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开明视点

钱竹:扎实做好中国设计这篇大文章

发布时间: 2023-12-05
【字体:

  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今年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设计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以及目标、步伐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快速发展,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本世纪以来,中国已由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转变为最大的消费国。在政策、技术、艺术、消费的多重驱动下,中国设计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面对大国制造、高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活化、红色文化赓续等时代命题,中国设计师勇于担当,交出了骄人的答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大会会场设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标识设计、“红色印记”建党100周年纪念章设计,北京2022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从重要的国家庆典场合到国家重大外交场合,在塑造可亲可敬可爱的国家形象方面,中国设计师可谓功不可没。“格力”“科大讯飞”“OPPO”“华为”“大疆”“飞亚达”等品牌凭借创新的设计和过硬的品质冲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设计的力量。

  设计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以人为本”理念的智慧家居,舒适度更强、更美观的高铁,科技感与时尚感兼具的服装设计,城市的“微更新”,运用设计帮助非遗产品走向市场等等,这些高质量的设计也在推动着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实现。

  擦亮中国设计的“金名片” 展示中国新形象

  近年来,中国设计发展日新月异,其速度之快、质量之高都为世界所惊叹。中国设计,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国设计成为了当代中国一张闪耀的“中国名片”。

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 2019海报,作者:李炯,2019年

  作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运动的策源地,深圳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是当代中国设计发展的缩影,四十多年来,深圳的平面设计力量扮演着中国现代设计产业启蒙者、探路者和思想者的角色。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王粤飞,曾任职于广东省包装进出口公司,1987年创办了深圳第一家中外合资设计机构——嘉美设计有限公司。以嘉美公司为代表的专业设计机构,在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的同时也培养和启蒙了大批平面设计的设计人才,使得深圳渐渐形成了设计产业的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无可比拟的专业氛围和产业优势,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设计人才纷纷南下:1988年,设计师陈绍华从西安来到深圳,先是担任万科的设计总监,1992年成立了深圳陈绍华设计有限公司。后来,西安美院的毕业生韩家英、张达利,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毕业生曾军,中国美院的毕业生毕学锋也来到深圳,深圳的平面设计界汇聚了中国最优秀的几所美术学院的杰出人才。加上此前从湖南来的龙兆曙等人,从中国东部到西部,众多优秀设计师都聚集深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启了自己的设计历程。

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海报,作者:陈绍华,1992年

  开放包容、多元文化、移民城市等条件提供了诸多天时、地利的优势,加上制版、印刷、纸业发达,具备现代平面设计应用所必需的所有条件,新的设计思潮在这座年轻的城市里悄然萌发、激荡、发酵,一场影响至深的设计运动即将拉开大幕,并迅速席卷整个中国。

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海报,作者:韩家英,1992年

  1992年3月,由王粤飞、王序、贺懋华策划的“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在深圳举办。这次展览在中国大陆首次引进了“平面设计”这个名词,得到了陈绍华等人的积极响应。此次展览标志着深圳成为我国平面设计产业的发源地,1992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平面设计的元年。

深圳设计四十年:时代的力量

  2020,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大鹏展翅之姿飞速崛起的深圳,一直在求新求变中创造着奇迹。2020深圳设计周期间, “深圳设计四十年:时代的力量”线上展,组织回顾了深圳设计从视觉、工业、时尚、空间四大专业方向40年来的巨大成就,思考深圳设计未来发展,擦亮“深圳设计”城市品牌,探索“深圳设计”全球定位。四十多年来,设计师群体依然是深圳最具活力、凝聚力与创新力的群体,事实上,关于时代演变与设计价值进化,是深圳的设计师们一刻未停的探索课题。

  2008年,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六个获得“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称号的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由于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圳在设计产业方面拥有巩固的地位。它鲜活的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部门,快速发展的数字内容和在线互动设计,以及采用先进技术和环保方案的包装设计,均享有特别的声誉”。深圳“申都”成功之后,设计作为一种创新力量得到全社会自上而下的认可,设计产业焕发着勃勃生机,为深圳奇迹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产力,推动产业、文化、生活与创新深层次裂变升级。

