就可均匀受光。”

  有效节地节水是植物工厂一大特征。段然介绍,植物工厂30亩用地的蔬菜产量相当于1万亩传统用地蔬菜产量,可立体栽培,也可用滚筒式、锥形桶式等方式栽培,大大节约了种植用地。而且植物工厂灌溉时间点和灌溉时长均可精确到秒,耗水量仅为传统种植方式的1/10,可节约大量水资源。

  “此外,植物工厂生产周期一般为4~11天,如遇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可实现快速响应。”段然说,“因为水、气、肥、温、光、风等生长要素都通过AI控制,计算出最优化配比供给植物,所以可在成倍提高植物生长速度及产量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数量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三位一体。”

  北京、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贵州……如今,段然已建起六家植物工厂,拥有国内外专利30余项。工厂通过标准化控制参数,实现无人值守、全天候生产。

  “新冠疫情期间我们不停产、不涨价,为北京市民的菜篮子保驾护航,每天还会把数百斤芽菜打成捆放在工厂路边,供附近的居民免费取用。”段然感慨,“我感觉自己做的事特别有意义。”

点亮乡村振兴路

  今年8月,北京市发改委发布2025年“北京榜样·支援合作先锋”第一期榜单,段然因产业扎根边疆、赋能乡村发展荣获先锋人物称号。

  以“植物工厂”化种植芽苗菜这一特色产业为抓手,段然采用“企业+订单+农户”合作模式,在内蒙古带动农民培育芽苗菜种子3万亩,实现助农增收4500万元。她还发挥自身农业规划设计专业优势,创新“三农”服务模式,为超过400个农业园区提供项目申报、规划策划、招商引资以及落地运营一站式服务,助力农业园区发展。

  为给乡村振兴事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段然不仅担任高校乡村振兴导师,为近2万名学生提供指导,还热衷于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免费讲座,送技术、送经验、送点子。

  在走过近千个村落、加了3万多微信好友后,段然打算写一本书,书名叫“千人千村”,记一记自己认识的新农村新农民,写一写在乡村振兴路上经历的故事。

  2023年底,顺义区妇联在段然的植物工厂成立了“妇”字号基地联盟,给有创业就业需要的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受益妇女达200余人次。段然还带着团队多次前往西藏、内蒙古等地座谈交流、走访调研,送技术送经验,捐款捐物累计50余万元。

  加入民进,让段然有了归属感,“我觉着自己从‘单打独斗’的状态,转变为能为行业发展、政策完善建言献策的一分子,科技助农的行为也能更集中、更精准,更有系统和规划。”

  今年4月,段然跟随民进中央调研组走进江西九江湖口县调研。发现当地大豆产业发展因大豆供应告急受到制约,她立刻联系自己在内蒙古的大豆加工厂保证供应。看到当地芽菜厂面临产能、技术、设备、销路等问题,她耐心提供自己植物工厂的技术和经验。

  “作为农业科技领域的从业者,我有责任将技术与经验转化为惠及农民的实际帮助。不仅要做研究者、创业者,更要做传播者、赋能者,尽己之力帮助更多农民会用科技、用好科技。”段然说。

作者:赵文娟
责任编辑:张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