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开明视点

《满江红》:两封“信”的传递

发布时间: 2023-02-06
【字体:

  《满江红》是一部紧张的悬疑电影,也是一部严格按照“三一律”来展开的电影。这部电影以人们都有了解的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人们所熟悉,也被很多艺术作品表现过的岳飞与秦桧的故事为中心,把《满江红》词这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的经典作为电影的最终的关键点,这些看起来都是传统的因素。但这部电影正是在这些传统的因素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性。在赋予正邪之争以戏剧化的想象之中,提供了一种紧张得间不容发的强烈的悬念和剧烈的冲突。在这个人们所熟悉的故事之上,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想象。悬疑和冲突与某种喜剧性的结合其实让电影有了自己的特色,让人们始终沉浸在紧张的关乎生死的氛围之中,也在紧张之中偶尔会有一瞬间的放松。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进展都在层层的推进之中环环相扣,悬念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个个的扣子被揭开的同时,让人们看到了新的扣子。这样的悬念的营造又始终和故事的主题相互呼应,形成了相当独特的表现。让正邪的斗争和家国的大义在这样的紧张的情节中得到了展现。

  这个故事的线索单一,就是对于一封失窃的信的追寻。这封信包含着惊天的秘密,也包含着这部电影的关键的核心线索。在和金人会谈的前夕,这封由金人发给秦桧的信当然是包含着除了秦桧之外不能为人所知的内容。金使的被杀使得信不知落入何人之手,而此时张大就成了追寻这封信的关键,张大看起来世事洞明,有小人物的机敏和生存的智慧,他在重重的矛盾之间追寻这封信,而这被秦桧限定了一个时辰的时间,一个时辰之后,如果不能找回这封信,张大的结局当然是死亡。因此张大的追寻就是格外紧张的。而他和整部戏就是这一个时辰之间的故事。这样的具有“三一律”式的古典的戏剧冲突的故事就这样展开。确定的时间,确定的一个大院的场景,确定的一个情节线索,这是具有典型的“三一律”特质的故事。一切都是在这样的追寻中展开,重重的追索,不断引发故事向前。从杀王彪,追瑶琴到问刘喜,故事一步一步地向前,这个信的追寻似乎有了眉目。这是这个故事的“明线”,为了活下去而被动地追寻也是张大和他的亲戚孙均的选择。

  这个失窃的信的追寻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拉康对于爱伦坡的著名小说《失窃的信》分析。一封不愿意让别人知晓的信的丢失,是《满江红》和《失窃的信》的共同故事线索。《失窃的信》的信是王妃不希望人知晓的私人的秘密,而《满江红》的信则包含着最关键的公共的事务的秘密,关系到秦桧这个人的一切。这里其实有一个场景和《失窃的信》有相似之处,就是在总管也是忠于秦桧的何立已经从刘喜那里拿到了这封信,在他的桌上,他说这封信是无字的白纸。这时有三个不同的视点,一是何立视点对真正的“信”的隐藏,他要掩盖这封他也不敢阅读的信,二是张大和副总管武义淳的视点,他们其实洞悉了真实的信的所在,最终张大窃走了信,而武义淳则洞悉了这一事态。而还有一个是孙均的视点的浑然无知。这很类似拉康所分析的《失窃的信》的第一个场景的结构。信终于被拿走。而后面的场景是武义淳召集了张大和孙均,他揭破了拿到信的人。这类似于《失窃的信》的第二个场景。武义淳公开地要求拿到这封信,而张大则真正藏匿了这封信,孙均仍然是一个浑然无知者。和《失窃的信》不同,这不是故事的终结,而是高潮前的铺垫。这封假的无字之信所掩藏的真实的有字之信,最终变成了瑶琴的生命所把握的,也是瑶琴能够面见秦桧的理由。它在直到故事的最后阶段还是一个隐藏的秘密。而这封信其实已经为张大所知晓,最终在囚室的墙上书写了这封信,让它被秦桧看到了。这似乎是信仍然回到了它所要送到的人的手中。张大的任务似乎得到了一种完成。而张大也在这个场景中死去。这似乎让奸人秦桧得到了那封他要找的信。但这其实是这个故事的“明线”。这是一个压抑和悲哀的“明线”。

  故事还有一个让人惊奇的“暗线”,就是张大在追寻这封信的同时,在追寻着另一封关键的信,也是只有秦桧知晓的岳飞的临终的遗言。这是张大的自我的追寻也是他的“精忠报国”的信念的追寻。在追寻那封“明线”里的卖国卑污的见证的信的同时,他其实在追寻一封正义之信,一封岳飞对于未来和公众传递的信。但这也是一封存留于秦桧头脑之中的“信”,也是秦桧最恐惧的信,同时是岳飞要传递给众人和未来的信。而张大在和刘喜见面之后,这条线就发挥了作用,张大与瑶琴的感情,张大让孙均最终完成他的任务,刘喜、张大、瑶琴的牺牲,其实都是最终为了传递这封看起来不可能得到传递的信。这个故事就有了比《失窃的信》更为复杂的结构。这个暗线的完成也是用了“替身”来完成的,在瑶琴刺杀秦桧的时候,一个木制的假人的替身就出现了。而在最终让这封信得以传递的时候,那个作为“替身”的假秦桧在正义的感召之下终于向人们和历史诵出了《满江红》,而真人的秦桧则永远被放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满江红》这首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作品,在这里变成了岳飞最后传递给公众和未来的信。这个全场传递《满江红》的恢弘的场景是这部剧的最高潮,也是张大和他的同道的牺牲所得到的最高的报偿,我们在电影院里也能接受到这封要传递给我们的信。这是正义的信。这是一个让人回肠荡气的“暗线”。

  这里两封信都传递到了他们需要传递的人的手中。一封见证了出卖的卑污的信回到真的秦桧手上,其实他最终得到的是永世的唾骂和历史的裁判;而那封岳飞希望传递给公众和未来的信得以万世流传,岳飞的生命的最关键的意义得以不朽。信最终回到了它们需要到达的目的地。但两封信给予了我们完全不同的历史的评价和道义的选择。这里的正邪之分正是通过“明线”和“暗线”的传递达到的。这里用“三一律”的古典的要求展开了一个关于两封信的追寻的故事。让人们感到了一种力量。这个封闭的院落,最后所有士兵吟诵《满江红》的场面,都让我们看到了张艺谋让我们熟悉的那些风格化的特征。但这里不再仅仅是表现传统的压抑性,当然也有如传统对于女性的偏见的表现,但其中更凸显了传统的正气凛然的一面。传统在这里最终是以正义的传播流布而凸显了它的正面的力量,凸显了一个社会所需要的正气。而颓败衰老的秦桧在电影中所受到的审判更凸显了电影的分量。最终在正邪的斗争中为《满江红》所代表的传统塑造了恢弘的形象。那些牺牲也得到了历史的报偿。而最终孙均的不知所踪的浪迹天涯,也把传统的命脉的延伸得到了放大。

  信的传递,最终是要传递给电影的观众。这是一部紧张的电影,也是一部有自身力量的电影。它可以说是张艺谋在已经老年时代最重要的一部电影,也是在他当年那些重要的作品之后,在最近十多年中出现的有分量的作品。它是一部具有电影的艺术的魅力的电影,也显示了中国电影具有的活力和丰富性。

  (作者系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作者: 张颐武
责任编辑: 叶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