港珠澳大桥

  珠海是一座风景迷人的海滨城市,澳门是世界闻名的国际旅游休闲中心,香港是国际知名的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港珠澳大桥将三地贯通连接在一起后,一个集旅游、休闲、购物、商务为一体的大湾区中心极,已初步显现。未来,珠海人完全有条件率先实现在珠海居住、澳门休闲、香港学习和工作的美好愿景。说起港珠澳大桥,除了是世界最长的大桥,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打破了中国大桥的“百年惯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耐久性防护与工程化课题组负责人李京研究员说,他们研制出新一代高性能环氧涂层钢筋,并参与大桥基础的防腐涂装施工,保障了港珠澳大桥120年耐久性设计要求。

港珠澳大桥

  作为一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港珠澳大桥建设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港珠澳大桥建设位于珠江口地区,这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为了减少对珠江口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港珠澳大桥设计采用了多项环保措施。建设前,进行了详细的环境评估,确保港珠澳大桥建设不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在建设过程中,设计师采用了无废弃物施工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桥墩建设中,采用了吊装技术,避免了在海底挖掘沉箱的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港珠澳大桥建设还注重可持续发展。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多项节能环保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雨水收集利用和垃圾分类处理等。在桥梁使用过程中,设计师也采用智能交通技术和绿色交通理念,减少车辆排放和交通拥堵,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大兴国际机场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连接枢纽。大兴国际机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超过了迪拜世界中心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三国际机场。巨大的客运吞吐量,离不开合理的空间设计。由于采用了五指型的设计,将旅客候机的区域放在了最中心,机场内所有的登机口围绕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从出发层到最远的登机口只有六百米,最久只需要步行8分钟。走进航站楼,其内部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空间,四层楼相互交织,机场的屋顶面积相当于25个足球场。屋顶中心有一个巨大六边形天窗,与六条条形天窗、八个气泡窗相互连接,将机场内部变成一个大型光庭。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在大兴机场中,透过屋顶的带状天窗,光线可以直入航站楼内,从而保证了楼内60%区域都有天然采光。这种带状天窗能为室内提供足够的光线,也起到为旅客指引方向的作用。同时,由于屋顶采用流线曲面构造,主航站楼屋顶所用的8000多块玻璃,每块都是独一无二的。整个航站楼一共使用了12800块玻璃,由12300个球形节点和超过60000根连杆相互连接,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为了给乘客最大化的公共空间,设计师简化了建筑形式,将C形柱顶部与气泡天窗相接,使屋面与承重结构一体化,整个屋顶就用了8根C形柱来支撑,创造了几乎无柱的巨大中庭。阳光穿透玻璃洒满大厅,旅客沐浴着阳光开启自己的旅程。

  当下,中国有全球最大的设计产业需求,我国的制造业体量非常大,已经成为全球最热设计市场。相对于经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对设计的需求更加迫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产品要经过良好的设计才能赢得市场,设计战略已经逐步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也不断推动企业进一步认识到设计的重大意义。我国设计产业从之前的启蒙阶段已经走向中国制造业的主战场,大批聚焦市场需求的设计公司进入快速成长期。我国不少设计企业虽然发展时间短,但是起步非常快。他们一方面借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设计业务实践不断历练加速成长。这种态势让我国不断涌现出了一批处于设计产业前沿的企业。中国设计参与和获得全球设计大奖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全球著名的工业设计大奖“红点奖”、“iF奖”,奖项有接近一半的参赛作品都来自中国。

  树立设计自信 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加强研究阐释,坚持学以致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是众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各族人民长期密切联系、频繁交往,逐渐形成了各民族、文化、艺术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对待各种新生和外来事物,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这种特性,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和动力。这种包容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延续、创新,最终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亚运会开幕式“国风雅韵”节目

  前不久,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很多观众都为《国风雅韵》这个篇章感到惊艳。伴着优美的旋律,舞蹈演员们翩翩起舞,中式风雅氤氲,江南美学飘逸,宋韵文化流淌,画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其中最亮眼的要属领舞演员一身“水天碧”的长裙,是这场美学盛宴的点睛之笔。北京服装学院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教授、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国风雅韵”篇服装设计师楚艳说:“(我们)给它命名叫‘水天碧’,因为整身有各种深深浅浅不同的青碧色系,这都是中国美学色彩。同时她身上的水纹、梅花的枝条,包括裙摆上还嵌入了立体打印的亭台楼阁、山水松木的纹样。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当中的一些视觉元素,美学意象非常中国。”

