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会员风采

微光聚星河:三位广西民进会员的逐光故事

发布时间:2025-11-05
来源:华声晨报
【字体:
  “我们村什么也没有。”这是贺州白山村村民本能反应;“祖国老师!”这是老挝寮都公学孩子们最真挚的呼唤;“我能让桌子飘起来。”这是从柳州一间车库里传来的愿想…… 9月27日,在庆祝民进成立80周年民进广西区委会“我身边的先进”宣讲报告会上,这些寻常又动人的经历,串联起汤绍玲、于成宽、付艺孝三位民进会员的故事。他们没有惊天壮举,却以各自的执着,勾勒出民进会员最鲜活的模样。

汤绍玲

汤绍玲:追溯村史,唤醒乡村文化自信

  “我们村什么也没有” —— 村民们口口相传的这句话,曾是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白山村的真实写照。而民进广西区委会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广西民族博物馆研究馆员汤绍玲,却用两年、十三次田野调查,改写了这个村庄的叙事。

  面对“无文献、无建筑、无名人”的“三无”困境,她以专业眼光从荒草泥土间探寻出清代、民国时期的石碑10余块,搜集整理家谱族谱,让村庄近300年的历史有了物证。她手绘村落文化地图,标记古迹位置,为后人留存宝贵的文化坐标。“不管以后村落格局如何变化,这些图纸都将为后人提供重要依据。”她说。

  2019年10月,白山村村史馆正式开馆。如今,6年过去了,这座没有专项经费的村史馆依然运行良好,成为村民文化自信的源泉。汤绍玲应美国乔治梅森大学邀请线上讲授《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博物馆实践与研究一以白山村村史馆为例》,撰写《从日本民俗学入门到中国广西白山村村史馆建设》刊登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刊物上……白山村的经验正通过她的讲述,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

  “了解过去,珍惜现在,才可以更好地开创未来。”汤绍玲用行动证明,文化振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源于对每一片土地的深情守望。

于成宽

于成宽:跨越山海,扎根老挝华文教育

  “祖国老师” —— 在老挝最大的华文学校寮都公学,这声呼唤让民进南宁市委会副主委、南宁市第二中学校区副校长于成宽感受到双重震撼:“既有老挝孩子对中华文化的真诚向往,又沉甸甸地承载着祖国赋予的千钧之责。 ”

  “ 我时常在想,我能够做些什么去回报师生对我的期待,去回应‘祖国老师’这个称呼背后的殷切期盼。”于成宽发挥科研专长,主持编写了4册适配老挝教学实际的新教材,实现了学校多年的“夙愿”。依托学校开设示范课,他开展教学研讨20余次,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毫无保留地浇灌在这片教育园地中。“我始终坚信,教育帮扶不仅要‘送出去’,更要‘留下来’——留下理念、留下方法、留下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他说。

  当学生为他送上亲手制作的卡片,当泼水节的花环戴在颈间,他收获的不仅是友谊,也见证了中老教育合作的深远意义。

  “ 我们的血脉中,早已融入了民进会员共同的基因:那是对‘大道’的坚守、对‘至善’的奔赴,是对‘进步’永不停歇的追求。”他说。

付艺孝

付艺孝:匠心筑梦,以魔术绘就梦想与责任

  “ 我能让桌 子飘 起来” —— 这句从柳州车库里传出的“奇想”,见证了民进柳州市青工委委员、广西蓝羽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付艺孝的创业历程。

  “ 20年前,魔术道具几乎全靠进口,价格非常贵。”于是,付艺孝决定自己动手做。“我去废品站淘材料,用泡沫板、贴纸、旧布料,一点点琢磨、试验。”至此,他就走上了自制道具之路。2011年荣获中国杂技魔术最高奖“金菊奖”。2018年荣获国际魔术师协会“梅林奖”最佳制作人奖,2024年“蓝羽魔术”工厂荣获年度最佳大型幻术制作公司奖。

  “ 2022年,我在柳州正式加入了民进,这个平台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力量。”今年1月,付艺孝参加民进柳州市委会组织的儿童福利院公益慰问活动,孩子们观看魔术时的纯真笑容,使他更加坚定了用魔术传递快乐、服务社会的信念。

  “ 故事会落幕,魔法会散场,但一颗因热爱而坚持、因责任而奋进的初心,却永不褪色。我愿意继续用双手编织梦想,用行动书写先进。”他说这句话时,他的眼里充满了自信。

结语:向光而行,逐梦新时代

  三位会员的故事,是广西民进会员双岗建功的缩影。他们在田野里寻找文化根脉,在异国播撒教育的种子,在市场中开拓艺术新路,用行动诠释着“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民进优良传统。

  正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广西区委会主委杨静华在报告会上所言:“聆听先进事迹,就是要引导广大会员在对比反思中查找差距,在榜样感召下明确方向。”这场报告会落幕了,但那些温暖的瞬间、执着的身影,正化作一束束微光,吸引着更多民进会员追随光、成为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书写多党合作事业的崭新篇章。

作者:王娅茜 吴佩鸿
责任编辑:张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