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背后的民进会员
近日,厦门立项、厦门出品、厦门拍摄的谍战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央视热播。该剧以1949年至1950年间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真实潜伏事迹为蓝本,揭秘了隐蔽战线斗争细节,书写了特殊时期隐蔽战线无名战士群像,填补谍战题材历史空白。

《沉默的荣耀》剧中的万景光
剧中,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万景光的角色塑造尤为引人注目——万景光在历史洪流中坚守信仰,书写了民进会员的责任担当。
而剧外,另一位民进会员的身影同样熠熠生辉——民进厦门市委会副主委、厦门布袋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庄晏红作为民俗顾问,以文化传承为剧集注入灵魂。
历史背后的真实英雄
在《沉默的荣耀》大结局中,吴石发出他生命中最后一份情报:速去定海接应交通员,黄铜怀表为信,东海绝笔。当时,一个男子站在发报员身边,看着吴石的发报内容,面色凝重。这个男子就是中共华东局对台工作委员会驻港负责人万景光。他是吴石的直接领导人。人称“万经理”“小万”。电视剧中,也是他安排朱枫去台湾,和吴石以及蔡孝乾联系。
万景光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重要人物,出生于1918年,1937年他19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已成为两广同学抗敌后援会骨干,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科学社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万景光是会议签到名单上的26人之一。

民进成立大会上签到的26人
1946年底,28岁的万景光受中共上海局派遣赴香港建立联络点。他巧妙地利用父亲在香港开设的永春堂药店作为通讯联络点,又通过岳父冯少山的朋友陈大勋律师的关系,合开了一家荣记行,并担任副总经理,以此身份进行公开活动。
1949年,他出任中共华东局对台工作委员会驻港负责人,通过老同盟会会员何遂与吴石将军建立联系,促成1949年10月香港的关键会面,为情报传递奠定基础。万景光认为吴石缺乏固定的交通员存在安全隐患,在他的建议下,朱枫被派往台湾担任吴石的交通员。朱枫到达台湾后,与吴石见面6次,传递出多份重要情报。万景光因其卓越的地下工作能力,被国民党保密局称为“中共对台湾秘密工作的魔手”“中共对台湾工作的主角”。
1950年,蔡孝乾叛变导致地下组织遭受重创,吴石、朱枫等四位烈士不幸遇害。危急时刻,周总理亲自下令保护地下工作者,万景光在出差途中接到紧急调令赶赴北京,成功脱离险境,其家人随后也撤离香港。这位在隐蔽战线默默奉献的民进先驱,用信仰与智慧在特殊年代坚守使命,诠释了民进会员“为国为民”的初心。

1946年赴港前,万景光、冯修蕙夫妇和孩子在上海的留影
文化传承的“沉默的荣耀”
《沉默的荣耀》在福建多地取景,借助闽南地区复刻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风貌,并融入丰富的闽台文化元素。为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剧组在场景还原与民俗呈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布袋木偶戏、阵头、闽南狮阵等民俗艺术都是从闽南传至台湾的,在台湾传承至今。”庄晏红多次与剧组的编剧、舞美、演员等深入交流,并邀请专业人士展示相关民俗艺术。“比如,有一场踩街的戏,最开始剧组想采用这几年比较火的民俗表现模式,我提议用闽南的阵头和闽南狮阵,因为这样更贴近真实历史,也更能表现剧情和人物内心的情感。”

《沉默的荣耀》剧中吴石将军观看木偶戏
此外,剧中关键场景的彩楼,正是庄晏红所在的弘晏庄木偶艺术馆的镇馆之宝,按台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原型1:1手工打造。这种对历史文化细节的严谨态度,最终使剧作呈现出原汁原味的闽台生活图景。
在《沉默的荣耀》中,布袋木偶戏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角色情感的重要载体。在庄晏红的建议下,剧组安排了3场关键的木偶戏:第一场是白天戏,吴石将军观看《白蛇传》中白蛇青蛇搭救许仙的片段;第二场是夜戏,吴石在雨中观看《华容道》,对应着曹操走投无路的心境;第三场则是热闹的街头戏,展现出那个年代台湾的真实生活场景。她还亲自参与配乐遴选、录制工作,以传统锣鼓节奏烘托人物情绪变化。
拍摄时,于和伟还自发设计了狱中戏份——用手指表演木偶动作。“他看完我们的表演后,产生了这个创意。我手把手地教了他一些手型。”庄晏红对这个设计非常赞赏,“这个片段十分细腻地表达了吴石将军当时的心境”。

庄陈华参演《沉默的荣耀》
剧中,庄晏红的父亲、年逾八旬的布袋木偶戏老艺术家庄陈华亲自登台表演。庄晏红表示,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对艺术的热爱从未减退,“能够参与这样一部反映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作品,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庄晏红与《沉默的荣耀》剧组人员合影
“现在年轻人可能不熟悉吴石将军,但在我和我父亲那一辈的福建人中,吴石将军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对庄家父女来说,剧集通过布袋木偶戏这一闽台共同的文化遗产,展现了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蕴,意义非凡。

庄晏红在剧中多次出现的弘晏庄木偶艺术镇馆之宝彩楼前
作为民进会员,庄晏红始终将文化传承视为己任。《沉默的荣耀》在厦门鼓浪屿开机,在集美等多地取景,展现了丰富的闽台文化元素。于和伟在剧中用闽南话演唱《走三关》等细节,也让这部剧充满了浓郁的闽南风情。
“闽台文化一脉相承,通过影视作品展现这种联系,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两岸共同的文化基因。”在庄晏红看来,这种文化传承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荣耀”。“就像剧中那些隐蔽战线的先烈们一样,文化传承者也在默默无闻地守护着民族的根与魂。”
如今,随着剧集热播,刚迁至厦门中山路的弘晏庄木偶艺术馆正在积极布展,准备迎接更多观众。“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们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庄晏红望着艺术馆里的彩楼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