亚运会开幕式“国风雅韵”节目服饰

  在这场视觉盛宴中,这条长裙以及其他舞蹈演员的服饰都展现了我国宋代的艺术风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生活美学。不过,在这份“中国式的浪漫和风雅”中,也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元素。楚艳分享到:“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们在款式、色彩,包括纹样的创新设计,借鉴了一些西式裁剪的结构工艺。国风雅韵的设计,非常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既要坚守我们的文化精神、美学精神,同时又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能够达到最终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美学生态。”让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实现美美与共,这是中华文明历来就有的宽阔胸襟和包容性,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点。中国传统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款式、颜色、图案和材质都在不断变化,而这正是根据时代需要,吸纳了不同文化而产生的。

  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复兴的脚步,新唐装、新中装等现代中式服装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在款式、面料和工艺上,现代中式服装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同时又吸纳了西方服饰的设计元素,这种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民族特色与国际潮流结合的设计风格被称为“国潮风”。它让中国传统服装美学焕发出新的时尚活力。壬寅虎年央视春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身穿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服装在太空迎接农历新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运动健儿的国潮服饰成为亮点。网络平台上,传统服饰文化频道聚集的用户数以千万计。时装周舞台上、商店橱窗里的国潮设计层出不穷。吸纳不同文化,在兼容并蓄中实现创新,这是“国潮风”大热背后的密码。

  艺术+科技赋能中国设计高质量发展

  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近年来,我国设计业不断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系统性集成、流程再造等服务,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科技服务水平,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科技含量高、创新意识足是中国设计的底色。以高铁为代表的国之重器,是前沿科技的系统集成和创新设计的综合体现,是向全球展示中国综合创新能力的第一现场,见证了我国创新设计从“追踪”到“跨越”的百年巨变。火星航天服、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水下机器人……

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

  无不从全新维度展现了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密切关系,设计在其中借助数字网络与智能技术形成跨领域、跨产业的全新设计智造协同创新模式,构筑出大国重器创新的中国设计道路与话语体系。文旅部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上,一款AI智能纠错健身衣设计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观看。产品主体分为智能健身衣和手机APP,通过手机APP对场景与运动内容的选定,进行不同的健身项目。健身衣的传感模块可检测用户在健身时身体数据的变化以及动作是否标准,从而通过脉冲震动,配合AI智能语音,进行语音纠错。每次结束运动后进行数据分析,让健身更为科学、有效。

  今年6月9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届本科生线下毕业作品展启幕,来自8个专业系210余位毕业生的作品,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呈现,本硕线上毕业作品展同步开启。本次展览集中展现了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创作实践,汇聚了教学与科研的优秀创新成果。AI成为今年本科生毕业展创作的热点,同学们基于AI的艺术教育平台、AI实时编导的动物直播设计,以及AI在文化遗产再创作中的应用等天马行空,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应用的多种可能性。此外,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也是本届毕业生作品展的一大亮点。

  辛语琛同学基于含羞草感震性运动的设计研究及应用,关注地震监测设备的再设计;俞茜茜同学的《古樟灯韵》以传统板灯为灵感,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金英姿同学结合人体工程学、实用功能等因素,创造出三种适应不同行为特征的家具设计;孔慧娴同学的摄影作品《万物相生》记录了城市中人与动物的亲密互动、相依共生;符睿思同学的基于漆艺的交互式灯光装置设计,捕捉了鸟群飞行时的秩序感;刚美婷同学不仅手绘了展现亲情主题的长卷绘本《白昼国》,还创作了相关的有声动画短片……在一件件毕业作品中不难发现,同学们从不同视角切入社会现实,关注人类命运,关心祖国发展,关切产业转型,试验着新材料、新技术与新方案。

  以艺术、以科技为媒,展现至真至善、勇于担当的艺术责任;注目长远,践行赤诚真挚、始终如一的人文关怀,中国优秀设计师们展才华之翼,让艺术与科学之美尽情绽放,不负时代,不负未来。当下,设计更多的时候是解决人跟产品之间的交互,设计使产品的使用性更加友好,提供更加方便、美好的生活方式。在当下的发展语境中,设计参与的工作会越来越多,它会以一种创造性的视角为未来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甚至在未来引领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风尚。设计引领风尚,艺术成就美好。中国设计充分发挥了艺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设计为媒介,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设计、日常生活用品设计以及传统文化更新设计中。形成了更多文化科技双轮驱动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实践”。

  设计交流书写文明互鉴多彩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的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中国魅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十八大以来,我所在的艺术与设计杂志社在推动中国设计走出去方面积极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最近几年,《艺术与设计》杂志社在多国举办“设计中国”中国文化“走出去”活动。项目聚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时尚设计创新,通过具有深厚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优秀时尚设计作品,展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项目作为习近平主席高访配合活动,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对象,已分别在丹麦、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法国、匈牙利、希腊等国举办了“设计中国·中意同行”“设计中国·丝路花语”“设计中国·魅力汉字”等系列活动。

图为“设计中国·中意同行”开幕式现场

  设计中国活动,紧紧抓住总书记出访的关键时间节点, 这一高光时刻,形成中国热,聚焦中国,有效为对象国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供给,满足对方媒体、民众的需要。这项活动增强了国际话语权,奠定了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基调,赢得了多国政要、各领域高层、“关键少数”的口碑。

“设计中国·中意同行”展览现场

“设计中国·中意同行”展览作品:APEC领导人服饰

  2019 年3 月,习近平主席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设计中国·中意同行”展览同期举办。展览由经济日报社和意大利最大的财经媒体《24小时太阳报》联合举办,旨在展现当代中国人的文化气质、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明确表示,双方对设计等领域的活动不断增多表示满意。“设计”第一次写进了两国间的联合公报,这是站在“一带一路”的历史坐标上,中意两国丝路情缘的再续,也是对“设计中国”活动的肯定。

“设计中国·丝路花语”展览

  2019年6月,在习近平主席对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参加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前夕,“设计中国·丝路花语”展览走进了吉尔吉斯斯坦。展览由经济日报社和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部联合举办。中吉两国各界人士约300人出席开幕式并观看展览,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萝扎·奥通巴耶娃、吉共中央主席马萨利耶夫等20余位议会议员出席开幕式。展览精心挖掘了新疆和中亚的历史文化,回溯了中吉世代友好的动人故事。

  2019年11月,在习近平主席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前夕,“设计中国·魅力汉字”展览在雅典扎皮翁宫开幕。展览由经济日报社和希腊发展与投资部联合举办。希腊发展与投资部部长安东尼斯·耶奥尔亚季斯、希腊数字媒体部部长特别顾问玛丽亚·马弗丽达基斯、希腊教育部秘书长阿波斯托里斯·迪米特罗普洛斯和近400名希中各界人士一同出席了开幕式。展览表达了中国现当代学者、艺术家、设计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及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管理、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我们在进行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一国一策”的重要性。

  在对意交流活动中,针对意大利是发达国家,且生活方式在世界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受众也对生活方式非常感兴趣,于是在活动设计中,突出东方色彩,专门邀请中国一流的生活方式专家,精心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共鸣”,形成了文化交响曲。在对吉交流活动中,注意挖掘草原文明、西域文化,适度注意伊斯兰文化元素,其中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院长朱乐耕创作了“马”系列,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创作了首饰“羚羊”系列,邀请景德镇陶瓷学院创作了“丝路系列”,邀请新疆服装设计师协会创作了“叶尔羌河的传说”系列服饰,这些策划,与吉国观众引发共鸣,前总统萝扎·奥通巴耶娃两次参观展览,展览经吉国报道后,相当多的观众为展期较短没能参观展览表示遗憾。再如,在对希腊的交流活动中,“设计中国·魅力汉字”展览是一个相当高冷的展览,为了能让“高冷”的展览也有其魅力,展览策划了由中国汉字设计的服饰,由北京舞蹈学院的青年男女演员表演象形文字的中国古典舞,请当地中餐厨师制作山东寿桃等等,展览以中国奥运文字徽章设计开始,到希腊艺术家雕刻的汉字船结束,120件“高冷”的文字作品引起的火爆场面出乎举办者的预料。

  我们将继续做好设计中国品牌活动,创新设计推广传播叙事体系、话语体系,构建支撑有力的设计推广传播体系,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设计故事、中国式设计现代化故事,建设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中华文明和扩大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推动中国设计走出去,就是要讲好中国设计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故事,讲好中国优秀设计师的故事。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引领先进设计潮流、聚合设计创新力量,努力在推进设计繁荣、建设设计强国、在中国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走在世界前列,奋力谱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设计新篇章!

  (作者系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副主任、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本文为作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成立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 钱竹
责任编辑: 叶炜
>